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2013 的一道“你画我猜”题目,今天结束前回答正确有大奖!!!!!!!

罗辑思维:有种 有趣 有料_全文阅读_1-米花在线书库
罗辑思维:有种 有趣 有料_1
这十个月,罗振宇和《罗辑思维》的朋友们1.5月24日,《罗辑思维》首次线下脱口秀《我们这一代的怕与爱》2.日,《罗辑思维》在北京中关村第一次录制3.罗胖饭局上的胖瘦双雄4.《罗辑思维》首次线下脱口秀现场与朋友们爱的抱抱5.和朋友们拥抱。罗胖,你这熊抱太实诚了吧?6.罗胖饭局上,上海朋友带来的自己电焊的“罗”字7.从一开始嘴就歪得厉害啊8.脱口秀舞台上,罗胖渐入佳境新出图证(鄂)字03号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罗辑思维/罗振宇著——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0ISBN 978-7-Ⅰ.①罗…Ⅱ.①罗…Ⅲ.①笑话-作品集-中国-当代Ⅳ.①I277.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27176号选题策划:曹江凤 责任编辑:吴双特约编辑:梁珍珍 封面设计:东道长江出版传媒 地址:武汉市雄楚大街268号长江文艺出版社 邮编:430070发行: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010-)http://E-mail:印刷: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开本:690毫米×980毫米 1/16 印张:20.5版次:2013年10月第1版 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字数:260千字定价:36.00元版权所有,盗版必究(举报电话:79310)(图书出现印装问题,本社负责调换)代序:莫忘初心第一集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Part Ⅰ 末日是一个“笨谜”Part Ⅱ 向死而生的境界Part Ⅲ 人类灭亡于电子游戏?第二集 拒绝逃离北上广Part Ⅰ 城市化的财富效应Part Ⅱ 见识贫乏糗事多Part Ⅲ 孤立环境让天才不自知第三集 大国的“武器”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Part Ⅱ “卖国贼”李鸿章如何爱国Part Ⅲ 格局是个大问题第四集 罗胖的“歪理”与“歪嘴”Part Ⅰ 大国崛起得先有大国思维Part Ⅱ 中国“城市化”的未来Part Ⅲ 互联网时代不一样的玩法第五集 歪理邪说一“罗”筐Part Ⅰ “歪理邪说”话能源Part Ⅱ 歪理邪说话“环保”第六集 “治不好”的地域歧视Part Ⅰ 地域歧视是一种“简化机制”Part Ⅱ 解决地域歧视,还需人格修炼Part Ⅲ 一个人呐喊,不如有组织行动第七集 夹缝中的80后Part Ⅰ 悲催的夹缝一代Part Ⅱ U盘化生存Part Ⅲ 一招教你不用再拍领导马屁第八集 房产税和地沟油Part Ⅰ 房产税该怎么收?Part Ⅱ 税收是一门技术Part Ⅲ 不易察觉的制度成本第九集 慈善的善与恶Part Ⅰ 慈善的恶果Part Ⅱ 好慈善是一座座矗立的高峰Part Ⅲ 对真理抱持一份怀疑第十集 成名的代价Part Ⅰ 互联网时代:捧得越红,摔得越痛Part Ⅱ 为民除害还是为“名”除害?Part Ⅲ 警惕互联网时代“被”成名第十一集 权力之下的真相Part Ⅰ 权力的沉沉阴影Part Ⅱ 真相和笑话Part Ⅲ 大数据让真相浮现第十二集 民意真的可信吗?Part Ⅰ 民意需要驯化Part Ⅱ 民意不等于公正Part Ⅲ 不负责任的民意第十三集 剩女照亮未来Part Ⅰ 剩女时代:挑不挑都“悲催”Part Ⅱ 婚姻需要用些策略Part Ⅲ 剩女的“光荣与梦想”第十四集 和某些公知谈谈心Part Ⅰ 玩儿命的空想家Part Ⅱ 马克思主义与互联网Part Ⅲ 马克思《资本论》拖稿16年第十五集 大国不能认死理Part Ⅰ 德意志的“崛起之殇”Part Ⅱ “日不落”帝国也认了死理Part Ⅲ “孵化”一战的一个月第十六集 “杀死”上帝的达尔文Part Ⅰ 达尔文20年的痛苦“难产”Part Ⅱ “不谋而合”的《物种起源》Part Ⅲ “进化”的方向第十七集 反腐的曙光Part Ⅰ 社会制度不是“空中楼阁”Part Ⅱ 社会转型期的巨大代价Part Ⅲ 美国的信息“关联”与“公开”第十八集 反腐黑箱必被砸爆Part Ⅰ 马布里诉麦迪逊案Part Ⅱ 美国司法权威的最终确立Part Ⅲ “米兰达警告”的双面效应第十九集 交融创造新生命Part Ⅰ 让知识与思想充分交融Part Ⅱ 水泥配方建成纽约城Part Ⅲ 哥伦布大交换影响世界致谢代序:莫忘初心日,敦煌。