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学围棋啊,可惜身边的人又都不会,求道教高人在身边指点围棋该怎么入门啊?

零基础应该怎么学围棋?
例如什么阶段看什么书,每天的最低练习量是多少。
按时间排序
初中毕业后闲来无事,买了两本棋书,一本国际象棋入门,一本围棋入门,但是只棋只找到了国际象棋,没找到围棋,所以就研究了一个暑假国际象棋。上高中后住宿,晚上下自习熄灯前后室友切磋起了国际象棋,后来其他两个寝室的同学也过来下棋,再后来其他班的同学也过来借棋,规则都是我教会的,也许是棋太新鲜,大家都乐于学习下棋,这棋一直下了2年多,高三学习压力大就没下了。我的观点是下棋要有一个甚至一群能陪你下的人才能更容易掌握,尤其是你带动其他人去学习,这样你也乐于从中得到乐趣。给题主的建议是先自己看看围棋入门书,熟练掌握规则,然后去教会一些刚入门的爱好者,共同进步,这样围棋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
看《棋魂》。
原创文章一篇,关于学习围棋,给您参考一下。浪费时间的艺术(黄马可)这小伙叫Friedhelm,是一个“刘德华”,年轻人都管“留学德国的中国人”这么说,是个新名词。聊完我们的广告问题之后,我去两局棋浏览了一番,激战正酣。然后,我对“刘德华”Friedhelm下了一个围棋的定义。“围棋就是浪费时间的艺术。”对于“人生过半晦暗中”的中青年人,依旧在棋盘上施放着理想或豪情的男人来说,我们的时间资产要少很多。因此“浪费时间”这4个字在心里激荡起来的涟漪也不同。可是,依然,这些可爱的棋友们,在黄金一般的假期里,尽管秋日甜美的空气中,飘浮着黄金般的落叶。他选择枯坐在棋桌前冥思,静对乾坤乱象。仿佛自己是时间的主宰,能操持日升月落。两人正襟危坐,迟迟不下一子。任由周围嬉笑打闹。“围棋不同于其他的棋类,”我对Friedhelm说,。“国际象棋、象棋,还有日本的将棋,棋子都有等级,而围棋的棋子是平等的。”黑棋,是黑乎乎的夜。白棋,是白茫茫的雪。“围棋是思想。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抽象为阴阳,在棋盘上具象为黑白互弈。围棋盘上的一切,都关于转换,就像这世界。”我继续说。一直以来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游戏。棋盘上开始了劫争,小伙子不解的说,“这互相提来提去是干嘛?”Bastie解释说:“这叫打劫。”小伙说:“是不是类似于刷分点?”我和Bastie都笑了,“刷分点”?这个理解太妙了!看来Friedhelm的悟性非常高。说到“劫”,是围棋里的一个黑洞,一个悖论,一个让人悲欣交集的术语。在日本,“本能寺三劫之局”发生的夜晚,织田信长被暗杀,日本历史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个历史转折,发生在棋盘上的一个小点。不知不觉的,我开始教起Friedhelm下棋,因为这小伙儿其实是个真正的围棋人才。“说到底,围棋的规则就是3个字,死,活,劫。”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描绘的“珍珑”棋局,其实也就是各种死活和劫缠绕在一起,形成的复杂变化。棋局因形形色色的“劫”而更精彩,“摇橹劫”,“长生劫”,“天下劫”,渡尽劫难,求一胜。生活中,也同样隐藏着各种劫,等着我们去对付。解劫,如花开,又生一缘。Chris和DVD两人还在对弈。棋盘上撒豆成兵,如星辰日月。他们也是醉了。Bastie跟Friedhelm说,这又是水瓶座和天平座的奇葩对话:“可是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我说:“Hey,这就是我隐藏的结论。”(ps: 加微信公众号middlewood,可免费教你下围棋,快速到达网络1段水平)
练多了,自然就会了
说说个人经验吧。学围棋入门比较简单,去网上书店搜索一下围棋入门的书,随便挑一本少儿围棋入门的书就可以学入门了。(o(╯□╰)o你没看错,就是少儿围棋!适合零基础的初学者。)围棋规则不多,知道规则就可以下了。但是要想下得好,或者说能下得比较有意思、有乐趣就需要坚持练习了。入门规则可以自己学了。至于练习,可以在QQ围棋上练(不过QQ里大家水平不一,而且普遍下得比较快。建议楼主可以找个固定的棋友,或者加一个围棋群之类的),也可以自己下一个围棋软件跟电脑练。总之,练棋需要坚持,加油加油。(咳咳,默默补上一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某人现在还是入门级水平)
不客气地说,楼上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基本是胡说八道。想学围棋,最高效的办法就是:报班。花不了多少时间和金钱,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三小时,三个月后就算是会下了。至于三个月后你是想继续学,还是觉得止于爱好就可以了,那就看你个人了。排除极少数个例,一切不找专业老师拿着本书或者搜几个视频就想学好围棋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了解围棋的规则、基本术语。然后,打谱、对弈、打谱、对弈、。。。棋力就会越来越高。
