引用文献的黄粉虫钓鱼的经济作用

求自然科学探索课论文内容关于太阳系、昆虫或自然灾害方面的论文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求自然科学探索课论文内容关于太阳系、昆虫或自然灾害方面的论文
求自然科学探索课论文内容关于太阳系、昆虫或自然灾害方面的论文
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研究马晓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摘要:目前有机塑料污染问题已非常严峻,处理有机塑料带来的污染是各国研究的主要问题,而目前各国大面积的处理废弃有机塑料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如何更科学的治理有机塑料污染问题是科学家们探讨的热点,而本文利用黄粉虫可以食用有机塑料的发现,进一步通过实验对此种方法进行研究,并为人类处理塑料垃圾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黄粉虫 有机塑料 白色污染 治理 1、有机塑料的用途及主要处理方法1.1主要用途有机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塑料制品自从被研制开发以来,由于其集金属的坚硬性、木材的轻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防腐性以及绝缘性等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提袋子、口杯、牙刷……大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国防、建筑等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塑料被我们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是随着塑料制品数量的大幅度上升,有机塑料随即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在城市、旅游景点、甚至乡村随处可见的废旧塑料袋,破坏风景.还有,大量的塑料袋子被埋在地下,由于其构成分子的稳固性,长期滞留在土壤中(分解要经过100-200年),影响土质结构,更直接影响庄稼收成.另外,塑料垃圾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污染水体.近些年,废旧塑料带来的问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1.2目前主要处理方法目前,各国在城市塑料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回收再利用三种方法.从处理的效果来看,这三种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填埋会引起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今后难再利用.废旧塑料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物质,如聚氯乙烯含有氯元素,燃烧后则污染空气,破坏大自然.并且随着焚烧的进行,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量,易损坏焚烧设备.虽然回收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但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大部分的回收塑料已经很脏,回收率很低.从节省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两方面考虑,能够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解决塑料问题已经是各国探讨并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出现三种类型的可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和光照降解塑料.这些新型的塑料的研制和开发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从生态上讲,这些新型的塑料产品更加科学,从经济上来看,研究这些还要花费大量的经济财力来完成.那么究竟有没有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节省能源的方法呢?2、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的发现2.1黄粉虫食用塑料发现在高中时期我曾被这样一条新闻吸引,西安市第八中学一个叫陈重光的学生发现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据报道,陈重光是无意间发现黄粉虫可取食泡沫塑料,为了证明她的发现,她利用这个发现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利用现有条件检测黄粉虫是否可以消化和吸收泡沫塑料,以及吸收后是否可以增加体重,能否正常生长.随后,陈重光同学设了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喂取不等量的泡沫塑料和麦麸,定期称量,观察生长现象.结果发现,黄粉虫食用有机塑料派出的粪便和对照组的一样,已经完全没有泡沫塑料的形状,考虑到黄粉虫体内吸收塑料会有一个渐渐过程.她在初始饲料中同时添加了麦麸,使虫体内消化塑料的酶能逐渐适应,接受泡沫塑料.随后给试验组黄粉虫继续喂泡沫塑料,不喂麦麸结果发现,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消化转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黄粉虫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是可以人为培养的.最初黄粉虫没有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吃进去的泡沫塑料经过虫体将其变形为极小的消化物再排泄出来,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泡沫塑料强行喂养后,虫体逐渐提高了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并且这些现象在试验中是十分明显的.根据结果她判断这种可消化有机塑料的物质会是一种活性物质,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复合酶,这种酶可打开高分子键和苯环,破坏有机塑料的分子结构,从而使塑料降解.基于这个实验,她认为将来如能对这种活性物质进一步提纯培养或人工合成,用于工业化生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上述实验观察,总结出以下结论:(1)黄粉虫不仅可以食用有机塑料,而且能消化并吸收有机塑料.(2)1kg的泡沫塑料可以使黄粉虫增重3kg以上.(3)黄粉虫消化有机塑料后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4)黄粉虫体内存在某种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经人为创造条件可使其发展和强化.2.2黄粉虫简介黄粉虫又名大黄粉虫、面包虫,通称黄粉甲.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黄粉虫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等优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面包虫原是粮食仓库、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中的一种害虫,也是世界性的仓库害虫.