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美在我身边作文的论文沙发

  什么能见证时光?人们在迁徙中经历着一切的变化:地域、岁月,唯有无言的客观存在事物记录着一切。   25年以来,"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红沙发”在武汉
&&&&&&本期共收录文章10篇
  什么能见证时光?人们在迁徙中经历着一切的变化:地域、岁月,唯有无言的客观存在事物记录着一切。 中国论文网 /7/view-4795655.htm  25年以来,瓦克巴特带着一个红沙发周游世界,他将其放置在不同人的生活环境中,让他们坐在上面给其拍摄肖像。1950年出生于弗里茨拉尔,北黑森州的霍斯特·瓦克巴特(Horst Wackerbarth),曾就读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学习摄影。他是一位摄影和视频艺术家,现居住在杜塞尔多夫。霍斯特·瓦克巴特是“领导学院”论坛的创办人,这是个关于报纸、杂志、广告、摄影、网络媒体的论坛,论坛每年颁发“领导奖”。他毕生事业的中心部分是和“红沙发”有关的项目。迄今为止,共有近700个来自于51个国家的人(分为12个子项目)坐过这个红沙发。   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中,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在欧洲的大城市中,在西伯利亚的村庄里,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穷人还是富人,名人还是无名小卒,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是文盲,有不同背景、信仰、社会经济或政治地位的人们坐在共同的红沙发上,红沙发现在也成为一个沟通的平台。坐在红沙发上的那一刻他们统一了。   “社会雕塑”这个概念以约瑟夫·博伊斯的扩大的艺术定义为基础。博伊斯传播的艺术概念包括和社会结构和形成有关的各个人类活动。所以艺术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物件上。每一个红沙发的照片/视频产品都是生动的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干预,是一个“社会雕塑”。这个进程对熟悉的主题和图像、人和类型打开了新的视角。“瓦克巴特的照片让我们从现实切换到超现实中,照片表达出敏捷、诙谐和俏皮。”   2009年,《德中同行》武汉站于武汉美术馆展出,借此机会,瓦克巴特在武汉进行了长达15天的创作,留下了以武汉为背景的红沙发印记20余幅。摄影作品及相关视频为观众呈现一个全球化语境下的红沙发旅行,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美丽武汉”、“艺术之城”将在全球化视野当中展示其独特的人文风情。   日-日,这批照片得以在武汉美术馆展出,连同他在世界各地拍摄的红沙发系列照片,集结成“此与彼”,53种语言对生命的描述,为人类历史提供了一段珍贵的记录。   图说:   1自拍照   2克拉拉·艾·斯格达多提(Klara I. Sigurdadottir),女学生、导游,冰河湖,瓦特纳冰原, 120×150cm,2003年   3王晓玲(Wang Ling Xiao),中国,房地产经纪人 中山公园   4程菲(Fei Chen),中国,长笛演奏者   刘鹏(Liu Peng)中国,   指挥家(武汉管弦乐团)   月湖公园,琴台音乐厅   5斯朗·丹增曲培(Dan Zeng Silang),中国西藏人 商人   西藏印象   6朱智能(Zhineng Zhu),中国,演员   月湖公园,琴台大剧院   7辛格韦德利(Thingvellir)沿山脊分开美洲与欧亚大陆板块的裂缝,冰岛,辛格韦德利,74.5×59.5,2003年   8陈波(Bo Chen),彝族人,中国 艺术家及老师 武汉艺术博物馆   9方孜君,外号“范特西”(Zijun,“Fantasy”Fang),中国 黄瑞(Rui,“Ray” Huang),中国 涂鸦艺术者   10冬泳 武昌河畔   11林国桥(Guoqian Lin,),中国 李长超(Chang Chao Li),中国 自行车运货者   12毛泽东(Mao Zedong),中国 武昌河畔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男孩把女孩按在沙发上做爱
男孩把女孩按在沙发上做爱
摘 要:肖科长因准备出差,便提前回家。门一打开,映进眼帘的是自己那5岁的掌上明珠,被邻居副处长家的6岁男孩,按压在双人沙发上,一起一伏地闹“做爱”。女儿挣扎又挣扎不脱,想喊叫嘴又被捂住,困窘异常。
【题 名】男孩把女孩按在沙发上做爱
【作 者】黄仁发
【机 构】安徽芜湖教育学院教授
【刊 名】《自我保健》 2006年第8期,25-25页
【关键词】做爱 沙发 男孩 女孩
【文 摘】肖科长因准备出差,便提前回家。门一打开,映进眼帘的是自己那5岁的掌上明珠,被邻居副处长家的6岁男孩,按压在双人沙发上,一起一伏地闹“做爱”。女儿挣扎又挣扎不脱,想喊叫嘴又被捂住,困窘异常。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做爱,沙发,男孩,女孩
上一篇:暂无您现在所在位置:: >>
锡山高中:叙写现代高中的模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日 点击数:
【字体: 】
一、锡山高中:叙写现代高中的模样之学生篇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架书,一群人
南京大学 陆梓豪
  你,书架,总委屈,因为书太多。佝偻着背,两面玻璃泛白光,你斜着身子俯视书桌,像在期待哪天塌掉了砸到我。你说你要减负。
  我?我有什么办法?如今世上爱读书的人不多了,偏偏在我身边有一群。
  坐沙发上那个是我妈。没错,你肚皮最底部一摞金庸古龙都是她年轻时买的。那时能有什么高雅的读书品味?好看便可以。本来我妈更喜欢旅游,可是工作了,要教好几个班,做班主任,重任在身,云游四方成了泡影,只能看书解闷减压。年轻,床头一本金庸,看到半夜才睡,第二天也不困。后来她年纪渐增,精力减退,除却看些&教育学核心期刊&,不再涉猎文学。
  到底是教语文的,教了二十几年,觉得不对:教师自己不热爱文学,怎么把汉语的美感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我妈看我喜欢读书,于是没事从我书架上抽两本。
  渐渐地,我们的谈话变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格非写得没有余华好。王安忆?王安忆的语言炉火纯青了,你哪里仿得来?阿城模糊了文言和白话的边界。用好梁启超的新民体,打官腔都是文雅的事&&这多好。
  再看看你肚皮左侧,中学校刊旁有本书,是伦写的。通过博客认识伦有五六年了,论关系,&我们的母亲在大学时是闺蜜&,现实中只见过一面,不足六小时,感觉上却是很久很久。&谁先出书&这件事上,他赢了,谁让他如此早熟且锐敏。
  他研究政治。一开始我们对不上号,我正迷村上春树,他也只是谈谈《民主的细节》之类的畅销书。我在政治领域的热情才被点燃,是因为他推荐的书单里有《顾准文集》。方读完,便发现许多熟悉的法则可疑起来,略略深思,似乎触及了禁区,又觉得不多想想就不肯罢休。如此折磨淬炼思维,定是好书。在历代思想家中,顾准不是最出色,但必然是极有灵魂导师般的魔力。
  我当然不会任由伦抛出书单来折腾我。经过我的宣传,他终于买了本《2666》,中计了。波拉尼奥的书显然有很大的野心,复杂、深邃、厚重、锐利,像一种大型刑具,同时拷问文学与现实。伦看了大约有二十几天,身心俱虐,文学梦发作,要写《1333》,未果。不过我们都认为书中揶揄马尔克斯的段落甚是有趣。
  文学梦发作的岂止伦,还有我,还有润。高二以后润一直是我的对手,每逢大考自然要比比分数,特别是作文。可是我们的考场作文总是命途多舛,明知出题人的喜好保守,偏要出格。所幸功底还都扎实,处处可以把分数补回来。
  我们一起参加了一系列所谓作文比赛,奇妙的是每次她得的奖都高我一等,当然这不妨碍我们私下互相吹捧。同为理科生中的文科爱好者,我们对数理化奥赛提不起那种深入骨髓的求知欲,上培训班的时候偷偷翻课外书。我在讲义反面写了万余言的小说然后刷题,她看完《1984》倒吸一口凉气便拿起草稿上办公室问问题。适逢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由湖北省出题,难极,铩羽。润难过半天,觉得没什么,实力攒在那里,不会无用,我遂释然。润酷爱史铁生,多少塑造了她那种持久乐观的性格。
  高考,发榜,润的分数让她一夜成名,我对自己不甚满意。从此疏远?哪能!按从前放长假的惯例,她让我开个书单。开书单不是难事,但是总觉得不够,又去上海书展买了本新出的史铁生纪念文集送给她。扉页上写了&赖有斯人慰寂寥&,北京太远,一边在食堂排队一边谈文史哲的日子怕是不能重现了。
  你,书架,我知道你的委屈,你要担负的不只是这些书的重量,还有故事,还有那些人们的影像。那本翻到破的《活着》推动了数学奥赛班内部的&余华热&,而哈金的《南京安魂曲》因为我的一篇书评从此流入班内的互借网络,跟风买的李娟仍然不如张承志那样能引起我长久的兴趣&&