这两天有个小伙伴跟我说想学围棋,但一直有种不得要领的感觉,疑为自己悟性差。我跟他聊了聊,现顺便把内容整理贴在下面。----------------------------------------------------------------------------------------------------------------------------------------问了一些现状,他是这么说的:学习方法我下了一些教学视频,自己跟着摆摆谱子什么的,然后在pad上有一些定式词典,我想先把一些定式记下来,还有一些死活宝典之类的应用,做一些关于死活的练习。学习时间没多久,也就不到两个月吧,每天晚上下班后我会抽一到两个小时补补知识,周末摆摆棋。目前水平&困惑还在咿呀学语阶段 / 有很多概念不是很清楚 / 各种定式真是千变万化------------------------------------------------------------------------------------------------------------------------------------------Well, 相对于持之以恒地走量,不如少而精地走质吧?按说,每周学两次,每次2-4小时,短期入门,一年半进阶到业余3段是可行的。----------------------------我是入门方法的分割线,进击职业段位表示无力-------------------------------------------Step 0 个人建议使用实体棋盘,无论是木质棋盘+手感好的棋子,塑料纸棋盘+玻璃珠手感棋子还是磁性小棋盘+迷你小棋子,要摆出来。电子设备上看,感觉真心差好多。这一点我比较老派,乃们要是有异议,请自行抉择。Step 1 初入门的时候,请花一点时间熟悉一下基本规则。基本规则就是交叉点,19*19=361=181+180,黑先行,9个点,边和角,气,死活,真眼,假眼,打劫,目,等等。至于什么叫长、飞、跳、大跳、断,什么征子啦,收官是嘛玩意啊,贴目是什么啊巴拉巴拉请量力而行,能搞清楚的就搞清楚,搞不清楚的就不要去想啦,等你level上去这些都不是问题昂。Step 2 了解了死活规则以后,从基础死活题开做。做死活题的时候详细来说,先思考,我要怎么走,对方会怎么走,我再如何走,等等。想清楚了,再落子,力求一击必杀。但说白了,做多了,心中会有很多基本图形,更多的也是熟能生巧。Step 3 然后熟悉一下围棋的思维。比如说金角银边草肚皮啦(但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取势啦等等。Step 4 接下来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定式,星位,小目位足矣。真的,知道基本的就行了,背那么多在这个阶段是没用的。反正中心思想就是:定式一般都是均衡的,可以是两方各对一条边,可以是取目舍势,取势舍目。看你想要啥了。所以基于这个中心思想,就算定式忘了,也不至于走不了棋,若是对方死板,搞不好反而可以获得优势。知道一些基本定式以后,每周再多了解两三个,足矣。Step 5 请详细了解胜负数目数子贴目规则。贴目规则么,历史上的不必了解,知道中国目前通用的就行了。最好能够自己上手在实体棋盘上摆一下,数一下。Step 6 此时你已经初步具备了上手玩儿的能力,请和小伙伴 / 高手 下盘棋,完整走一遍流程,感受一下。Step 7 此时你以具备了自行升级的可能,可以打打谱,看最近的谱子,多看评论,看人家为啥要这么走。每次花点时间摆一两个谱就行了。打一天谱会魔障的:)Step 8 好了,现在请愉快地去玩儿吧!每步棋多想一想,我这么走会发生什么,对方可能有几种走法,走A如何,走B如何,跟遍历二叉树很像的哟。--------------------------------------------------------------------------------------------------------------------------------------------以前好好下一盘棋,可以下4-7个小时。现在大家都下快棋,其实不太好。半个小时四十分钟一盘棋,赢了爽而爽矣,输了也不反思,对提升实力基本没有帮助。多花点时间与棋力相当的对手下一盘棋,or与高手下一盘指导棋。要求严格一点的话,下完棋要可以复盘,通过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对方的回应是什么,我为啥没算到 / 我算尽了所有可能,对方的确落入圈套,接下来我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来复盘。有条件的话,请高手指点讲解一下,这样对自己的提升最有帮助。其实这样每周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再想要进阶的话,去买一本讲中盘急所的书,看看就差不多了。--------------------------------------------------------------------------------------------------------------------------------------------嘛,大家学棋各有原因,各有所图。我这边只是讲了一个可行的办法,请随意删改增添,以适应自己的需求。完_(:3J∠)_