自19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养殖黄粉虫,由于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黄粉虫一直被用于科学实验材料,同时也是各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的活体饲料.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企业对黄粉虫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其中已经公开的成果有黄粉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生化物质的提取以及对人类保健功能的试验,并以黄粉虫为原料制作的保健品的抗病防病功能,几丁质、几丁聚糖的提取及其作为大众化食品的安全性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并总结前人经验,专家得出结论,黄粉虫不仅可以作为各类药用动物及及畜禽、珍禽的优良饲料,而且经过特殊加工后,可做人类的食品原料及保健品、药品的原料.以黄粉虫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药品和美容化妆品将会为人类造福,为企业创效益.更加可喜的事,黄粉虫的养殖方法很简单,养殖条件也不高,需要的设备也是最基础的盒子,饲养起来那就更方便了,黄粉虫食性较杂,不过最主要的饲料就是麦麸,以及蔬菜叶子(保证黄粉虫体内的水分).正是由于养殖黄粉虫投资少,效益高,前景好,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更有许多农民因养殖黄粉虫发家致富.3对黄粉虫食用有机塑料的研究3.1初步实验验证黄粉虫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动物,在部分地方已经大面积开始喂养.在我的家乡,一些村民们都已经有好多年的养殖经验.其中,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我家也曾经喂养,大都作为养殖蝎子专用饲料.因此,对于黄粉虫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特征,我比较熟悉.看到此新闻后,我非常感兴趣.基于对这个实验的启发,我也想亲自试验一下这些小小的虫子是否真的可以食用塑料!于是,我随便找了一些盛装物品的红白相间塑料袋子(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放在喂养黄粉虫的盒子里,想要看看是否会有被食用过的痕迹.过了半天时间,我再去观察的时候,居然发现那些塑料袋子上已经出现好多面积较大的圆圆的窟窿,当时我就非常惊讶,便顺手拿起那个塑料袋子,看到上面一层已经被虫子吃掉许许多多的漏洞,而下面的一层几乎快被食用完了!对于黄粉虫的惊人吸收消化能力,我感到极大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也想到了很多.现在,白色污染带来的问题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也是人们急切要处理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当中,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更可能在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的同时还会带来另一轮新的问题.设想:若是利用黄粉虫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加以推广利用,岂不是比那些填埋、焚烧的方法好得多!3.2进一步研究设想及方案3.2.1塑料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经过实验认证我们已经知道黄粉虫确实可以消化并吸收塑料,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是否所有类型的有机塑料都可被黄粉虫消化吸收掉呢?生活中造成白色污染的物质就是那些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它们的回收价值不高,大都被遗弃在环境当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树脂等.我们常见的塑料泡沫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塑料袋子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合成,而较厚的红色,黑色塑料袋则由聚氯乙烯或混合塑料制成.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于硬制废塑料的再利用,再次回收制成的塑料袋硬度和分子的强度上没有原来的大,大都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制成的.工程塑料(有机塑料)的构成分子则分为为聚酰胺、聚砜等,这些塑料为硬质的塑料.3.2.2试验方案设计为进一步了解黄粉虫对其它不同类型(主要针对软质的生活垃圾塑料)的有机塑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我设计了可行的试验方案.3.2.2.1基本思路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有机塑料分开来,第一类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为主要成分分别构成的各种软质塑料袋子,第二类为农用地膜,第三类为一些废弃的工程塑料,其主要成分分别为聚酰胺、聚砜,针对这三大类不同成分制成的塑料对黄粉虫进行分步试验,观察虫子对塑料的吸收情况,并定期称量.3.2.2.2主要步骤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及体形相近的黄粉虫若干进行综合实验.首先以聚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袋子为例:1.取型号相同的方形金属盒子(经准确称量),2.挑选适当数量个头相似的虫子置于盒子中并称量总重,在适宜条件下的室内进行饲养,3.分别放入塑料袋子(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和等量的麦麸,并配合等量的的蔬菜叶子同时喂养,4.定期观察,观察虫子对塑料袋子的消化吸收情况、食用后的活动强度,5.定期称量,考虑到黄粉虫成虫会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及时挑选出被咬伤致死亡的虫子,并记录重量数据,每隔24小时后准确称量黄粉虫体重以及排泄物总重量,塑料重量的减少量,以及菜叶的总量减少量6.连续进行一周实验,最后处理数据,得出黄粉虫体体重净增量,并作以定量分析.对于黄粉虫是否可食用此类有机塑料作出初步评断.至于其它原料的有机塑料均按照此试验步骤依次进行研究分析,一些硬制的工程废弃塑料,在进行试验前要事先经过一定的粉碎处理后再做试验.4利用黄粉虫降解有机塑料前景及利弊分析4.1黄粉虫治理废弃有机塑料的前景现在,在有机塑料问题的处理方面,各国正在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如何解决现有塑料垃圾的回收降解工作,第二就是研究发明新型的塑料产品.这种新型的塑料在性能上还保持传统塑料的优点,又可被微生物渐渐分解,以小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回归大自然.