  我在南京,我妈在家,伦在LA,润在北京,我只要想到家里还有一架书,就觉得从未和这些人失去联系,从未丢失我中学时代的记忆。
  所以,答应我,别抱怨身上的重负。坚持住,好让数十年之后的我们再面对这些书的时候,能够自负地说当年我给我漫长的读书生涯起了个好头。
  陆梓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12届毕业生,匡园文学社常务理事,现就读于南京大学。
书外小风景
  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的开头,曾这么写读书前的准备:&你先要找个舒适的姿势: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坐在小沙发上或是躺在长沙发上,坐在摇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张吊床的话;或者躺在床上,当然也可躺在被窝里;你还可以头朝下拿大顶,像练瑜伽功,当然,书也得倒过来拿着。&
  诚然,在很多人看来,阅读环境的重要性,或许不下于阅读本身。而个人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自然也是大有不同。有人爱一壶清茶晓光穿户,有人爱慵懒午后蓝调入耳,有人爱深夜烛下寂静无声&&然而当你还身处学校时,这些几乎都成了不可能。
  寄宿时,大部分时候,环境只能将就而已。
  最窘迫的,当然是半夜躲在被窝里,把自己和书裹成蚕蛹,然后打着手电,悄悄地一页页翻过。这种情况,必须注意手电筒的功率不能太高,不然光就太亮了,会从重重棉絮中透出来,容易被执勤老师发现。此外,被子里空气不畅通,手电筒的光又常常把人照得满头大汗,所以每隔几分钟,就得把头探出来透口气。
  相比之下,教室里看书,就从容许多。
  譬如上课前正看到精彩处,铃声响后仍然忍不住看下去,这时的做法是把书垫在大腿上,用桌肚的下沿压住书页,趁老师不注意就飞速瞄个几眼。或者胆大点,假装埋头看教材,实则视线一直集中在身下藏的书上。不过,门外一旦有老师经过,过不了几个小时,班主任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必担的、甜蜜的风险。
  晚自习就稍微自由些,急匆匆赶完作业,翻开书页时就很有底气,能理直气壮地看上好久。若是不幸竟恰逢考试前期,不留看闲书余地,还有最后一招:仍旧是把书在桌面上摊开,不过下面一定要放着笔记本,手里也必须拿着一支笔,有老师问起,便可光明正大回答说:&我是在积累作文素材。&
  这一招可以化用到不同场景中去,比如语文早读,任务完成后,觉得心痒想看书了,我就会从桌肚里抽一本,竖放在桌面上,有人经过就装模作样读上几句,美其名曰&培养语感&。
  写到这里,我得承认,相当长一段时内间,我都以为自己是这么边和老师们斗智斗勇,边给自己创造出一些阅读余裕来的。后来我去支教,才发现当年自己想岔了。很多时候,不是我耍的小聪明真瞒过了老师,而是他们没有揭穿,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我偶尔的良性越轨视而不见。就说上课偷偷看书这一点,其实从讲台上一眼扫下去,迹象相当明显。
  除却这些场合,校园里还是有一些地方,能让人毫无负担地享受看书本身。图书馆就很好,巨大的落地窗,正对乐群湖水,傍晚时落日熔金,从书页上偶尔抬眼,就陷入一种辽远开阔的情绪中去。或者匡亭旁的草地上,人迹罕至,只有鸟鸣作伴,空气中弥漫草木清香。小草密密铺在身后,或躺或坐,都很惬意。若嫌光线太强伤眼,就找片浓密的树荫,倚在树干上,曲起双腿,把书放在膝头,闲闲地翻。
  假如时间可以回溯,我很愿意回到那时任一个午后或夜晚,身边是见过千百次的熟识的脸,手头有一本书正待我去翻开。人终究是种怀旧的动物,明明此刻加诸阅读的限制,比那时要少上太多。大概理想的阅读姿势,多数藏在回忆里。
  朱颖哲: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2013届毕业生,现在清华大学就读。
小忆高中读书
北京大学 华天韵
  许久没有这样,在深夜宁静里梳理心绪。
  读书,这两个字轻轻抛出,就似乎有了清流洗涤、尘埃荡尽的感觉。初入大学,原本高中里信誓旦旦的读书计划尚未付诸实现,心内常苦恼不安。精力又被各种学业学工分散,习惯于社交网络上的碎片化阅读,一时竟然是浮躁胜过了安宁,喧嚣不停。此时回望高中经历,算是我迷途中的一次回望,亦可明前方的路。
  小忆高中,初进高一时自然是稚嫩的坯子,读的范围不广,也常陷足各种网络文学中。其实我丝毫没有要贬低网络文学的意思,关于这个高三时候还有同学跟我认真讨论过,网络文学中绝不乏佳作精品,只是从更大的样本容量看,快餐式的情节、扁平的人物、脱离社会意义的架构使其整体质量偏低。我主张的阅读形式向来是宽松不拘、任其发展的。什么都可以读,随着认知演进,读着读着,选择自然会变化,更宽、更深,读书者也更具有鉴别力。
  我总是无法避免谈对我影响最深的那个人。但若是依照心底的愿望,倒宁愿他安静地躺着,一种不以言语表达的默契。我总是害怕,谈多了就好像是为了喜欢而喜欢,喜欢的原因也变得像一种熟练的托词。但毕竟,这一路阅读不能少了他,史铁生。高二时候开始读很多他的作品,便有神思契合的感觉。对于生死、苦难、个体意义等等的思考,影响我很多。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生命从某一段开始,忽然变得立体而有价值感了,那个转折点就是个体思考的开端。读铁生,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开端感。那时候他还没去世,我成天想着哪天若我的境界够得上跟他对话了,就去北京找他。刚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时,我半天说不出话,默默流了一行眼泪。
  如果说读铁生更多专注于个体生命与意义,那么高三时候读的一套书就相对注重宏观,探讨个体与国家、个体与世界等社会意义。是一套大学生人文启蒙的书,自主招生时老师推荐的。我总觉得中国学生的人文启蒙太过瘦弱,此书算得上是很好的补课。不过据老师说竟然是停印的了。
  常有同学问我,推荐几本你最喜欢的书吧。我常常也想这么问身边博览群书的同学。只是有时候有书缘,那一本你恰好就投入进去了,恰好你所经历过所思考过的在一段话里产生了共鸣,恰好合上书的时候你心里波澜涌动难以自平。他人之美酒,己之毒药。虽则没那么夸张,但也有相通之处。我偏爱中国文学,可偏偏你喜欢拉美文学;你读不进那个日本名家的书,可偏偏他就觉得句句敲进心坎。读书是难得的如此私人的东西,让自己的鉴赏观符合一切主流评价几乎是不可能也是徒增痛苦的一回事;私人化的阅读选择,正也是个人特性的投射。这很珍贵。
  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需要被培养,也需要坚持。所谓喜爱可能就是某个午后你突然从沉浸里抬头,发现这是如此美好的感受,于是坚持下去。备战自主招生时读《1984》,触动很大,读起来就放不下去;高三时忽然翻出小时候读的《再生缘》,读得又是一下子收不住。这种书瘾不受理智控制。学校做得真的很好,书香小教室,图书馆,读书的氛围能如此浓厚是多么可贵。我还记得流连在新装的小教室外,独自眼馋,慨叹失之吾命啊。也许从单纯的情节阅读者到一个能静下心细细剖析深意或者能啃得下学术大部头的&学者&,坚持是一种必要的品质。期间枯燥和无聊的确可能袭击,但坚持到最后必然是口齿含香、受益匪浅。
  读书自然能让人受益,近的说有考试作文,远的说有什么气质风度的塑造。没错,我并不回避这些。但以一个崇敬读书的读书人的身份来看,略有唐突,略感复杂。很多事情不是一定得有一个本身之外的目的。读书的目的也许就是读书本身,附加的太多意义,是教化和说服时候用的,对自己的享受和坚守,没那个必要。
  对读书一直坚守着这种崇敬感,顺接着对写作也是,因此到了大学也不愿意写什么公文写作。还记得高三时候一次作文获奖,要写获奖感言,得这里鸣谢那里鸣谢。我脾气忽然上来了,拧着就是不愿意写,还大哭了一场,最终以一篇檄文式的《固守真诚》收场。不愿意轻易亏待了手里这支笔。这年头,能坚守的,真的不多。
  华天韵: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毕业生,2012年江苏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生。
丰富的校园生活让青春美丽绽放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1)班 张天玥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高中,但这里的生活并不单调,有着丰富的社团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青春在这些精彩的活动中美丽绽放。