反对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这个答案不叫入门。有考虑到过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吗?这是要把所有学围棋的人吓跑的节奏啊。我真的怀疑,一千多个给这个答案点赞的同学里,有几个能把答案读完的?围棋出名的易学难精。围棋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的游戏(三千年)。围棋也是最简单的游戏:三分钟就能学会怎么下;围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难的游戏,下六十年都不敢说自己真正学会了。围棋的基本规则只有两条半: 1.怎么吃子?两人轮流落子,棋子如果被对方紧密围住,就会被吃掉(从棋盘上拿开)。 例如棋盘中间的一颗黑子,它周围有四个交叉点,如果都被白棋占据了,这个黑棋就会被吃掉;如果是两颗挨在一起的黑子,它周围有六个交叉点,所以理论上六颗白子就有可能把它吃掉。2.怎么判断胜负?数地盘大小。即下到最后,去数双方占据的面积,面积大的一方为赢。 3.打劫(补充规则): 一对一吃子的时候,对方刚吃你的子,你是不能立即吃回去的,必须先在其它地方走一手棋,下一手才允许吃回去。这个规则的目的是禁止棋局循环重复,以免对局无法进行。(这一条看不懂没关系,下棋的时候你自己会碰到的,一想就明白了)拿出棋子来摆一下,这三条规则都很容易理解。 然后,你就可以开始下棋了。棋力都是实战出来的,去跟无争网的机器人玩几十盘,你自然什么都清楚了:记住,开始的时候要选择9路棋盘,不要选19路的,那不适合入门者。请记住,围棋入门一点都不难,别听那些棋手们说什么大局观什么棋看六步之类的扯淡,那是你已经登堂入室之后的事了。就像足球课的第一堂课,你只要知道怎样算犯规怎样算赢,那就足够了。后面的事,都属于能力的训练,与入门无关。中国人喜欢琴棋书画,并不是拿来炫技,也不是拿来所谓修心养性,而是朋友悠闲地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玩个游戏,如此而已,跟卡拉OK一个性质。只是卡拉OK吵得人与人根本无法交谈,而琴棋书画,这些事情本身就会让你学会享受安静,如此而已。
做死活常型,官子常型,非常型不必看,背常用定式,做完一本手筋辞典,每天下几盘快棋
看着琐碎,但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做完这些足够足够了……………
ps,要是有棋型辞典,渣渣手法汇编就更好,可惜我没找到,走了好多弯路…………
细致练习定式、布局和官子,海量打谱
ps,要是有名局有序思维细解、策略大全之类省多少事啊啊啊第三步或第零步
保持清醒,在此前提下,你爱怎么下就怎么下………………
围棋又叫木野狐,会把你迷上的。假如你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用不完,学他你就充实了。建议学之前考虑下是否自己有足够的时间
这个贴子对你会很有帮助
最开始不用急着和人下棋,先从基本的布局、定式、官子等等基本功入手,多下死活题多打谱,还可以订一些流行的杂志关注棋界的各种动态,慢慢的就入门了。老实说大量实战并不涨棋,复盘才有提高。另外观战尽量选择看高手的对局,网上的棋看多了容易下处随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耐心,围棋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智力运动。
从小学围棋,学有小成,业余5段,国家二级运动员。简单概况下围棋学习的步骤;1、了解围棋规则2、进行简单的练习,比如数气、吃子等基础练习3、进行死活题练习,由易到难。PS:在学棋的任何阶段,都要做死活题,有助于提高计算力4、摆定式、摆高手棋谱5、开始进行实战。PS:一定要复盘此外,个人提点建议,尽量别去网上下棋。就本人经验而已,业余棋手去网上下棋,很容易下快,随手棋增多,下完不复盘,不仅提高不了水平,反而会降低水平
等同于没经验怎么上班。
学棋易,练棋难
可以下载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叫围棋宝典的应用,内容很多,用来入门和练习打谱绰绰有余。
围棋还是从小就学的好,大了在学,你的心杂了,静不下来。
这个问题推荐看一个天涯贴:新布局史话。好看到爆啊简直,看完基本就入门了,而且会迷上的,然后真的开始学了以后立刻就荒废这种事情我会告诉你吗?
