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马四兄弟我同学的资料显示是这样?

(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晓宇同学找来了一个土豆做实验,当用量程为0~3V、内阻约50k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96V.但当他将四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而用伏特表测量其电压确实能达到3V多.据您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____(不要求写分析、推导过程).(2)晓宇同学用欧姆表直接测“土豆电池”的两极,读得此时的读数为30Ω.小丽同学用灵敏电流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32mA,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96V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r=E/I=0.96/0.32×10-3Ω=3.0kΩ.因而晓宇同学说土豆的内阻为30Ω,而小丽同学则说是3kΩ.请你判断,用晓宇或小丽同学的方法测量“土豆电池”的内阻,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请分别说明理由.(3)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为1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内阻为800Ω)C.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300μA,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约2kΩ)F.定值电阻(阻值2kΩ)G.变阻箱(0~9999Ω)①为了能尽可能准确测定“土豆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在右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乐乐题库
&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知识点 & “(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习题详情
23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9%
(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晓宇同学找来了一个土豆做实验,当用量程为0~3V、内阻约50k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96V.但当他将四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而用伏特表测量其电压确实能达到3V多.据您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水果电池的内阻太大&(不要求写分析、推导过程).(2)晓宇同学用欧姆表直接测“土豆电池”的两极,读得此时的读数为30Ω.小丽同学用灵敏电流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32mA,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96V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r=EI=0.960.32×10-3Ω=3.0kΩ.因而晓宇同学说土豆的内阻为30Ω,而小丽同学则说是3kΩ.请你判断,用晓宇或小丽同学的方法测量“土豆电池”的内阻,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请分别说明理由.(3)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为1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内阻为800Ω)C.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300μA,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约2kΩ)F.定值电阻(阻值2kΩ)G.变阻箱(0~9999Ω)①为了能尽可能准确测定“土豆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BG&(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在右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3-常州模拟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苹果电池”的内阻太大,接灯泡时,电流太小,灯泡功率太小,不会发光;(2)晓宇同学未考虑水果电池本身有电动势,小丽同学的测量为扣除电流计内电阻;(3)由题中所给实验器材可知,可以采用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根据安阻法测电阻的原理选择实验器材,作出实验电路图.
解:(1))“苹果电池”的内阻太大,接灯泡时,电流太小,灯泡功率太小,不会发光;故答案为:“苹果电池”的内阻太大;(2)晓宇的方法不正确,因水果电池本身有电动势,当用欧姆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时,欧姆表内部的电源与水果电池的电动势正向或反向串联,影响测量的结果,故测不准;小丽同学测量的误差也很大.理想状态下用电流表测得的是短路电流,伏特表测得的应当是电源电动势,但由于水果电池的内阻很大,伏特表的内阻不是远大于水果电池的内阻,故其测得的电动势误差大,算得的内阻亦不准确.小丽同学的测量为扣除电流计内电阻;(3))①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需要电阻箱与电流表,由题意可知,水果电池内阻很大,通过水果电池的最大电流较小,为保证安全并精确测量,电流表可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内阻为800Ω),因此实验器材可选:B、G.②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与内阻的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水果电池的内阻太大.(2)晓宇的方法不正确,因水果电池本身有电动势,当用欧姆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时,欧姆表内部的电源与水果电池的电动势正向或反向串联,影响测量的结果,故测不准.小丽同学测量的误差也很大.理想状态下用电流表测得的是短路电流,伏特表测得的应当是电源电动势,但由于水果电池的内阻很大,伏特表的内阻不是远大于水果电池的内阻,故其测得的电动势误差大,算得的内阻亦不准确.(3)①B,G;②如图所示.
本题考查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主要考察你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与“(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相似的题目:
(1)下面给出多种用伏安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A.测出两组I、U的数据,代入方程组E=U1+I1r和E=U2+I2r中,即可求出E和rB.多测几组I、U的数据,求出几组E,r,最后分别求出其平均值C.测出多组I、U的数据,画出UI图象,再根据图象求E,rD.多测出几组I、U数据,分别求出I和U的平均值,用电压表测出开路时的路端电压即为电动势E,再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内电阻r(2)在某实验室中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以提供的器材有:①待测电池:电动势E(约3V)、内电阻r(约1Ω)②电流表:量程3A,内阻r1=0.1Ω③电流表:量程500μA,内阻r2=400Ω④滑动变阻器:阻值0-600Ω,额定电流0.5A⑤滑动变阻器:阻值0-20Ω,额定电流2.5A⑥电阻箱:9999.9Ω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目的,电路中电流表A1、A2、R1、R2应选择&&&&(请填写器材序号).