  社团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高一年级每个班都会成立社团,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一个社团。每个新学期开始都会有社团招新活动。招新时非常热闹,各社团会用各种新奇的方式招纳成员,比如欢乐义工社团常常举着横幅做宣传,折纸社会摆出自己手工制作的各种小作品,街舞社会现场表演街舞等。现在我们有不少办得非常成功的传统精品社团,每年也会创办不少新的社团。我们的欢乐义工、模拟联合国、合唱团、Scream报社等是传统社团,而西班牙语社、法语社、Rolling涂鸦社、高数分析、风雅颂等则是2015年新成立的特色社团。我校合唱团曾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演出,赢得一致好评。模拟联合国社团在寒假赴南京参加模联大会,表现优异。我参加的是Rolling涂鸦社,我们现在正在着手Rolling自主品牌创建,自己手绘了很多本子、信封、纸袋等,办了一次义卖,收获颇多。接下来我们还会计划一系列关于手绘T恤、牛仔服的活动。
  我们学校没有学生会,它的功能被模拟城市取代了,但模拟城市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会。模拟城市的口号是&让民主,在模拟中真实&。我们把校园想象成一个微型城市,借助现代民主政治理念来管理校园。模拟城市由市长和五个部门组成,包括秘书处、调研部、社团部、宣传部、活动部。模拟城市由2014年毕业的史美琪同学创办,现在她就读于北京大学。模拟城市从创办到现在奕已日趋成熟。平时校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广播站、宣传策划、社团管理,大到学校进行新闻发布,小到物品报修,都由模拟城市政府来管理。模城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模拟城市还推出了&项目孵化器&, 每位同学都可以提出项目设想并交给模拟城市,通过论证和审核的项目都将由模拟城市政府帮助实施。比如我们的模城银行就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这是模城政府策划、与工商银行合作的一个项目,旨在方便学生存取现金、寄存物品,工作人员全是学生。此外,还有模拟听证会、网上模城等项目。我们还组建了议事委员会,每班选举一名议事委员参加,每两周一次,提出近期同学们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议案通过后模拟城市政府将会逐一解决。如同学们反映实验楼底下的草皮被践踏严重,希望整改,模城秘书处与学校后勤处沟通后认为草坪设计的确存在问题,已施工整改并恢复美观。
  我们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去五保老人颐养院陪老人聊天,对老人进行精神赡养;我们去宜兴开着综合实践活动,有爬山、采茶、捡柴做饭、爬毕业墙等精彩的拓展项目;还有&沿着锡流的道路前进&徒步远足活动,纪念&九?一八&清唱国歌活动,&体悟崇高,敬畏崇高&参观远望号海军基地活动等等&&
  每一项活动我们都与老师一起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都因我们的设计与参与而意义非凡。这些活动也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深刻的印记,留下了温暖的记忆,让我们的青春更加美丽,更加不同凡响。
生命因课程而精彩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班 胡澳林
  锡山高中自由、开放、民主的课程体系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在这里,我像是冲入更广阔天空的鸟儿,迎来人生的新阶段。
  从这一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从周二至周五,每天七、八两节课全部改成学生自主选择的走班课程。这一体系打破原来&一班一教室&的常规,实现了每门课有不同的同学、一人一张课表的新形势,逐步与国际接轨。这一课程体系包括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学科拓展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为私人订制的独特课程中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其中,艺术、通用和信息技术是必修科目,但里面仍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艺术有合唱、电声乐表演、心灵插画、书法、微电影等,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气质,陶冶艺术情操。通用技术课程主要在匡园科学院进行,这里是科技活动爱好者的天堂,CAXA制图与设计、电子制作、智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基。信息技术分有基础、多媒体、编程等多个层面,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情况选择,适当进行提高。
  这学期我选择了篆刻和机器人这两门课。在篆刻这门课中,我从小小的印章里体味到了中国文字学的精深,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要知道,要将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变为价值数倍的印章,没有精通文字学内涵、熟练的刀法和耐心是不行的。机器人课程更是让我惊叹,学校能提供这么多的机器人用具和专业的教学,真是每位学生的福利。
  除去必修科目,我最喜欢的就是选修课。在选修课里,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学习,抛去必修的种种限制,自由地学习,全面地发展。其中,哈佛演讲与辩论、英语戏剧体验等都是从哈佛大学引进的金牌课程,置身其中,我们的口语水平得到了有很大的提高。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法语课,它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我们学校是无锡唯一一家由政府支持开始法语课程的高中。我们的法语老师是来自普罗旺斯的法国高材生,她给同学带来原汁原味的法语,让同学们了解法国的风土人情。其实,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从校外聘请了大量的教师,他们给同学们带来了专业的辅导。
  学校的走班课程才刚刚起步,正处于摸索阶段,而已经成果显著,经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快乐和魅力。每当我从教室里走向艺术楼的时候,我总怀着欣喜。能在高中体验到如此先进的课程模式,真是一大幸事。
  &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精神丰满&,这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生命旺盛&。也是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学校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形成&巅峰体育课程&。如今,我们高一学生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击剑、游泳、跆拳道、瑜伽等十余门高端体育课程。每天下午四点半,在夕阳的斜光中,同学们或者兜着篮球,或者过着足球,或者扛着球拍,或者背着泳衣泳帽兴奋地冲出教室,去体育馆、游泳馆或者击剑馆,学习各自选择的巅峰体育课程,进行一个小时的健身运动。所有学生一起在校园中锻炼,这真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选修的是击剑和跆拳道课程。击剑课是学校重点打造的课程。拥有击剑馆的高中更是在全国都少有,而我们的击剑馆有16条固定剑道和4条可移动剑道,是全国最大的校园击剑馆。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学校还特意将班会课改成班级团队建设课,以体育活动的形式开展。我们在班团建设活动中,既体验到了快乐又磨练了团队意志。班主任更是会参与其中,活跃了活动的氛围,增进了师生情感。
  这些丰富、新颖、民主的课程,让我们拥有独立精神、独立人格,让我们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成才,让我们的生命自由而舒展。
二、锡山高中:叙写现代高中的模样之教师篇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走向课堂观察范式的专业听评课
  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往往存在无研究取向、基于经验评价、合而不作或不合而作等问题,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提升。那么,省锡中老师是怎么听评课的呢?