作为一名什么棋都会下,什么棋下着都会输的路过。我觉得棋这种东西会很简单,基本都不用去看书,先围观别人怎么下,然后找他下两局就会了,曾经一节化学课教会同桌下国际象棋然后他把我秒杀了~~~~~~~~~~~~~~~。围棋比较耐久,没什么人玩儿。进阶需要去看看书,仔细钻研一下了。为什么围棋界有「二十岁不成国手,终生无望」的说法?
按投票排序
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其实原话不是二十岁,而是十五岁,因为职业棋界的人士长年观察下来,十五岁尚不能定段的后来的职业之路普遍发展性不强。简而言之,在任何一个职业化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想要做到顶尖没有一定的天赋是不行的。如果你觉得你是大器晚成,这句话绝对成不了你的障碍。如果你是业余爱好,这句话只是告诉你以围棋为生的人们竞争多激烈。
小时候和师父家是邻居,师父是业余高手,实际上也就教教我入门,看我不是下棋的料子,也就随我了,几个小孩里,我下的最差(现在差距更大了……)师父也说过这句话,还解释了一下,说了挺多,我大致回想一下……有请师父老人家~师父:“这学棋啊,基本上二十岁下不出点名堂,就算了,不是这块料子,围棋这东西,真有心拿这个吃饭,基本上是从小打谱,四五岁的都有,六七岁的算正常,十来岁的,那都晚了(一指我……汗……),这专心学棋不上学的多了去了,那一天怎么得六小时打谱保底吧?这么学到十八九二十多,你算算要这孩子得打了多少谱,落了多少盘?如果这样还学不出来,那是真不适合走这条路啊,祖师爷不给你这碗饭吃啊!”老人家随意感慨,我来整理一下我的看法~1.这句话的背景就是这句话的主体是以『成为国手』而努力的,所以默认他应该从至少8岁开始,就得每天钉在棋盘前面,一天至少6小时!少了这个国手什么的就别说了……这样到了20岁,不能保证全勤的话这个人学棋也超过26000个小时了,咱们不那么苛刻,算20000小时,那也超过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里面的10000小时一倍了,按照现在的研究,大部分技能经过1万小时的『精深练习』都能达到差不多世界级别的水平了~这样还学不出来……真是祖师爷不赏饭了……2.年龄,从小时候开始学棋的好处是任何其他年龄段都比不上的,比如心性,我认为,静和韧,是学围棋久了的人共同特征。静,学棋之人,特别从小学习,能称为心如止水的一抓一大把,极端点的如石佛李昌镐,我就没见过他除了『面无表情』之外的表情……汗……久远点顾师言能在输了基本嗝屁的压力下完美演绎『三十三手镇神头』这样的大型高难度定式,心理素质那真是一等一的棒~韧,心理韧,身体韧,可以看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名人》,感受一下棋手的韧劲,描写的就是本因坊秀哉和木谷实的世纪之战,这比赛下了半年,名人活活把自己下死了……(棋局中心脏病发,修养之后接着下,输了之后一年去世……)没有这种心性,还国手?别逗了……这种心性无疑从小培养上佳~再比思维的培养,也就是『棋手神经回路』的形成,高端棋手的棋盘记忆能力极其吓人,普通局看一会就能知道这几百手大致是怎么个顺序下出来的是基本要求~记个棋型那是不在话下,但是研究表明,他们的记忆力并不特别出众,就对记忆围棋特别厉害,这就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年龄很重要啊,哪怕黄龙士这样传说突然提升棋力的BUG存在,也是『年少成名』~还有一个好处,身体。从小就要让棋手习惯下棋的竞技状态,竞技围棋绝对先是的体力活然后脑力活啊,咱不说王积薪打个谱都能呕血三升那样的,说点现实的,国内围甲上比赛选手每天比赛超过六小时,看似不怎么动弹,实际上体力脑力心力消耗极大,有的胜负手长考能一个多小时,生活中谁试试看高度集中注意力思考六个小时就知道啥滋味了……必须从小培养,要不,撑不下来的~3.天赋。说到最黑暗的地方了,天赋。俗话说『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都轮不到比拼天赋』,可像上面说到的那样功夫真的下到了,十几年搭进去了,就是不出活,你说怎么办?就是卡死在天赋上了,围棋这种东西,如果没有天赋,只靠努力,在我看来真是自己找罪受,练棋十年之后自己最满意的一局让棋院小孩一个无理手把大龙给屠了……那感觉……真是谁用谁知道……(不是我,是我朋友……)吴清源老先生把所有日本超一流棋手打降了级,在日本棋坛刷分一样的碾压来碾压去,日本那么骄傲的民族那么骄傲的棋手,不憋气?