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以来石阡中学的经济变化

(1)①表一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GDP增长迅速,特别是1992年至今增长幅度最大;60年来上海的第一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升。(2分)②表二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1分)③表三反映1980年以来上海城市居民的生存消费的比重大幅度缩小,发展和享受消费的比重大幅度增大。(1分)(2)①一国(或地区)GDP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上海GDP(即上海生产总值)的增长,说明上海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逐年壮大。(1分)②上海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变化,说明上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1分)③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说明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分)④上海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说明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次的消费结构转变。(1分)⑤随着上海GDP的增长,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消费结构不断进步,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2分)⑥上海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断进步,说明上海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1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较快的县(市、区),镇的建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已有多个县(市、区)调整城市规划,不少县市的“城关镇”首当其冲,已经撤镇设办或正在酝酿当中,山东省的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表1& 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主要指标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建制镇数量(个)
表 2 山东省城市化地域差异比较(2005年)
人口比重(%)
人均比重(%)
城市化水平(%)
表 3 山东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2005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材料二: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材料五:建国60年,是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6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人民素质显著提高的60年。60年来,山东教育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山东社会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是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者、推动者,在短暂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教育弱省转变为教育大省,正向教育强省的目标奋力前行。
(1)根据表1和表2,简要分析山东省城市化的现状特征。
(2)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三,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5)根据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产生上述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原因。
(6)结合材料五,说明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浩瀚太空迎访客,三匹‘骏马’巡九州”。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8年“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携手问天,9年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突破,实现了中国航天人的梦想,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辖区阿拉善盟,地处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海拔约1000米,是戈壁沙漠的一块小绿洲。它距离这里最近的酒泉市直线距离超过200公里。以“酒泉”命名,一是因为当时各国导弹卫星发射场报名时均避开真实地址,二是因为酒泉是与发射中心距离最近,规模较大的著名城市。
(1)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系列飞船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试评价该基地作为卫星发射场的自然环境条件。
材料二& 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发展农民牧业,目前已建成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酒泉市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农业发展方向。
材料三&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
材料四&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
&&&&&&&&&&&&&&&&&&&&&&&&&&&&&&&&&&&&&&&&&&&&&&&&&&&&& ——徐迅:《民族主义》
(4)“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
材料五& 日,胡锦涛接见“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他殷切希望参研参试单位的同志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为确保“神舟”七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六&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神七载人飞行成功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6)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重要意义。1、(1)城市化水平逐年上升;城市化水平分布不均,东、中、西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城市化水平较低。
(2)(青岛市)和(烟台市);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经济发展可以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提升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
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4)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可适当加分。)
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
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辨证的观点谈认识,可适当加分。)
(5)①我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我省坚持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我省坚持和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凡是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④我省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自愿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水平。⑤我省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6)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60年的教育发展是我省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者、推动者。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60年来,山东教育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有助于提升我省的综合实力。④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0年来伴随我省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素质得以显著提高。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化较快的县(市、区),镇的建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山东省已有多个县(市、区)调整城市规划,不少县市的“城关镇”首当其冲,已经撤镇设办或正在酝酿当中,山东省的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 &&& 表1& 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主要指标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水平(%)
建制镇数量(个)
& &&& 表 2 山东省城市化地域差异比较(2005年)
人口比重(%)
人均比重(%)
城市化水平(%)
&&&&&& 表 3 山东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2005年)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材料二: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主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进出口总额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材料五:建国60年,是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6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人民素质显著提高的60年。60年来,山东教育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山东社会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参与者,是经济跨越发展的支撑者、推动者,在短暂的历史时空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从教育弱省转变为教育大省,正向教育强省的目标奋力前行。
&& &(1)根据表1和表2,简要分析山东省城市化的现状特征。
& &&(2)从表3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 &(3)根据材料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4)根据材料三,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 &&(5)根据材料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产生上述表格所示经济现象的原因。
& &&(6)结合材料五,说明山东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陕西省宝鸡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以来历史进步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要求事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科目: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2届新疆乌鲁木齐八中高三第二次月考新人教版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以上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材料二&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2)“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4)据材料四指出:年、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近代史上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处理这两大问题的?结合实践结果,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二& 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中国还要沿着这条路再走一遍吗?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结束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2)联系上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中国近代社会时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层次?照搬苏联模式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方面做出的伟大理论贡献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以上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2)“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  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4)据材料四指出:年、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新疆乌鲁木齐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1)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以上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的第一次国庆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新华网》
(2)“小平您好”表达了亿万群众爱戴领袖的心声,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材料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4)据材料四指出:年、年我国的粮食人均产量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蒙阴实验中学2005级高三一轮第四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随着近代革命任务演变为反侵略反封建,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1919年五四运动前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是无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下题。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但它已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清朝封建统治
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
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不能摆脱封建皇权体制的窠臼
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洪仁在《资政新篇》中说:“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准富者请雇工,不得买奴,始笑外邦”;矿藏开采,“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这表明他
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赞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
③主张采取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方式
④维护平均主义分配方案
太平天国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建立了圣库。据此分析它对商业的态度是
取消商品贸易
杜绝私人经商
反对投机倒把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的是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黄花岗起义
漫画是历史信息载体之一,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办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中共“一大”
中共“三大”
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
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
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1949年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发动武装起义,找到正确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遵义会议的召开
长征胜利完成
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到:“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军民鱼水情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建国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政策和措施是
限制私人资本主义
合理调整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没收官僚资本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 &&材料二 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材料三 年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货物出口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
货物进出口差额
——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初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重要历史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奈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扰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奈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奈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体”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它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奈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二 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材料三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谋合作”。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8分)
(2)“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一步步深化的?(6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一体化的影响。(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石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