  首先,要确保听评课是有研究的专业学习。省锡中通过教研制度推动、教研先锋引领、教研理论学习、教研技术开发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全校教师形成了以专业听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课堂观察范式的听评课,需要教研组在听课观摩前先召开课前会议研讨本次课堂的教研主题,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定的研究取向,并据此开发或修改听评工具即观察量表,也就是听课前先解决&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问题。于是,听课成为了利用量表对师生课堂行为进行有指向的观察和记录,以此解决&基于什么证据研究&的问题。而评课则成为了分析、反思课堂取证后所得研究推论的分享与改进,也就是解决&基于证据得出什么结论、提出什么建议&的问题。可见,从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到课后会议,实际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研究流程。
  其次,要确保听评课活动是有证据的技术研究。课堂观察范式的听评课运用来自课堂教学行为的数据和信息作为评课证据,而数据搜集需要精确的技术,这需要教师进行技术工具观察量表的开发。教师会围绕确定的教研主题,讨论从观察维度到观察视角、再到观察点的分解。比如围绕&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教研主题,可从&教师教学&的观察维度分解出&教师提问目标达成&这一观察视角,并进一步分解出学习目标、课堂时段、提问内容、问题回答方式和时间等观察点,这个过程其实是把课堂中很难观察的内隐的观念变得显性而量化。这样渐渐生成的量表,可以保证观察始终指向研究目标、聚焦研究话题,可以保证教师方便的观察和记录课堂的即时信息,可以保证评课话语因基于科学理据而真实、可信、有效。
  最后,要确保听评课是有合作的团队活动。无论是研究系统化的听评过程,还是技术精确化的量表开发,以及多元复杂的课堂教学取证,都说明课堂观察范式的听评课绝非教师个体可为,需要观察者、被观察者(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合作才能顺利开展。这种合作还不能是徒有其形的,只有确立了教研团队专业分工合作的信念和规则,才有进行互惠互利的、持续有效的教研活动。整个观察听评活动,课前需要共同研讨教研主题后开发量表,量表设计才趋向规范;课中需要共同取证后互较印证,证据搜集才趋向客观;课后需要共同整理证据后进行诊断分析,改进策略才趋向实效。
  据上所述大家可以发现,课堂观察是始终围绕课堂证据的获取和研究的听评手段,整个听评过程是始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开展的。这种专业的听评课,其宗旨不是为了定义课堂的好或坏,而是为了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能在这种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最终获得更专业的成长。
说说我们物理组的学科宣言
  前几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创建学科中心的活动。学校给学科组长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学科组要写一写本组的学科宣言。咋一听,感觉宣言应该是一个行动纲领之类的东西,但却不知作为物理学科的宣言应该说些什么。因此我们首先组织老师进行研讨,意在厘清物理学科宣言的内涵。一开始,有老师提出来学科宣言可以这样说:厚德载物或者格物致知。后来想想厚德载物,它跟我们学科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像是一个校训之类的东西。格物致知呢,跟物理是有点关系了,但是跟学校也没有太大关系,在哪儿都可以格物致知的。我们就反思了,我们要写一个物理学科宣言,简单的把名言警句拼在一起,它有多大意义呢?搞形式主义吗?物理学科宣言应该说什么?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如何体现学科特色?
  通过认真讨论,老师们认为:首先要通过宣言来厘清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回答第一个问题: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的同学,经过我们的物理学习,我们物理学科能烙下怎样的烙印,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物理学科的素养,发挥比较长久的作用,乃至像胎记一样,能够对他一生有影响,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呢,我们要通过宣言指明,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如何真正落实。也就是回答:学生应该怎么学及教师应该怎么教,更有效。我们认为如果我们的学科宣言回答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它对我们老师,对我们同学就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宣言也才有价值。随后我们就把目标瞄准这两个问题,来回答它,让它在我们的宣言当中得以体现。第一个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纵观咱们的物理学发展史,不难发现,以下的素养在我们物理科学家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一个,独特的眼光;第二个,问题的意识;第三个,实证的研究方向。它是我们物理学科独特的东西。因此,如果学生借助一双慧眼观察,理性思考,小心求证,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辨析所看到的,他们才可以相信它。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伪科学的例子,如果我们的学生乐于看一看,想一想,甚至自己动手做一做,那么像&水变油&这样的伪科学根本就不可能有市场。这是我们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第二个学生应该怎么学,老师应该怎么教;也就是说我们教的东西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对他发生精准的作用,还将影响他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怎么办呢?实践出真知。我们认为要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思考。
  以上是我们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基础上,我们就形成了物理学科的学科宣言。第一,让学生观察;第二,让学生体验;第三,让学生发现;第四,让学生思考。&让&,明确了师生在课堂当中相应的位置和地位。我们对这个四条的呈现顺序,曾有过激烈的争论。第一个争论就是体验和实验的关系。我们以前更注重实验,而对体验重视不够,宣言中没有提及实验,那么这样是不是实验就不重视了呢?我们认为体验和实验只不过是两种提法,其实实验被看成是体验的目的,或者说体验的升华,因此我们把实验归并到体验当中去。第二个是&让学生思考&放在宣言的第一条还是最后一条?讨论后我们认为观察、体验、发现,没有思考是肯定不行的,但不能止于思考。我们的思考呢应该从一堂课的开始贯穿到一堂课的结束。更关键的是本堂课所学习的思考方法,还是下一堂课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准备,所以思考有开始但并没有结束。从思考的延续性发展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把思考放在最后,这是我们物理学科宣言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宣言能够在课堂教学当中落地,我们对其进行了明确的阐释,还对老师行为做了规范、指导。首先,让学生观察,就是要让学生想看、会看,增加感性认识,形成认知突破,激发学习兴趣。要求我们老师多做实验,给同学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物理观察的方法。第二个,让学生体验,就是让学生力行实证的研究方法。老师在物理课堂上要提供动手做试验的机会,不能只讲实验。我们组老师还开发了物理拓展性实验课程,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第三个,让学生发现,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得到基于证据的结论。我们老师要给时间,给舞台,给表现的机会。实践表明,同学并不缺少发现的眼睛。最后,让同学思考,就是要让同学发现、培养问题意识,给同学机会,渗透实证的研究方法,让同学终身受益。让同学思考既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终极目标。
  在学科宣言的引领下,我校的物理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力支持者。观察、体验、发现、思考,成为课堂主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切实把我们学科宣言里面老师应做的做到,应给学生的机会给他,我们物理学科的预定目标就能够真正的落地。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从我们的物理教学中终身受益。
  2014年9月27日,南京。我的学生参加中国大学先修课(中国通史)全国联考。晚上六点,学生们陆续走出了考场。看着他们轻松愉快的表情,我知道他们考得不错&&这已在我的意料之中。
  &老师,有一道名词解释题&唐长孺&,您太厉害了!&学生们围住我,不约而同地说。的确,我在课上曾说过&有四位先生&&陈寅恪、钱穆、唐长孺、田余庆&&他们的生平、和学术贡献可作名词解释题&。当时学生们还有些疑惑,人名怎么可能作名词解释题呢?如今,应验了。
  当我正陷入喜悦中时,学生陈龙玄和顾卓超凑过来:&老师,我们答题的时候,用我们的答案跟北大的老师笔谈了一番。&
  &笔谈什么呢?&我凝视着两个兴奋的学生。
  &有一个关于算缗告缗的问题。我们用的北大编写的教材上说&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但是也有一种说法&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两个学生口说手比。
  &你们怎么知道呢?&
  &老师,《汉书?武帝纪》,元狩四年&&&
  哦,我恍然大悟,《汉书?武帝纪》,元狩四年冬,李斐注曰&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教材采用&每2000钱纳税一算120钱&的说法,肯定是经过学术推敲的,但是学生能够逐字钻研典籍,敢于发表意见,这的确难能可贵。我惊异地看者两个学生,我知道他们爱读典籍,没想到功夫下得如此之深。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治学的精神。