快气死啦!他们不努力?下死了本因坊的木谷实,牛逼吧?大神吧?和吴老先生下升降十番棋(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恐怖的赛制……),下到鼻血横流晕倒当场,结果呢?吴老先生继续碾压来碾压去……这哪里是祖师爷赏饭?自己都快成了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了……这就是天赋的差距,努力是无解的~所以,到了二十岁还不出名堂,就应该明白,没那个天赋,别挣扎了~手机回答,希望对题主有帮助~推荐阅读我另一个姊妹篇回答:有没有大器晚成的围棋国手?
说几个自己与围棋的故事。记得当初打升段赛的时候,第一局侥幸赢了,第二局碰到了赵守洵(现职五)。我跑去问我一位师兄(不说名字了,现在职三)他棋怎么样,他淡淡地说了句:“他的棋龄比你年龄都大。”(我记得当时是99年,我都十岁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接着说说我这个师兄,我们一个集训队里就他一个是打到职业段位。具体的代价是什么我不清楚,因为当时还小。不过至少他肯定是没上过中学。其实每个学围棋的孩子都会面临这种问题,上学还是继续下围棋。我想也是很多孩子在竞技体育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的问题。我记得后来在沈阳的一个俱乐部下棋的时候(侥幸和孟泰龄做过几个月的队友),离乡背井的小孩,没人管你。虽然也有俱乐部也安排了半天的文化课,但是基本都荒废掉了。而且下棋的开销也是个大问题,反正我在的那个俱乐部费用是不低的,而我这个师兄是去的北京的聂道,我想应该更应该不便宜吧。加上每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考虑到孩子还小,身边总要有大人陪着,开销又多了一倍。林林总总的,普通家庭承担起来还是很困难的。我记得当时的升段赛上分初赛和复赛,复赛好像取前十几个升段(具体多少我忘了)。但是那时候是有国少队的(现在有没有我已经不知道),国少队的成员应该从里面选,应该排名靠前的多少个。注意不是全部。进入国少队,就有国家的重点培养了,很容易出成绩的。那些没进去的,比如我那个师兄,其实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棋手,现在在赛场上传来的他的消息也少了许多。至于二十岁成为国手这句话,我原来在下棋的时候没听过。不过我记得当时的升段赛是有年龄限制的,过了十几岁(具体多少我也忘了,抱歉)就不能参加了。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 那时候有很多比较厉害的因为年龄的缘故没有升上段。有没有达到职业段位对一个人的围棋生涯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原来我们在同一个集训队的几个人,现在只有一个人,也是我那个师兄,从事跟围棋有关的工作。剩下的几个,都继续读书了。升段赛的严酷也在这个地方,比高考激励的多。下届比赛差一点的孩子下届比赛还会来,而名额就那么几个。不会扩招的。但是围棋的魅力也在这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留下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也不会太差。
上面有朋友说到大学进去入门,出来5段,其实这并不是很奇怪的现象,在业余围棋界来说,业余5段和业余6段的鸿沟,基本比职业和业余直接的鸿沟还大很多。业余5段一般省级比赛就可以授予,而业余6段要全国比赛前几名才能资格,且须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段位,难度远比5段高。所以业余5段比6段数量多的超乎你想象,而业余5段之间水平高低相差非常大。而7段就更不用说了,全国就十来个,是某些指定的全国性业余比赛冠军才可能获得。一般业余7段的实力,与中低段职业棋手相当,记得现在似乎拿到业余7段都可以申请职业初段了,而不用通过段位赛。而最顶级的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之间,差距也仅仅在让先与2子之间。现在来说,业余6段和7段,不经长期专业的围棋训练,想获得几乎不可能,所以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可以认为业余5段和业余6段是业余和职业的分界线。(请大家注意,业余段位都用阿拉伯数字,职业才用中文,另外业余最低段位是业余1段,职业叫职业初段)