某班举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其中一项比赛为用规定的电学元件设计合理的电路图,并能较准确的测量若干个由几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均密封,只引出正负电极)的电动势及其内阻.给定的器材如下:A.电流表G(滿偏电流10mA,内阻10Ω)B.电流表A(0~0.6A~3A,内阻未知C.滑动变阻器R0(0~100Ω,1A)D.定值电阻R(阻值990Ω)E.开关与导线若干(1)小刘同学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乙图上完成实物连线.(2)丙图为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V,内阻r=&&&&Ω.(3)另一位小张同学对另一电池组也用上面的实验连接进行测量,初始时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电键后发现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x后电流表A才有读数,于是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作出了两个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图,如图丁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此电池组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
如图所示是据某次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U-I图象,下列关于这个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待测电源的电动势&是3.0V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值为0.6AC.待测电源内电阻为0.5ΩD.待测电源内阻为1Ω
“(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采用如图所示1电路“测定电池1电动势和内阻”.(1)除了选用照片中1部分器材外,&&&&(填选项)A.还需要电压表B.还需要电流表C.还需要学生电源D.不再需要任何器材(2)测量所得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物理量&1&2&3&4&5&6&R/Ω&1.2&1.0&0.8&0.6&0.4&0.2&I/A&0.60&0.70&0.80&0.89&1.00&1.20&U/V&0.90&0.78&0.74&0.67&0.62&0.43&用作图法求得电池1内阻r=&&&&;(3)根据第5组所测得1实验数据,求得电流表内阻RA=&&&&.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j4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j中R0两端的对应电压为U42,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4U42-R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j2所示.已知R0=4手0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4)j2中电阻为&&&&Ω的数据点应剔除;(2)在坐标纸上画出4U42-R关系j线;(3)j线的斜率是&&&&(v-4?Ω-4),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Ex=&&&&V.
3(2如大2o重庆)(大)如图大所示为光学实验用的长方体玻璃砖,g的&&&&面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他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她两点,如图2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填“d”或“她”)得到的值较小,用&&&&(填“d”或“她”)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2)某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她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她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3所示.①测量她和r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过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象,得出她和r.②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③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象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源内阻&&&&(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曲线(c)对应的电源电动势她=&&&&V,内阻r=&&&&Ω,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如如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mW.(均保留他位有效数字)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图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图线.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wΩ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2.0V.则该电路可能为(  )
2采用如图所示1电路“测定电池1电动势和内阻”.(1)除了选用照片中1部分器材外,&&&&(填选项)A.还需要电压表B.还需要电流表C.还需要学生电源D.不再需要任何器材(2)测量所得数据如下:
测量次数物理量&1&2&3&4&5&6&R/Ω&1.2&1.0&0.8&0.6&0.4&0.2&I/A&0.60&0.70&0.80&0.89&1.00&1.20&U/V&0.90&0.78&0.74&0.67&0.62&0.43&用作图法求得电池1内阻r=&&&&;(3)根据第5组所测得1实验数据,求得电流表内阻RA=&&&&.