  冷静地想,学生们的这些表现确在情理之中。我在每节先修课的前五到十分钟,都要向学生们介绍原始史料,尤其是文字史料&&实际上这是一个极简目录学课程。我更也要求学生记诵史部典籍中典型史料,要求学生们用史籍原文武装自己。同时,我将北京大学推荐的史学专著分类,指导学生阅读&&有的须研读并撰写书评,有的须通读,有的只要读其中的关键。此外,我还指导学生们阅读我自己遴选的学术论文。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们通过阅读民国以来的史家专著,集体制出了《相悖史论表》。
  学生们十分适应这些严格的训练。因为他们的阅读经历丰富、阅读习惯优良。我所在的这所学校,是江苏省的人文课程基地,课程基地的老师们发布了课程宣言&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并为学生们的阅读生活开路叠桥。学生们依托人文课程基地,已经阅读了大量的典籍和专著。学校成了学生们的阅读天堂&&班级小书房、校内新华书店、图书馆浅阅读区、常规借阅室、国学馆、西学馆、典藏馆里随处可见高品位的书籍,这所学校俨然是用书建筑的。
  如此优雅、专业的阅读环境也推动着我阅读和钻研。在我的学校,教师读书也是教研的主旋律。校长大力提倡并实际推动教师读书&&有&百万白卷读书活动&,有&读书之星&的评比,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读书交流活动。这我有大量的时间去拓展读书的领域,增进研读的深度。日积月累,我才能够对书籍的版本了熟于胸,才能够收集到典型的史料,才能够引导学生们有的放矢的熟悉和对比名家史论。
  学生的一次笔谈,教师一次次精准的指导,师生的互动成为佳话。最重要的,屹立在这些令人神往的趣事背后的,是书的海洋,阅读的圣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用民主的土壤滋养&人&的成长
  一、民主的理想&&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
  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无论适应,还是创造,都需要健全的人格作底气。所谓健全的人格,从政治上说,就是彰显独立、自主、平等、参与、理性精神的民主人格、公民人格。公民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民主的土壤,如果我们的学校不能营造自由的民主的平等的环境,我们的学生就无法形成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理性能力、德行品质和正义感。所以,只有坚守&成全人&的教育价值追求,在民主生活的体验中将公民的种子撒入学生的内心,才能培养懂权利、有责任、守规则的现代合格公民。
  二、民主的实践&&基于民主,面向明天,在班级中发生
  (一)转变班主任的角色&&放手也是爱
  班级的民主管理,需要每个班级成员平等地参与。而建立这种平等的前提就是&&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于是,我首先和同学们形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所不同的是,我是一个&观察者&,需要时刻关注着班级运行的态势;我还充当着&救火队员&&&当同学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的时候;更重要的,我又是唯一的&成年人&,我会通过自己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来指导班级的健康发展。
  民主意味着对人性的尊重,今天我们谈教育的爱心,一定要强调,这种爱应该是民主的爱,而不是专制的爱。爱就要学会放手,给学生释放出体会权责相当的空间。
  (二)给班级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且行且设计
  民主离不开权力的制衡。班级的民主管理也需要一种有效的机制。为此,我们共同设计了班级民主制衡机制。包括侧重于&人的管理&的组长联席会议&&组长由小组的同学直接选举产生,他们在征询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参与修订班规,监督班委工作,商讨班级事务;侧重于&事的管理&的班委会&&班委由全班同学直接选举产生,负责班级具体事务的执行,同时监督组长联席会议的运行;第三是班级仲裁委员会,在班规的框架内监督班级运行,对违规问题进行审查与仲裁。
  (三)制定&游戏规则&&& 班级有&约&
  民主崇尚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所以,民主管理必须在班级树立&法&的权威,而不是以班主任为代表的&人&的权威。班级的民主管理必须防止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民主的生活方式,只有在对公共契约共同遵守的体验中才会形成。因此,我和同学们基于一致性的目标,对班级事务进行共同的约定,形成班级的&契约&。这些&契约&均由全体同学参与制定,并在民主表决通过后共同遵守。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学生敢表达了,表达更理性了&&我时常为这些哪怕只是一小步的改变温暖着、感动着。民主教育是真正充满爱心的教育,它是让&人&的旗帜高高飘扬的教育;民主教育也是尊重个性的教育,它体现了对学生心灵自由的尊重。所以,民主的土壤,才是滋养&人&的成长的土壤,如果没有民主的氛围,一个人就难以成长为有血有肉、有丰富精神生命的人。
《心灵插画》课程开发中课程的终极价值的追求和技术规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始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如何在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的过程中符合课程开发的规范?
  高中生在这个课程里学些什么?
  在开发课程之前,笔者首先需要考证的就是,在寸土寸金的高中课堂里,这门课程是否适合高中生学习,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首先开始阅读与插画设计相关的专业书籍,梳理其中核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如此多的专业的知识,哪些适合高中生来学习?新课程以《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学业目标,因此,筛选的依据没有别的,只有《普通高中的艺术课程标准》。通过对插画设计的研究和课程标准的解读比对,笔者发现插画是非常适合普通高中生的美术形式,例如它兼具绘画和设计性,更为注重创意表现,突破了纸本的限制,表现形式和绘画材料风格各异,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进行表现。
  而且其与《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16个门块中的身边的设计、视觉语言表达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这样一个考证,笔者认为如果结合插画的设计和绘画性,借助不同的主题作为载体,把插画的核心的知识和技能,美术表现形式,作为工具融入到课程中,插画课程的开发就有可能。
  课程目标如何设定
  有了设计思路之后,在撰写课程纲要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就是课程目标如何设定?如何确定每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据唯有《课程标准》。而为了实现基于标准的教学,在目标续写的方式上,首先要站立于学习者的角度,选用外显行为动词,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因此根据《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设定,以及标准中罗列的依据美术活动的特性和阶段性、过程性的目标描述所包含的行为动词,结合从专业书籍中整理出的满足高中生插画创作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笔者撰写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同时,以此目标作为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单元主题的特点,确定每一节课的学生学习目标,并依据目标导引教学。课程具体的内容框架为:插画艺术概述、基础性的知识色彩的设计,然后进入不同主题的学习,倾向于设计性的四个主题,倾向于绘画性的一个主题,所有一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密切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
  高中生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课程?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我们的高中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课程?艺术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什么?是培养他做一个艺术家?培养他做一个艺术爱好者?亦或是有艺术特长的人?《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中,对于艺术教育的价值是从三个方面来述说的:素质教育的价值,多元趋向的价值,人格教育的价值,关注的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这与我们学校从十大训育标准中提炼出的&人的成全&的育人目标是完全一致的。笔者在课程实施中始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学生在校园墙壁上做创意设计,为自己的校园绘制手绘地图,为校园刊物绘制插画,所有的教学行为背后都是指向于我们艺术教育的核心的价值,即培养情感丰满的人,让学生能够有激情,有美感,有创意,有爱。
三、锡山高中:叙写现代高中的模样之领导访谈篇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锡山高中的启示
&&访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
  本报上期刊发了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的署名文章《锡山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样本》,本期又用4个版的篇幅,全面展示、深入剖析锡山高中的办学实践和价值追求。对于全省基础教育而言,锡山高中的引领意义何在?学习锡山高中,需要我们有怎样的行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朱卫国副厅长进行了进一步采访。
  记者:锡山高中是我省的一所名校,在全国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您的署名文章对锡山高中给予了充分肯定,能否告诉我们您最欣赏锡山高中的是哪一点?