所以说,「真正努力过的人,就会明白天赋的重要。」有时候就是这么的无奈。
村上春树《东京奇谭集》第一篇《偶然的旅人》里的同性恋男主角说:“音乐那地方,是神童的墓地。”其实哪个领域都是这样吧。
我从来就没什么职业棋手的梦想,这辈子的目标就是看得懂一场比赛,为精妙之处而喝彩,为失误之处而惋惜,这样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在北京大学生围棋圈有个传说:北大清华这些年各出过一位,进了大学才入门,到了毕业就是5段了。闻者一致表示:丫被埋没了啊,太可惜了!毕竟是传说,无法求证。但确实合理的:如果把大学期间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一项智力运动,再有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智商,一定能达到很强的程度。不过没有幼功,这也到极限了。想达到
师傅7段的水准,这样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从小学,到了20岁,精气神都开始下滑,再提高也很难了,至少几乎不可能突破瓶颈了——一把辛酸一把泪啊……学棋到一定程度,越发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从来都是小区域的小天才,一级一级踏着同样的天才向上攀登。同样是天才,同样的用功……对了,现在3岁开始学棋是正常年龄,@李傲文 师傅的说法是10+年前的事了。不是很切题,就当作@李傲文 答案的小补充吧。
简单,看看这几年的世界冠军都是几岁入段的,再看看棋手获得世界冠军的年龄就知道了如果说小龙那一辈,15岁左右入段还有望拿到世界冠军的话。随着围棋职业化不断推进,网络信息化使得资源获取更加容易,到了小虎小豹,以至于现在更年前的一代,能拿到世界冠军的棋手都会在13岁左右入段的。再看看世界冠军的年龄,曹薰铉、马晓春那两批,30岁左右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5-10年后退出舞台。常昊那一批(李昌镐例外)25-30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再后面都是25谁左右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于现在都是在20岁左右拿到世界冠军。从这个数字上来说,别说20岁成国手,20岁成大国手也不为过。
段位台阶专业段位从低到高依次是专业初段、专业二段、…、专业八段、专业九段。注意:专业段位的标注是汉字。的专业段位均由国家授予。每年中国棋院都统一组织一次国家专业段位升段比赛,这是围棋界的高考。升段赛报名要求水平:业余5段(含)以上年龄:25岁以下录取名额不管多少棋手报名参赛,每年能够成为专业棋手的名额只有20个,其中男15人,女5人。最近几年报名的人数基本在400人左右,水平基本都是业余5段和业余6段的孩子,录取的比例是1:20,可见竞争还是很激烈的由“围棋高考“之称的全国围棋段位赛定段组比赛,是少年围棋选手通向职业棋手的重要通道。在2010年之前,中国围棋协会规定,少年选手的入段年龄不能超过17周岁,而且每年的入段人数仅为20名。过去,人们普遍将这“围棋高考”比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入段难度之高可想而之。  从2010年起,中国围棋协会将定段赛分为U17、U25两个组,进行放宽入段年龄的“试验”。经过两年的尝试,中国围棋协会今年正式决定,将U25、U17两个组合并成U25组。这就意味着我国围棋入段年龄从原来的17岁周岁放宽到了25周岁。同时,今年围棋定段的总人数也从原来的20名增加到了25名,即男子组20名、女子组5名。以上为搜索而来资料,如果在二十五岁之前没有专业段位,连职业比赛都不能参加,还有啥望?且况围棋对棋手体力脑力要求非常高,若是年轻的时候都没出色表现,随着年龄增加,生理条件只会退化,成绩自然也不会再有突破.