是夜,微凉,夜空蓝得像海。站在这个安静的小机场上,高耸的塔灯放出一片黄色的光晕,仿佛置身于时空穿越之所在。白天,《罗辑思维》刚刚完成了“史上最无理的会员招募计划”。短短6小时,5500个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合在了一起。此刻,罗振宇在美国。我则要参加一个名为“玄奘之路”的挑战赛,接下来的四天里,在三藏法师行走过的戈壁徒步108公里。在微信朋友圈里,我写下一句话:“到敦煌,定心。借一盏灯,照亮《罗辑思维》的前路。”初心在何处,灯就在何处。日,我和罗振宇,第一次相约“夜观天象”。清冷月光下的道路清晰可见。我曾是一个媒体民工,他也是。不同之处在于,以前他是搞电视的,口活吃饭。我是做杂志的,写字刨食。相同之处在于,大爷都是干腻味了憋屈坏了跑出来的。不做制片人,也不再当主编。我开了一个传播公司,他跑江湖当顾问培训主持。那天晚上,我们一块喝茶。举杯感慨,世道变了。十年前,地铁里人人端着一份报纸;今天,你我手里都不止是一个屏幕,不光是智能手机还有平板。十年前,十亿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同一档新闻联播同一台春晚。今天,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在创造分享内容。你联系的节点越多你所看到的世界越大。信息封闭的时代,权威自上而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信息民主的时代,没有“权威”,只有“信任”。没有“信任”,没有“参与”。中国300个电视台,2000家报社,1万种杂志,还有多少可以靠广告模式生存?元芳,有人说“传统媒体已死”,你怎么看?大人,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凋零。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本身零价值,信息渠道也不再值钱。传播的枢纽是魅力人格体。啥叫魅力人格体?有种,有趣,有料。去掉虚伪的客观中立,就是热血、主观、真实。以前在传统媒体的时候,几十几百甚至数千号人吃着大锅饭,人人都是这个组织的马甲。罗胖告诉我,2008年他离开央视,举目自愁,不知道哪里还有一个可以每月发他10000元工资的地方。而今天,我们越来越确信,只要你是一个鲜活的肉身,在互联网时代就不愁兑现不了你的价值。美国的未来学家凯文·凯利有个理论叫作“1000个铁杆粉丝”。不管你是《江南style》还是旭日阳刚。只要你能创造高质量的内容,借助社会化传播的通路,拥有1000个愿意为你一年付出100美金的粉丝,你就能在美国过上体面的生活。罗胖和我很想就此实践一下。他的小小希望,是可以实现《罗辑思维》中念兹在兹的“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而我干吗不创建一个为“魅力人格体”服务的组织:帮助像他这样有本事的朋友们逃离传统媒体,转型成为真正的自媒体。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于是,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那一天,《罗辑思维》问世了。从此,每天早上打开微信就会有一个60秒语音的马桶伴侣,每周五,一个叫罗振宇的歪嘴胖子在镜头前唠叨“歪理邪说”。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优酷上线的那个早上,我们的团队都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播出数字的增长,不停刷新着网友们的点评。这番体验,即使对于我们两个有过10多年媒体经验的人都是全新的。时光飞快,一晃已经10个月。