  朱卫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我认为最值得全省基础教育界学习的,是锡山高中对教育理想的追寻和坚守。一所学校的高度,取决于办学者对教育理想追求的程度。锡山高中把&对人生命的成全&作为学校的终极价值追求,同时把这样的追求落实到课程,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既不是脱离现实空谈理想,也不是囿于现实,这一点非常重要。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最大民生,所以必须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教育又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所以一定要有超越现实的理想追求。
  另外一点在锡山高中也体现得非常突出,那就是认准目标以后坚持不懈的行动。以高中课改为例,这是一项从国家层面推进的工作,如何推进课改,与其说是理论问题,不如说是实践问题。锡山高中忠实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坚持开齐上好每一门课程,实现了课程标准与日常教学有效衔接;同时构建并完善了与国家课程方案相配套的学校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了符合课改方向、具有江苏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选科走班教学制度。课改是这样,其他很多工作也是这样,只有积极的实践,才能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记者:从课改在锡山高中的推进,可以看出其实施的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实践。而锡山高中的实践,是不是给出了课改推进的&解决方案&?
  朱卫国:锡山高中把&成全人&的教育价值追求,落实到了课程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的每一个环节里面,真正做到了落地、落实、落细。我想结合锡山高中的课程基地建设再谈一点想法。锡山高中目前有巅峰体育课程基地、人文课程基地和&想象?创造&课程基地,每一个课程基地都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都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学生进入基地学习。目前,全省已经建成普通高中课程基地一共184个,薄弱初中改造项目177个,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66个。全省的课程基地建设都需要学习借鉴锡山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概括说起来,需要做到充分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尤其是课程基地建设的本质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充分体现课程的价值,充分体现课程意识,重视课程建设,使得基地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充分体现实践创新;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协同推进。
  记者:锡山高中有一个提法非常响亮,那就是倡导教师过&有品位的专业生活&,对此您有何评价?
  朱卫国:通过发展教师来提升教育的品质,让每一个前来就读的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理念非常好。锡山高中首先通过读书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2009年就启动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他们要求各个学科的老师用最简约的语言形式来表述对学科教育的理解,形成学科宣言,实际上这是不断明晰学科教育价值的过程,也是凝聚教师的过程、坚定专业信念的过程。该校长期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形成。他们运用学科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专业生活品质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优秀教师团队的形成。在锡山高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观点,发展学校关键是发展教师,不是一个教师、几个教师,而是一个群体。锡山高中能有今天的办学成就,关键之一就是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生活水平,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注、学习、借鉴。
四、锡山高中:叙写现代高中的模样之专家观点篇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素质教育的现实样本
  办好一所普通高中十分不易,办好一所高水平的普通高中尤为艰难。这是因为普通高中所面对&升学&与&就业&两难、&育人&与&育才&冲突、&侧重基础&与&强调专业&碰撞,使其陷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境,既感无力,又觉无奈,但绝非无解。我曾带着这些困惑,专程来到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蹲点调研。学校自觉地按普通高中的发展规律办学、按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施教、按科学管理规律治校的实践,理性地启发我们:真正的素质教育意味着&绿色升学率&的攀升,真实的有效课堂意味着&兴趣和效率&的提高,真情的师生互动意味着&生命化交往&的跃迁,真切的校长引领意味着&高质量师资&的生成。
  真正的素质教育意味着&绿色升学率&的攀升。真正的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更是教育理想。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幸福人生载体。既是面向&全面&的教育,&一门不能缺&;也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一个不能少&;还是面向&全程&的教育,&一环不能失&。锡山高中可贵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谈论素质教育,而是铭记&教育因提升人自身的价值而获得其存在的合理性&,坚持&对教育终极价值的澄清和坚守&,即对&生命的成全&,达到&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不回避&人的全面发展自然包括应考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附和离开人抽象地谈论&技巧的提高&,强调&一个高素质的人面对考试时,也应该能够体面地、优雅地通过&。因此,锡山高中全力让真正的素质教育适应水土、落地生根,精心浇灌、枝繁叶茂,水到渠成、硕果累累。对一所普通高中来说,没有升学率注定走不动,但仅有升学率肯定走不远,真正的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其所要的是&绿色升学率&。锡山高中之所以令人称道,是因为她走出了一条不为高考、赢得高考的真正素质教育之路,跳出了&考试引导教学、教学服务考试&的怪圈,畅通了真正的素质教育与绿色升学率提高相行不悖的道路,给不信素质教育、不为素质教育的人提供了现实样本,上了生动一课。
  真实的有效课堂意味着&兴趣和效率&的提高。走进锡山高中的课堂,既有春风扑面之感,也有春色满园之景,还有春潮涌动之势,其有效性,一是通过&真&来体现,符合时代精神,反映教学规律,体现学科特点;二是通过&善&来呈现,张扬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引领学生成长;三是通过&美&来展现,宏观结构严谨和谐,微观结构要素完备,概念内容清晰无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取舍就没有效率。兴趣需要激发,取舍需要点化。锡山高中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创设了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了从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入手,探索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实施的技术路径,再以目标导引教学研究为突破,辅以课堂定向观察的专业化听评课机制;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他们形象地将国家标准课程比作学生在食堂必须要吃的几道菜,校本课程相当于学生自由选择的饮料。这些饮料是对标准菜谱的有益补充,也是学生们的食粮。锡山高中每个学期都要开设100多门校本课程,拓宽了学生视野,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成长。像学校化学教研组提出&理解性教学&的新思路,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真情的师生互动意味着&生命化交往&的跃迁。雅斯贝尔斯把教育的原初含义定义为&引出&,即把个体内在的天赋本性引发出来,从自然性引向社会性、个体性引向总体性、单一性引向普遍性、现实性引向历史性。锡山高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打通师生个体之间富有&生命化交往&的渠道来&引出&。一是通过充满&生气&的交往来&引出&。充满生气的交往体现在笑声朗朗、书声琅琅之中。走进锡山高中,&书香&扑面而来,&百万百卷读书行动&诠释着&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培养&终身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理念深入人心,在每个教室里建起微型图书馆,让师生在&浅阅读&与&深阅读&的结合中,&以书为媒&地交往,在交往中奠定底气、形成大气、勃发朝气。二是通过启迪&生存&的交往来&引出&。师生围绕&生存&的交往时刻在产生生存的智慧,生存的智慧引领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锡山高中架起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立交桥,从而实现孔子所倡导的&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统一,进入马克思所期待的&全新文明状态&,即&不被生存奴役&&闲暇的时间的自由支配&&一切发展创造潜能迸发而个性张扬&。三是通过丰富&生活&的交往来&引入&。锡山高中以&诚敏&为校训,使学生立身有诚实之美德、做事有敏捷之习惯。在滋润学生精神成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播下&诚敏&的种子,打下&诚敏&的烙印。四是通过本真&生态&的交往来&引入&。锡山高中视&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不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避免出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病梅&导向。
  真切的校长引领意味着&高质量师资&的生成。从唐江澎校长身上,我体悟到&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真谛。好校长是以&个体影响一群个体实现共同目标&的领路人,是&能将外在的偶然化为内在的必然&的探索人,是&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的先行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期待的&为了实现思想&而具有&力量&的实践人,是&学校使命和精神&的体现人。唐江澎将自己成全人的教育理想,成功地转化为课程表述,坚信&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他创建的&体悟教学法&,由核心价值观统领,既符合课程学习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能复制、可推广。作为校长,唐江澎推动锡山高中教师岗位技能学习行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专业化的听评课研究,通过变革听评课方式,提升了教学研究的品质;通过创建学科教研中心和开展学科三年发展规划,从信念作风、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校本教研、知识管理和特色建设6个维度优化教师专业团队建设,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终极的价值&,就是人们&以某种方式献身于此的价值&,它是作为人们&献身的目标&。我想,真正的素质教育就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终极的价值&,就是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者为此&献身的目标&。我们应当从锡山高中这个素质教育的现实样本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锡山高中,扎实推进课改的学校
  纵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近20年的课程改革,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即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变为学校一级的生动教育实践。