不单指下棋,好多事都这样中国这环境,二十岁到三十岁是压力最大的十年,自我实现和生活家庭只能有一个,大多数人没这个勇气的更不要提,二十岁后,灵气急剧减少,思维基本定型,智商停滞不前等硬伤了
围棋,本来是个修身养性的愉快的娱乐方式.被日本人形式化得太厉害了.围棋本质就是一个斗字.而斗的极致却是一个和字.所以日本人搞不定吴清源.因为人家心态和.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围棋也是修心的.至于什么国手,二十岁.我相信的是,如果你真想在这方面出成就的话.你就学吴清源,静下心来研究前辈的招式,搞清楚为什么,吃透,多练.有些话,完全是废话.Ignore之.
韧性与天赋的是客观中的主观,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专业段位赛,业余五段以上才可参赛,本来就是一道坎,另外测骨龄,要求男18 女22以下,如果政策没有变的话。打到专业初段才有铁饭碗,才可向国手迈进,每年全中国选拔上来的围棋人才实在少之又少,所谓围棋高考,更加残酷。我的水平有限,业余三段,深感女棋手更加艰辛,还是较少的人走专业道路
围棋的复杂程度过于高,加上选拔考核的机制过于残酷。参考两篇文章:打初段有多难:打5段有多难:这两个是业余儿童棋手所要经过的历程,业余5段是十万挑一,职业段位可想而知了。除了五子棋以外,剩下的棋类都很难从20岁以后有极大的发展,各种学业、生存压力,根本没时间练棋。PS:象棋女子特级大师唐丹,大概10-11岁开始接触象棋,17岁获得特级大师称号,中间各种辛苦可想而知。
楼上提到羽毛球、乒乓球,电竞的国手也是这样,大概这些体育游戏竞技类的活动,因为本身有章可循,所以最终强不强还是要看天赋的。
象棋界也有类似的说法,假如你实时监测一位象棋国手的大脑活动,你会发现那是一种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活动模式,看起来似乎有些人“生来”就更擅长做某些事情。这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也相符——棋类,艺术,数学等确实是需要天赋的。对于遗传造就天才的说法,我不会完全否认,来自父母的基因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人类大脑在发育成熟(9~10岁)前的极强的可塑性,一颗半岁大的大脑拥有着你不敢想的各种所谓天赋,包括绝对音感、绝对数感、照片记忆等等,但在大脑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它有选择地舍去了一些,从而腾出资源用于发展它认为重要的能力,这取决于你如何利用你的大脑。可以说,是遗传+勤奋造就了“天赋”。那么,20岁又是怎么回事?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o卡特尔的说法,流体智力即包括逻辑、认知等在内的大脑基本能力,这一能力在20岁时就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了。对于依赖“天赋”的事情,假如你20岁时还做不到——尽管这么说很悲伤——真的不需要再试了。
竞技体育类的运动都是这样吧,又不单单围棋一个。例如乒乓球二十岁还不是国手,难道还有什么希望去打世界锦标赛?
袁承志虽然不懂前人之法,然而围棋一道,最讲究的是悟性,常言道:“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意思是说下围棋之人如不在童年成名,将来再下苦功,也终是碌碌庸手。  如苏东坡如此聪明之人,经史文章、书画诗词,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然而围棋始终下不过寻常庸手。成为他生平一大憾事。他曾有一句诗道:“胜固欣然败亦喜”,后人赞他胸襟宽博,不以胜负萦怀。岂知围棋最重得失,一子一地之争,必须计算清楚,毫不放松,才可得胜,如老是存着“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意下棋,作为陶情冶性,消遣畅怀。固无不可,不过定是“欣然”的时候少,而“办喜”的时候多了。印象中这句话是碧血剑中看到的,讲的是围棋一道中天赋的重要性。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少年成名的棋手,不过也有不少大器晚成的例子,大可不必在字面上太过较真。
徐皓峰《大日坛城》学棋的最佳年龄是四岁到五岁,围棋正如西方音乐,交响乐大师都是神童,学得越早越容易开发音乐天赋。人间污浊,多一年,便无可挽回地迟钝。
业余高手到职业水平,是个坎,这个坎大概在十多岁的时候完成跨越,跨过去就能走下去,跨不过去就只能转行了。9岁学棋,学几年上几段,结果到了4、5段的水平,加上初高中学业越来越紧张,水平就停滞不前了,到高中就基本停了。。曾经教练也夸过我有天赋,不过我感觉也就是小聪明而已,去北京看过,不过家庭经济水平也养不起,于是老老实实考大学,围棋也日益荒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人相助 高人指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