《罗辑思维》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我们的视频在优酷有了4000多万次的播放,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了70多万好友的关注。我们招募了第一批会员。一颗小小的种子,正迎着互联网的轻风成长。我们自知,大家爱的不仅是罗胖的歪嘴肉身凡胎。大家更爱的是《罗辑思维》里展现的那个魅力人格体,寄托着我们对知识、自由、未来、独立的向往。我们发现,我们找到了所谓自媒体的方便法门,其实就是8个字:死磕自己,愉悦大家。日,当我和一群创业者们共同走完108公里的荒漠,再看到老罗的时候,我告诉他,我终于明白什么是:理想行动坚持。莫忘初心,《罗辑思维》是一个要跨越十年的互联网实验。它不仅仅是一个脱口秀,一个自媒体。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一帮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茫茫人海中,《罗辑思维》想找到这样一帮朋友,十六个字概括: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十万同道,我们不知道这样的要求算不算高?这样的一群人如果真能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究竟能发生什么?值得想象和期待。公元627年,一个叫玄奘的和尚出玉门关,陪伴他的只有古道西风瘦马。三藏法师只有目标和愿力,没有清晰明确的路线图。在接下来的万里跋涉中,我所体验过的不过是其中非常短的一段而已。如果没有敬畏之心、坚忍之心、必胜之心,他做不到,我们更不可能做到。《罗辑思维》已经出发在途,我们不会再回头。如果你们盼着《罗辑思维》成,《罗辑思维》就一定能够成。第一集 末日启示:向死而生有啥故事→古埃及的重死文明→崇祯测字算国运→蔡元培猜笨谜→戈林死前人性闪现读下简介死亡是一场盛大的最后晚宴,古埃及人终其一生都在构建死后世界;哪怕是魔鬼一般的纳粹空军司令戈林在死前也闪现了人性。迷信末日就是在“猜笨谜”,但带着末日的心态过日子,也未必是件坏事。向死而生是我们该有的姿态。死亡是一场盛大的最后晚宴,古埃及人终其一生都在构建死后世界;哪怕是魔鬼一般的纳粹空军司令在死前也闪现了人性。Part Ⅰ 末日是一个“笨谜”古埃及的重死文明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也是我们《罗辑思维》开播的日子。我们选在今天启程,其实已经给了一个关于末日问题的答案,那就是我们绝不相信末日。当然,我相信也没有几个人会信这个鬼扯。聊聊末日,我今天从自己的一个观察开始:其实每一个文明,甚至在它的不同阶段,对于末日和死亡的看法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今天大家会觉得生活太美好了,太精彩了。比如我之所以舍不得死,不是因为还没活够,是因为我死之后拍出来的电影,我就看不着了。好吃的东西我也吃得差不多了,我就是对电影实在有点舍不得。我一闭眼,李安再拍一个好电影怎么办呢?现在生活确实太美好了。但是我读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死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历史阶段,人好像觉得死就死了吧,排队上刑场,也没想着怎么挣扎反抗。有的历史阶段,有的文明甚至对死亡抱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我还记得几年前我第一次到埃及旅游,我就觉得特别奇怪。我问我们导游一个问题:我说你发现没有,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都是为死人准备的,没有一个古迹是为活人准备的。@翔起来:地球末日怎会以地球时间为准?宇宙时间和地球时间的单位差距何止亿年?无神论最多的中国却最信“末日论”?同样道理,地球之外,不会有外星人存在,地球人这几百万年在宇宙中只是一个瞬间!上个瞬间或下个瞬间在宇宙中出不出现人类的概率都极低!你看中国,到北京第一要看故宫,皇上住的。第二要看长城,这是为了防备北方民族。都是为活人用的。可是到了埃及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总而言之所有东西都是死人住的东西。