  锡山高中的课程改革是具有创造性并富有智慧的。近110年的办学历史,为锡山高中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在对校史&十大训育标准&的感悟解读中,该校提炼出&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16个字作为人才培养规格,进而将&对人生命的成全&确定为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并努力让终极价值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
  在坚持让教育回归&以人为本&,不断挣脱应试倾向牵拉的过程中,锡山高中把&成全人&的育人理念内化于包括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一切教育环节中,建立了配套的课程领导制度体系,包括校内三级管理运行制度、选科组班与选课走班相结合的选课制度以及课程评价制度,探索出支持深度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变革模式。为实现课程的终极价值,该校从课堂教学的视角,着力变革教学实践模式,重点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促进学习的评价、转变学习方式3个方面探索,以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
  锡山高中一直相信科学的力量,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体现着科学精神。面对学校课程改革领域的诸多问题,锡山高中的教育人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在每个细分的专业领域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专业的实践。该校坚持&精微变革&的工作原则,强调在学校终极价值追求的宏观视野内,致力于变革技术路径的专业化探索,争取在具体的领域内寻找到可操作的实施步骤和方法策略。
  在学校课程方案开发的过程中,锡山高中在明晰学校教育哲学、澄清学生课程需求、满足地方课程期待和评估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开发了以核心价值统摄国家课程方案,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深度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校课程方案。在变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该校通过教学目标叙写、目标导引教学、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等技术路径的探索,逐步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该校倡导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品质,用学科宣言澄清学科教育价值,坚定专业信念;在合作分工、基于证据的听评课中展开专业化研究;用群体常态化的专业阅读促进专业生活习惯的形成;通过创建学科教研中心和开展学科三年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团队。
  在课程改革的行进中,锡山高中并没有选择孤军奋战,而总是试图把变革者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指向改革的合力。在以锡山高中为理事长单位的&全国高中课改联盟&成立大会上,唐江澎校长就以&改革者联合起来&为题,号召并力求20所全国高中课改联盟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建立确保实现高中学生健康、幸福、有尊严、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的基本举措和刚性要求。锡山高中也把在&全国高中课改联盟&所进行的体系化设计和一体化行动,落实在&中国高中六校联盟&中。该校也因此被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确立为&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共同面临改革攻坚的新阶段,锡山高中通过全面落实和创新实施国家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品质,为广大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模式。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正在推进中,新高中课程方案也即将出台,在此背景下,深入总结锡山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进一步发挥其在课程改革领域的影响力以及示范和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可贵。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锡山高中:一本生动的教育学
  &漫步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园里,看着身边与其他高中学校相比并无特别之处的建筑,思考着锡山高中的特别之处。
  翻阅锡山高中几十万字的相关材料和采访记录,沉思众多学校和媒体关注锡山高中的原因。
  如果说锡山高中已经付诸实施的改革行动让人们看到了普通高中办学不一样的风景,那么锡山高中人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鲜活的教育学或许让我们看得更远些。
  一、锡山高中的教育观
  高中校长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好的升学率,什么样的理念、改革,都难有人喝彩。锡山高中校长唐江澎也深知这一&道理&,在他看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普通高中的基本矛盾面。在本世纪初锡山高中也曾出现过因高考情况不佳而暂停校本课程改革的现象。难道要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就只能是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就会影响高考成绩?锡山高中的成功也正是破解了这一伪命题,既真真切切地全面丰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又确保了高考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而这一切,正是源于锡山高中人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普通高中使命的深刻把握。
  唐江澎认为,普通高中传统的两项任务(准备升学和准备就业)是其阶段性的功能定位,是工具性价值,而培养生机勃勃的人,培养健全的人才是普通高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终极价值。这其中,升学只是应有之义。唐江澎在做报告和写文章时经常会提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他在总结自己&体悟教学&理论时提出,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为人的生成。升学本是教育应有的价值之一,是实现终极价值的一种追求,只是不应列于教育价值之首。&需要强调,这里既不应该发生价值次序颠倒,将&升学&置于终极地位,使其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向;也不应该制造价值对立,认为强调教育的终极价值便必然影响甚至排斥&升学&。&
  锡山高中人的立足便是突破普通高中工具价值的纠结,超越普通高中的阶段性任务,回到教育的终极价值。有了这一办学理念的制高点,锡山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便有了可坚守的理想。
  二、锡山高中的课程观
  确立了坚守的教育价值观后,落实的最重要载体便是课程。如果说锡山高中有什么制胜的法宝,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其课程。锡山高中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创新理念,丰富内涵,走出了一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功之路,用唐江澎的话来说,就是&理念的先进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结合起来&。
  锡山高中的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为哲学指导,以丰富多样的课程所提供的选择性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探究未来的窗口&。课程是校园生态构成的关键要素,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校园生存方式。&与其说教,不如设置&,锡山高中师生的校园生活方式从课程格局开始。
  三、锡山高中的学生观
  记者在锡山高中采访,感受至深的是该校学生紧张而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相信当下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很紧张,但锡山高中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做的事要比一些学校拥有更多种类,不仅要做围绕高考升学学习的事,也要做拓展多方面素质的事。即使是高考升学的学习生活,锡山高中也注入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这一切源于锡山高中的学生观: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课程、文化、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全部&成全人的教育&工作的存在理由;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是教育生长性的最重要空间。
  锡山高中学生不仅通过&模拟城市&&校园银行&等彰显他们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即使在校本课程中也有话语权。锡山高中校本课程的开设不是校长本位、教师本位,而是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课程需求基础上的学生本位。在唐江澎看来,成全人的教育需要体现在学生有全面丰富的经历、体验、品味、感觉,人的全面发展才有了可能和多样性。
  四、锡山高中的教师观
  教育是以人培养人的事业。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共同体),同样是校园(教师继续教育学院)里需要发展成长的对象。在唐江澎看来,&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教育的高度&。尊重、信任教师,过高品质的专业生活,使教师的尊严成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在动力。该校党委副书记朱晓宏说,起初,锡山高中的教师专业水平并不比其他高中高,但学校的课程改革唤醒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保证了课改的深度和质量。
  五、锡山高中的管理观
  在锡山高中,很少听到管理一词。在校园里,很少看到有&不&的相关禁令。唐江澎校长和我们谈了几次,也没有专门谈过管理问题。锡山高中不需要管理吗?记者感觉,锡山高中尽可能淡化行政管理的硬度和显示度,更多注重师生的认识凝聚在共同的价值观中,行动无声地融入在文化引领中,秩序井然在民主的氛围中。&管理在背后&,这或许就是锡山高中的管理真谛。
  六、锡山高中的体育观
  &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有呵护生命的意识、养护生命的习惯、照料生命的能力。&在这一体育价值定位下,锡山高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14个俱乐部。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常态校园生活,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对有些学生来说,是兴趣,掌握一门健身技术;对有些学生来说,是爱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对有些学生来说,是特长,形成一项技艺。
  七、锡山高中的阅读观
  &培养终生阅读者&使阅读成为锡山高中校园里最浓厚的氛围。锡山高中人信奉&人不是因为空闲而阅读&,&以读者来培养读者&。对教师来说,阅读是知识分子生活的标志;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人生超越功利的一种习惯。锡山高中的阅读是真阅读、是&书卷气&、&是体验被人文情怀包围的沉静以及思考的力度和悲悯的灵魂。&
  八、锡山高中的校长观
  在普通教育学版本里,校长是管理者、组织者,在锡山高中教育学里,校长是影响者、引领者。在普通教育学版本里,校长是一种级别(行政级别),在锡山高中教育学中,校长是一种高度。在唐江澎眼中,构成一个好学校的首要要素是&领导者要有前瞻性领导质量&。
  九、锡山高中的发展观
  锡山高中的发展是对其百年办学历史的传承,唐江澎从匡村中学&十条训育标准&中概括出&成全人的教育&,由此,锡山高中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就是对教育常识的坚守。对锡山高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探索,唐江澎非常坚定地认为,他们只是朝着普通高中办学的正确方向迈出了步伐,远还没有十全十美,&但只要迈开了步伐,就是重要的发展开始。&&在朝向人的教育回归中,发展永远在路上。&他呼吁,期待有更多的学校,迈开更大的发展步伐,让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风景更壮阔。
这同样也是记者的期待!