黄粉虫法降解塑料前景是非常好的,塑料被当作食物食用,既可以实现物质资源的生态循环,又可以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节省更多的资源,更不会污染空气!如今,全球面临着资源危机,石油资源已经非常紧张,而合成塑料的主要原料就是石油,大规模的制造有机塑料会占用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而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黄粉虫内既然含有可使塑料分解的物质,那么将它提取出来作为降解有机塑料剂,那么将对缓解全球的资源讲起到很大的作用.4.2推广此方法的利弊分析现在已有太多的生活垃圾,其中绝大部分为有机塑料成分,如何大面积的利用此方法来实现塑料的分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我认为:把黄粉虫法降解塑料推广开来,首先就是要大面积的喂养黄粉虫.我们已经知道,黄粉虫的食性杂,对食物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其饲养条件也并不高.所需的饲料仅需麦麸再配一些菜叶而已.另外,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多种经济动物的食物,也被广泛应用到人类食品原料、保健品,由黄粉虫儿建立起来的产业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大面积的饲养黄粉虫,不易造成销售方面的损失.问题就是要先解决塑料的整理回收工作,太脏的废旧塑料带有太多污垢,影响虫子食用效果.因此,在这方面上,就要靠全社会来行动.人们要加强对废旧塑料的环保意识,塑料袋子在没有进入回收箱之前就要被整理好,分类处理.这样可减轻饲养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环卫人员降低了工作强度.黄粉虫便于养殖,却也有自身的弱点.黄粉虫喜欢群居,13℃以上可取食,0℃以下35℃以上可造成大面积死亡.养殖时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室内应具有可调节温度的设备及条件.另外,虫子在生长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会相互残杀,特别是在缺食时,所以应给其充足的食物,但也不是过多.太多的食物被挤压在一起,时间稍长,麦麸会变质,影响虫子进食.另外,在黄粉虫成虫以后,会渐渐变为白色的蛹,应及时的挑拣出来,否则,既容易被成虫咬伤致死(成虫成蛹后几乎不进食,不行动,身体柔软,极易被成虫咬伤).养殖黄粉虫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虫体内既具有可分解塑料的物质,提取出来,则可以更广泛的治理白色污染问题,为治理白色污染方面将大有发展!【论文】温度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温度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研​究​目​的​】​黄​粉​虫​为​江​苏​吴​江​地​区​蔺​草​制​品​的​主​要​仓​储​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采​用​有​效​积​温​法​研​究​不​同​温​度​下​黄​粉​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为​温​度​升​高​,​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86C​,​而​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01​℃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论文】黄粉虫的养殖与加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黄粉虫的养殖与加工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0​%​,​蛋​白​质​含​量​高​达0​%​,​此​外​还​含​有​磷​、​钾​、​铁​、​钠​等​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6​种​氨​基​酸​。​每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4毫​克​,​其​各​种​营​养​成​分​居​各​类​饲​料​之​首​。​据​测​定​,千​克​黄​粉​虫​营​养​价​值​相​当​于5​千​克​麦​麸​、0​千​克​混​合​饲​料​和00​千​克​青​饲​料​的​营​养​价​值​。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江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
【摘要】:黄粉虫幼虫体内蛋白、脂肪含量较高,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50%(干重)左右,素有“动物蛋白饲料之王”的称誉。由于黄粉虫易于饲养,我国黄粉虫资源非常丰富。长期以来,由于对其缺乏系统研究,开发利用较少,使优质蛋白资源被浪费。目前,利用黄粉虫幼虫体内丰富的蛋白质制备活性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Alcalase酶解制备降血压肽进行了系统研究,成功制备出黄粉虫幼虫蛋白降压肽。这一研究为拓宽黄粉虫幼虫的应用范围,开发黄粉虫幼虫蛋白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采用超临界CO2对黄粉虫幼虫粉进行脱脂,脱脂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200min,常压分离。脱脂后总蛋白含量达到60.5%。
脱脂黄粉虫幼虫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谷蛋白含量分别占蛋白总量的9.0%、1.5%、2.3%及23.7%,其中清蛋白及谷蛋白含量较高;另有63.5%的蛋白质残留在残渣中。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谷蛋白及残渣蛋白中非极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这两种蛋白对于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制备降血压肽贡献较大,为提高蛋白利用率,故在后续试验中直接以脱脂黄粉虫幼虫粉作为酶解原料。
采用蛋白酶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进行水解制备降血压肽。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Alcalase水解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条件:底物浓度3%,加酶量4000U/g底物,酶解温度50℃,pH8.5,水解度20%时,水解产物对ACE的抑制作用较强,此时酶解液的IC50值为0.39mg/mL。