我就问这个导游,我说活人的古迹有没有,导游说你还真是问到一个点子上了。埃及古代人,就不觉得活有什么重要的,这乱糟糟的世界有什么可活的,抓紧时间为死后攒点东西。比如说现在攒点钱,赶紧找点人给自己做一个木乃伊。他们觉得攒那笔钱太重要了,上至法老,下至小民都觉得要为死后的世界去营造一个天国。因为那个时间长嘛。这一世活就那么回事,可以潦草一点。既然潦草一点,所以当时所有的居室、宫殿、建筑物就都没有留下来。@轻舞心扬:明天我将死去,今天我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完没做好?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如果人们带着这样的思维活着会活得更加有意义。所以你看,死是不是可怕?如果你真觉得可怕,那么末日就会成为商人去炒作的一个话题,成为恐吓你的一个工具。猜笨谜的蔡元培但是末日到底是什么,如果它成为一个迷信你信了,我相信它的本质就在于四个字:模棱两可。其实对于任何命中注定的说法,我建议大家都不要太信。算命、测字几乎都是这么回事。@吴声:老罗的价值在于互联网,在于构架常识的能力:抽离时间的焦虑,击中当下的情绪,综合知识的运用释放新的信息快感。因为逻辑,在大片时代,罗胖这样的重口味简直是最可喜的小清新。历史上关于算命的小故事其实很多。比如明末李闯王[1]已经攻下潼关之后,京师大震,崇祯皇帝觉得明王朝日子不多了,到底前路如何?要问问神仙。所以有一天青衣小帽溜出皇宫,在街上找了一个测字摊,旁边看了半天,觉得这个测字摊还可以,前面说的都挺准。然后皇帝就上去了,说我测个字。埃及所有的文物古迹要不就是金字塔,要不就是神殿,总而言之,都是为死人准备的,没有一个古迹是为活人准备的。算命先生说:“说吧,哪个字?”崇祯说:“有没有的‘有’吧!”先生问:“问国事还是问家事呢?”崇祯说:“问国事。”先生一看说:“这字不好。为什么?你看这个‘有’啊,上面是‘大’的一半,下面是‘明’的一半,这意味着大明江山去了一半了,你说这国事能好吗?”崇祯皇帝一咬牙说:“不对,我说的不是这个‘有’,我说的是朋友的‘友’。”测字先生看了半天说:“问国事问家事?”“还问国事吧?”“我告诉你更不好。为什么?你看朋友的‘友’,是反贼的‘反’字出头。‘反’出头不是朋友的‘友’嘛,更不好。”崇祯皇帝一咬牙一跺脚说:“我问的不是这个‘友’,问的是申酉戌亥的那个‘酉’。”测字先生看半天说:“问国事还问家事?”“还问国事,”“更不好!为啥?因为你看这个‘酉’,是九五之尊的那个‘尊’字,砍头砍脚,皇上都没了,你说这个国家还能好吗?”这个笑话不是我编的,好像是刘宝瑞先生单口相声里说的。其实迷信都是这么回事,所以胡适对于这种模棱两可文字的猜测,有一个说法,说这叫“猜笨谜”。他说谁呢?说蔡元培。@肉眼所见:谁的末日,谁的新生?从《罗辑思维》中,可以读到故事以外的东西。一种个体知识化生存状态,值得传统媒体关注和尊重。再次祝贺!蔡元培这个人虽然对教育很有功劳,但是他经常干这个事——猜笨谜。比如他研究《红楼梦》,就叫索隐派[2]。他的研究成果我们今天读起来都觉得匪夷所思。他说,其实《红楼梦》说的是什么?就是满汉相争。贾宝玉不说了一句话嘛:“女孩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水”说的就是汉人的“汉”,带三点水吧。泥做的骨肉说的就是满人,满人古称叫鞑靼,鞑靼的“鞑”字的繁体是“韃”,右上面起首就是个“土”字,你看是泥做的骨肉。所以男儿女儿之争,说的就是满汉之争。你说这个谜猜得笨不笨。@冰冻汉堡:长知识,很有趣。但是觉得他太能笑了。少笑一点,稍微严肃一点可能更有说服力吧!然后他说贾府就是满清的朝廷。比如说李纨,李纨就是礼部,你看他姓李。老大贾赦是刑部,为什么呢?因为他夫人是刑夫人嘛。然后贾琏,贾琏就是户部,你看在家王熙凤管银子,而且叫琏二爷,在清朝六部排名当中,户部又排名老二,所以这是户部,等等。@plutus1900:《罗辑思维》不逻辑,尽是掉书袋。掉可以可以,但掉得不是地方。自己挺开心,我却感觉不疼不痒。整个蔡元培那部《石头记索隐》里面都充满了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胡适给他俩字叫“笨谜”。今天如果你相信末日,我告诉你,你猜的就是一个笨谜。Part Ⅱ 向死而生的境界向死而生刚才我们说,相信末日说这叫作猜笨谜,可是相信末日说其实也有好处。