(作者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教育学博士)
锡山高中的发展格局与智慧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一直在不断地追寻和追求教育的终极价值。在现实的情境之下,锡山高中已经探索出了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正在成为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范式。
  锡山高中办学校、办教育有大视野、大格局。其格局丰富而生动,其主要表现是对基础教育,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处在困境中的问题,予以化解和破解。这些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发展中的悖论,因而锡山高中的化解和破解,具有普遍意义,显示出了他们的大智慧。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
  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在很多地方,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但是锡山高中既能立足现实,又能观照理想。这种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观照,从学术上来讲就是一种价值。价值不能离开事实,但是不是所有的现实、所有的事实都是一种价值,谈价值一定要谈理想。锡山高中正是在价值的引领下,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比如,我们需要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但是必须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而是什么是真正的教学质量,以什么方式要这个质量和升学率。事实证明,真心实意地实行素质教育,就会在全面质量观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升学率。这么多年锡山高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升学率不断提高,就是一个明证。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我们需要实践经验,在锡山高中看到的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希望的田野来自哪里?来自草根的力量,来自锡山高中每一位教师创造的力量,而创造恰恰是一种想象的力量和研究的力量。显然,经验还得理论的支撑。在我看来,在锡山高级中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一个相互靠拢和统一的过程。同时,锡山高中的理论是一种校本化的理论、扎根性的理论。我们以往总以为理论来自国外,来自高等院校,来自学者,锡山高中的教育人在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理论。
  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要继承传统,也要在继承传统中发展;要发展,也要在发展中回归。这种传统、继承、发展、创造的关系,在锡山高中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在锡山高中,传统不只是一个过去时,还是一个现在时,还可以成为一个未来时。如果把传统放在创造的语境下,这种传统其实是具有想象力、创造性的一种积淀,是一种文化力量。此外,传统与现代的统一,说到底是锡山高中的根与魂即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存在的、一致的。
  学生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个性发展的统一。锡山高中学生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学生素质水平的呈现。与此同时,学校也培养了一批拔尖的学生,这种着眼发展、着力基础,鼓励冒尖的思想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外部推动发展和自主生长的统一。不少学校靠的是外部力量推动发展,而锡山高中既重视外部力量,更重视自己内部力量的生存和生长,由内部力量的唤醒来推动着生长,显现了发展的自觉和境界。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高校专业指导与本校实践的研究合作模式,把外部力量、专业支撑的力量和本校的力量结合在一起。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专业,引领学校课程变革
  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一些发达地区,我国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已经不是解决&有书读&,而是解决&读好书&的问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就是在这种内涵发展转型时期,针对现实需求,开始筹划学校课程的变革,努力实现课程育人。20年过去了,当一批学校还在热衷于课程门数比多、投入比大、档次比高、距离比远的时候,解读锡山高中的学校课程变革案例,的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专业的精神。教育的专业精神在于专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锡山高中不断凝炼学校教育哲学,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统摄,明晰课程的育人目标。从20世纪明晰&培育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到21世纪重新解读1907年创校时提出的&十大训育标准&,该校塑造了&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新时期毕业生形象,并依此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新体系,引领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
  专业的生活。锡山高中教育人终始把探究作为自己的专业生活,持续挑战学校课程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新问题,取得了许多引领性成果:针对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如何整合的问题,构建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997)》,这是国内最早完成的校本课程开发产品;针对研究性学习如何落实的问题,开创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常态化的实施模式;针对选修Ⅱ课程体系如何建构的问题,在10余年个别化课程尝试和局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学校课程规划方案(2008)》,2011年又有了修订版。
  专业的技术。课程不是学问,是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专业的技术。锡山高中在20年间开发并实施了丰富的本土课程专业技术。在学校一级,有学生课程需求评估、校本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等;在教师或课堂一级,则有国家课程或校本课程纲要编制、课程标准分解、评价方案设计、课堂观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学校教育哲学的指导下标示着学校课程的专业品质。
  专业的制度。课程变革说到底是文化创新,而制度既是新文化的标志,又是创新文化的保障。锡山高中教育人在全国率先建立校内三级管理运行体制,把课程改革的责任落实在相应的行政体系中,保障了课程的有序组织和高效运转。同时,该校还从信念作风、队伍建设、课程教学等6个维度,构建&学科发展规划与评估&方案,建设全新的学科发展制度、教学组织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等。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在唯人而育中享受幸福
&&有感于三次锡中之行
  ■冯丽娟
  短短半年,我有幸三次来锡山高中学习。第一次来,我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理解;第二次来,我对学科建设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与思考;第三次来,我对&人&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领悟。
  由点到点,由点到面,梳理学习之感后更多的是想进一步地探寻,探寻这有声有色的课改背后是什么。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行政工作者,我很好奇:校长源源不竭的动力来自哪里?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也很想知道:如何让教师对改革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享有感和幸福感?在三次锡中之行后,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教师们说,唐校长是个&爱做梦&的人,他负责规划、&做梦&,我们放心大胆地去做就行。更朴实的是,学生们说,我们的初中同学都羡慕我们,能在这么一所高中读书。我想纵有千万种理由也抵不过这句话吧。在这里工作,教师是辛苦的,因为改革的要求会更高;但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自身专业的成长让他们获得了价值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里读书,学生是繁忙的,因为在高考课业外还有更多的活动;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学校给予他们自由的选择权。那校长的动力源于什么呢?我想必是那让师生获得幸福感的信仰和意志吧。当一所学校所有人都为着同一个愿景而奋发努力时,我们除了向往,还有深深的感动和敬意!
  视界决定高度。我叹服于锡中历届校长的眼界和气度,他们的顶层设计带来了锡中今日的欣欣向荣。他们不会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学校的发展策略;他们也不会坐享其成,会常思自己能为学校今后的发展留下什么。他们用科学而长远的规划,催生出丰硕的课改成果。
  高度决定态度。帮助教师长本事是给教师最大的福利,我钦佩于锡中培养教师的专业方式。从学科组的建设到听评课的研究,从&百万百卷阅读&到大学先修课的开设,教师不断改善课堂实践,充实教育理论。在对外活动中,他们会代表学校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娓娓道来中展示出非一日之功的专业涵养。一次次的历练必然会锻造出一批骨干教师、名师,他们一定会从单纯的教书匠走向教育的专家、行家。他们的成长与转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内驱力。
  态度决定未来。我欣赏于锡中对学生实行&完整的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在丰富的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养分。&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他们把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渗透到学科学习、探究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团活动、综合实践等方方面面,引导学生科学定位人生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做一名阳光、乐观、向上的高中生。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更多地关注孩子分数之外的素养,&不要背不动的书包,要有带得走的能力&。
  身处这里,我们会感受到学校生机勃发的教育生态,也自然会羡慕他们的改革成果,但请一定不要忽视他们背负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过科学的规划、严谨的运作和长久的积淀。在高考新政下,衷心期待我们的高中教育都能唯人而育,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感恩于这段时光!
(作者系扬中市教育局副局长)
上一篇:[ 05-28 ]
下一篇:[ 05-28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在我身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