采用350W/g底物的脉冲超声波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进行预处理,当预处理时间10min时,蛋白酶解至DH20%所用时间缩短20%。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蛋白疏水性、游离巯基含量、粒径、圆二色谱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可知超声波能够引起清蛋白及谷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但并未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在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水解过程中施加超声波处理(2.5及5min)可以加快水解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短时间超声波处理(5min内)可使Alcalase活性增强,长时间超声波处理会降低其活性;且超声波处理后,Alcalase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改变,说明其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超声波处理不能改变水解液(DH8%)的氨基酸组成。
采用活性炭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进行脱色。脱色后的蛋白酶解液经葡聚糖凝胶G-15分离后得到四个组分(Peak1、Peak2、Peak3及Peak4)。通过对四个组分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可知Peak2组分更适合用来制备ACE抑制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个组分对ACE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四个组分的IC50值分别为0.46、0.23、0.83及2.81mg/mL。
采用液相色谱对Peak2进行分离纯化,得到20个组分,其中P2-F6及P2-F9两个组分对ACE的抑制作用较强。对这两个组分进行二次液相色谱分离纯化,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其中的活性多肽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P2-F6中分离得到二肽Ser-Met和三肽Tyr-Ala-Asn,从P2-F9中分离得到二肽Asn-Tyr,其IC50值分别为0.026、0.017及0.011mg/mL,其中Ser-Met和Tyr-Ala-Asn是尚未见报道的降血压肽。
将Peak2组分分别以100、200和400mg/kg体重的剂量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进行一次灌胃,SHR血压下降明显。同时发现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S899.9【目录】:
摘要8-9Abstract9-11第一章 绪论11-24 1.1 黄粉虫的研究概况11-13
1.1.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11
1.1.2 黄粉虫的饲养11
1.1.3 黄粉虫幼虫的营养价值11-12
1.1.4 黄粉虫的保健功能12
1.1.5 黄粉虫的开发利用12-13
1.1.6 黄粉虫蛋白的研究进展13 1.2 有关高血压的研究13-14
1.2.1 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3-14 1.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在血压调节过程中的作用14-15
1.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4
1.3.2 ACE对血压的调节过程14-15 1.4 降血压肽结构与效能关系15 1.5 降血压肽的制备方法15-16
1.5.1 直接提取法15
1.5.2 发酵法15-16
1.5.3 酶解法16 1.6 超声波及有关特性16-17
1.6.1 空化效应16
1.6.2 机械作用16-17
1.6.3 热效应17 1.7 超声波技术在酶解反应中的应用17-18
1.7.1 超声波对酶活性的影响17-18
1.7.2 超声波对酶解过程的影响18
1.7.3 超声波预处理对底物特性及酶解反应的影响18 1.8 本研究的立题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8-20
1.8.1 立题背景和意义18-19
1.8.2 主要研究内容19-20 参考文献20-24第二章 黄粉虫幼虫蛋白的酶解工艺研究24-49 2.1 前言24 2.2 实验材料和设备24-25
2.2.1 实验材料24
2.2.2 主要仪器24-25 2.3 实验方法25-30
2.3.1 黄粉虫幼虫粉主要成分分析25
2.3.2 黄粉虫幼虫氨基酸组成25
2.3.3 脂肪酸组成分析25
2.3.4 矿物质元素的测定25-26
2.3.5 酶活性的测定26
2.3.6 黄粉虫幼虫粉的预处理26
2.3.7 黄粉虫幼虫蛋白组分的制备26-27
2.3.8 不同蛋白酶水解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27
2.3.9 水解度计算27-28
2.3.10 酶解工艺的优化28
2.3.11 酶解动力学研究28
2.3.1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制备28-29
2.3.13 ACE 抑制活性的测定29
2.3.14 酶解前后脱脂黄粉虫幼虫溶液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29
2.3.15 清蛋白、谷蛋白、酶解后谷蛋白及残渣蛋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29-30 2.4 结果与分析30-45
2.4.1 黄粉虫幼虫粉基本营养成分30
2.4.2 黄粉虫幼虫蛋白氨基酸组成30-31
2.4.3 黄粉虫幼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31
2.4.4 黄粉虫幼虫粉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31
2.4.5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组分分析31-32
2.4.6 不同蛋白酶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的水解32-33
2.4.7 Alcalase 水解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的工艺优化33-35
2.4.8 Alcalase 酶解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35-39
2.4.9 水解度与 ACE 抑制活性的关系39-40
2.4.10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及蛋白组分酶解前后的 HPCE 分析40-42
2.4.11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组分酶解前后的分子量分布42-44
2.4.12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对 ACE 的抑制作用44-45 2.5 本章小结45-47 参考文献47-49第三章 超声波技术在黄粉虫幼虫蛋白降压肽制备过程中的应用49-66 3.1 前言49 3.2 材料与方法49-51
3.2.1 材料和试剂49
3.2.2 主要仪器设备49
3.2.3 试验方法49-51 3.3 结果与分析51-62
3.3.1 超声波对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过程及对可溶性蛋白结构的影响51-57
3.3.2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过程中施加超声波对其水解的影响57-62 3.4 本章小结62-64 参考文献64-66第四章 黄粉虫幼虫降压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66-85 4.1 前言66 4.2 实验材料和设备66-67