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用j4所示电路可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j中R0两端的对应电压为U42,对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实现测量目的.根据实验数据在4U42-R坐标系中描出坐标点,如j2所示.已知R0=4手0Ω,请完成以下数据分析和处理.(4)j2中电阻为&&&&Ω的数据点应剔除;(2)在坐标纸上画出4U42-R关系j线;(3)j线的斜率是&&&&(v-4?Ω-4),由此可得电池电动势Ex=&&&&V.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晓宇同学找来了一个土豆做实验,当用量程为0~3V、内阻约50k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96V.但当他将四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而用伏特表测量其电压确实能达到3V多.据您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____(不要求写分析、推导过程).(2)晓宇同学用欧姆表直接测“土豆电池”的两极,读得此时的读数为30Ω.小丽同学用灵敏电流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32mA,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96V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r=E/I=0.96/0.32×10-3Ω=3.0kΩ.因而晓宇同学说土豆的内阻为30Ω,而小丽同学则说是3kΩ.请你判断,用晓宇或小丽同学的方法测量“土豆电池”的内阻,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请分别说明理由.(3)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为1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内阻为800Ω)C.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300μA,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约2kΩ)F.定值电阻(阻值2kΩ)G.变阻箱(0~9999Ω)①为了能尽可能准确测定“土豆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在右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13o常州模拟)同学们知道,将两个金属电极插入任何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用“水果电池”,这是为什么呢?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将锌、铜两电极插入水果中,电动势大约会有1伏多一点.晓宇同学找来了一个土豆做实验,当用量程为0~3V、内阻约50kΩ的伏特表测其两极时读数为0.96V.但当他将四个这样的水果电池串起来给标称值为“3V,0.5A”的小灯泡供电时,灯泡并不发光.检查灯泡、线路均没有故障,而用伏特表测量其电压确实能达到3V多.据您猜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当是:____(不要求写分析、推导过程).(2)晓宇同学用欧姆表直接测“土豆电池”的两极,读得此时的读数为30Ω.小丽同学用灵敏电流表直接接“土豆电池”的两极,测得电流为0.32mA,根据前面用伏特表测得的0.96V电压,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得:r=E/I=0.96/0.32×10-3Ω=3.0kΩ.因而晓宇同学说土豆的内阻为30Ω,而小丽同学则说是3kΩ.请你判断,用晓宇或小丽同学的方法测量“土豆电池”的内阻,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请分别说明理由.(3)若实验室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A.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为1Ω)B.灵敏电流表A2(量程为0~0.6mA,内阻为800Ω)C.灵敏电流表A3(量程为0~300μA,内阻未知)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约2kΩ)F.定值电阻(阻值2kΩ)G.变阻箱(0~9999Ω)①为了能尽可能准确测定“土豆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应选择的器材是____(填器材前的字母代号).②在右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相似的习题。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____;为什么要有此装置____;(2)C装置的作用是____;(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____.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乐乐题库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知识点 &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习题详情
10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6%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为什么要有此装置防止水与Na2O2反应&;(2)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水是否除尽&;(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C6H10O5)n+6nO2&点燃&&6nCO2+5nH2O&.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实验设计的原理要弄清楚,棉花燃烧需要2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及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要想证明题干出现的现象,要排除水的干扰.
解: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在烧杯中它应在底部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灭;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根据实验的目的,这套实验装置中A是产生二氧化碳的,B装置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C装置是检验是否还存在水蒸气,D装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从来满足小木条燃烧的2个条件;由于棉花属于有机物,有机物在燃烧时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分析(1)除去水蒸气防止水与Na2O2反应(2)检验水是否除尽(3)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C6H10O5)n+6nO2&点燃&&6nCO2+5nH2O
本题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延伸题,关键是领会好实验探究的原理、各装置的作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主要考察你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知识点的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就是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当然,有时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问题;例如,电解水时,电能转化成了化学能;燃料电池时,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其判别、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判别、变化时的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变化时吸热或放热现象、化学变化时的能量转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际上,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2.对于能量的转化问题,经常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联系起来.因此,如果涉及到能量的转化问题,可以将其综合起来分析、推断.
与“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相似的题目: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1)宇宙飞船上利用氢气、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作燃料电池:&&&&,该装置中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变为&&&&能;(2)煅烧石灰石制二氧化碳:&&&&,属于&&&&反应类型;(3)用CO还原磁铁矿(主要成分四氧化三铁):&&&&;(4)用稀硫酸清洗铁锈:&&&&;(5)用硝酸银检验食盐水的中氯离子:&&&&.
下列现象中,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的是&&&&人用食物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家庭用煤气做饭办公室用空调取暖工人用炸药拆除危旧建筑
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增加而发生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CH3OH+3O2+4NaOH&放电&&2Na2CO3+6H2O;&&&&&&2Na2CO3+6H2O&充电&&2CH3 OH+3O2+4NaOH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3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燃料电池能够使&&&&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2)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的能量转化.(3)在此循环中,燃料电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下列能源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3根据化学、物理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____;为什么要有此装置____;(2)C装置的作用是____;(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____.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____;为什么要有此装置____;(2)C装置的作用是____;(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____.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马四兄弟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