4.2.1 实验材料66
4.2.2 实验设备66-67 4.3 实验方法67-68
4.3.1 黄粉虫幼虫降血压肽酶解液的制备67
4.3.2 活性炭脱色试验67
4.3.3 脱色率和肽损失率测定67
4.3.4 ACE 抑制活性的测定67
4.3.5 正交试验67
4.3.6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物水解的凝胶色谱分离67-68
4.3.7 凝胶色谱分离组分分子量分布的测定68
4.3.8 凝胶色谱分离组分的氨基酸组成分析68
4.3.9 凝胶色谱分离组分的 ACE 抑制活性68
4.3.10 降血压活性组分的制备 RP-HPLC 分析68
4.3.11 降血压肽结构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68 4.4 结果与讨论68-82
4.4.1 活性炭脱色工艺的优化68-71
4.4.2 Sephadex G-15 凝胶色谱分离降血压肽71-72
4.4.3 葡聚糖凝胶过滤后四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72-74
4.4.4 葡聚糖凝胶过滤后四组分的氨基酸组成74-76
4.4.5 葡聚糖凝胶过滤后四组分对 ACE 的抑制作用76
4.4.6 降血压肽的分离纯化76-77
4.4.7 活性较高组分的进一步纯化77-79
4.4.8 降血压肽的一级结构鉴定79-82 4.5 本章小结82-84 参考文献84-85第五章 黄粉虫幼虫降压肽体内降压试验及体外抗氧化性85-94 5.1 前言85 5.2 实验材料和设备85-86
5.2.1 实验材料85-86
5.2.2 主要仪器86 5.3 方法86-87
5.3.1 脱脂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的制备86
5.3.2 SHR 大鼠及分组86
5.3.3 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86-87 5.4 结果与分析87-91
5.4.1 一次性灌胃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对 SHR 血压的影响87
5.4.2 黄粉虫幼虫蛋白酶解液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87-91 5.5 本章小结91-92 参考文献92-94主要结论94-95展望95-96论文创新点96-97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7-98致谢9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慧江;[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刘旷;[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维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许齐爱;彭伟录;李小玺;任顺祥;邱宝利;;[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申红,潘晓亮;[J];草食家畜;2004年02期
陈智毅,廖森泰,李清兵,陈列辉,吴娱明,姚锡镇;[J];蚕业科学;2002年02期
肖贵平;[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李汉臣,吉志新,安丽红,赵婉,李小青;[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俞巍蔚,李世敏,刘冬,余若黔;[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吴虹;宗敏华;娄文勇;陈志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杨兆芬,林跃鑫,陈寅山,吴小楠;[J];昆虫知识;1999年02期
黎观红,瞿明仁,晏向华,肖石军;[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文川;[D];重庆大学;2007年
郭红英;[D];江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红;[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陈力宏;[D];江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秀婷;吴大鸣;孟庆云;王克俭;刘颖;万里;任冬云;;[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10期
刘淑梅;张煜;孔维国;刘立锋;刘建萍;王峰恩;;[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李瑞国;朱秀敏;杨慧;;[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骆洪义;王虹;王琦;;[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付敏;王武;方红美;左君;何青云;陈从贵;;[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2009年01期
翟光雯;汤斌;张庆庆;陈阿娜;陈中碧;;[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舒孝和;熊增芳;候永芳;韵海霞;;[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3期
许齐爱;彭伟录;李小玺;任顺祥;邱宝利;;[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宋曙辉,薛颖;[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6期
沈兆奎;查龙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复生;陈远平;;[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庞敏;姜绍通;;[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卢雁;郑云;徐梅花;王公轲;;[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邓利玲;周露;范定涛;邹泊羽;钟耕;;[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周贺霞;马良;张宇昊;;[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刘彦文;孟小林;朱应;梁东瑞;;[A];杀虫微生物[C];1992年
郭丽梅;白玉琢;;[A];花粉·可持续发展(纪念联络组成立20周年)——第十一届全国花粉资源开发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杨林枝;李全禄;姬艳红;耿洁;王胜利;蔡春芳;;[A];第三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刘玉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王文亮;王守经;祝清俊;邓鹏;;[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冀辉;[D];河北大学;2009年
姚闽娜;[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邱媛媛;[D];南京大学;2011年
纳曼;[D];浙江大学;2010年
颜日明;[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刘焕龙;[D];江南大学;2010年
程宇;[D];江南大学;2010年
邱晓梅;[D];浙江大学;2009年
张艳萍;[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颜伟强;[D];江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方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艳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丹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浩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蔡丽华;[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熊治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谭贝妮;[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芬;[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刘庆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洪伟;[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路胜;冯定远;;[J];饲料工业;2006年01期
管骁;刘静;王立;姚惠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吴炜亮;吴国杰;梁道双;杨帆;;[J];现代食品科技;2006年03期
高英,俞玉忠;[J];海峡药学;2004年06期
赵元晖;李八方;刘艺杰;耿娟;曾名勇;;[J];中国海洋药物;2009年04期
胡鑫,刘成柏,林相友,刘力东,丁天兵;[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4期
刘玉军;魏永利;代龙;;[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刘志强,令玉林,曾云龙,金宏;[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马玉花;赵忠;李科友;马希汉;郭婵娟;史清华;朱海兰;;[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黎观红;[D];江南大学;2005年
高丹丹;[D];南昌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瞻梅;[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张锐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姜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李艳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夏镇波;[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许慧娇;[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盛芳;程义稳;李步青;;[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李维静;;[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杜开书;柴立英;;[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李安林;熊双丽;韩珍琼;;[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郝静,张关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1期
李维胜;李昱喆;井闽;车远远;于晓亮;于桂香;;[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4期
吴洁梅,王佛桑,朱保建,王磊,刘朝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刘朝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邱荷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李兴暖;韩雅莉;;[J];动物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建中;[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时兰春;[D];重庆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培春,张润杰;[J];昆虫知识;2001年06期
刘缠民;;[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高太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1期
高红莉;周文宗;张硌;李洪涛;;[J];昆虫知识;2007年06期
王君;林华峰;张松影;李茂业;彭燕;;[J];经济动物学报;2011年02期
张杰;韩黎军;齐红星;陈树德;乔登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7期
高红莉;周文宗;张硌;李洪涛;;[J];生态学报;2006年10期
杨兆芬,林跃鑫,陈寅山,吴小楠;[J];昆虫知识;1999年02期
韩润林,孙庆林,额尔敦夫,李立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王小平,徐冠军,刘毅琳;[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小平;徐冠军;;[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安瑞永;刘敬泽;张路平;;[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史树森;叶志强;徐伟;袁海滨;伊伯仁;;[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江涛;[N];中国特产报;2000年
刘玉升;[N];河北科技报;2003年
;[N];河北科技报;2003年
马相才;[N];福建科技报;2005年
广州穗丰综合养殖场;[N];广东科技报;2000年
;[N];河南科技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明禄;[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吴福中;[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肖银波;[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崔俊霞;[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赵万勇;[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刘影;[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粉虫养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