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带着末日心态去生活。就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3]讲的,叫作向死而生。亡是一种状态,而我们活着就是去死,不断地逼近那个亡的状态。我们假设,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无远弗届的,可以永远活下去。那你想你这辈子一定会极其糟糕。因为你什么时候努力都可以。而我们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的时候忘了人是要死的。比如我们为什么会撒谎,就是因为我现在搞点小伎俩骗骗人,我现在获得点利益,我为了将来,我可以做好人。比如说我们为什么不今天晚上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因为我们觉得我现在在挣钱,我忙啊,等我挣完钱之后,我有机会再来孝敬父母。@合肥无法:《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一般人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天地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或者说是故意曲解来做幽默用的。老子“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本来是做祭祀用的牺牲品,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相当于后世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要知道刍狗在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生命是何等脆弱。人如蝼蚁,天地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的呀。也就是说,你晚上脱下鞋上炕,第二天能不能再穿上你是不知道的啊。死亡往往是一个突然降临的状态。所以,其实心中永远保有这样一个“死”字,对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绝对不会作恶,你绝对会把当下该干的事情立即都干掉。每天晚上上床之前你想想看,如果今天夜里我要醒不过来,我有没有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还有惭愧之处?这就是向死而生的境界。其实人都是这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据说,慈禧最后一道遗诏说以后大清国女主不许干政。你看她是知道的呀,但是只要她不到死那一刻,她就不把这句话吐出来。还有一些人在临死的时候,他会有好的人性展观。比如说著名的路易十六[4],就是那个被“咔嚓”一刀拿掉脑袋的法国国王。临死前的最后几秒钟,他回头看了看刽子手,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法国人那个拉彼鲁兹探险队回来没有,有没有消息?当时这个探险队在太平洋上已经失踪了很多年了。现在日本北边那个宗谷海峡也叫拉彼鲁兹海峡,就是以他命名的。所以你看,一个国王在他临死的时候,他不是说反对革命还是支持革命,不是给王朝留点话。他关心的仍是法国民族的一个伟大的探险队的去处和消息。这是真正的人性的展露。最让我觉得震撼的是纳粹的空军司令戈[5],大胖子,比我还胖。这个人怎么说呢?他这一生几乎就找不出一点好。戈林酷爱搜集艺术品,他是欧洲艺术界的一个大劫难。这个人还非常残暴,屠杀犹太人他也有份。他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就是1946年的10月,此时盟军法庭已经判了他死刑,他一直跟盟军法庭博弈一件事:他说能不能枪毙我,不要把我绞死。因为在欧洲人的观念当中,砍头、绞死和枪毙,这是完全不同的死法。绞死给谁预备的?江洋大盗,最底层的老百姓。砍头是最高贵的死法,你看查理一世[6]、路易十六都是“咔嚓”一刀。至于枪毙呢?那是军人应该享受的死法。所以戈林说我怎么能跟江洋大盗搞到一起去呢?好歹搞个枪毙嘛。博弈半天,法庭最后没同意,说你就得绞死。戈林很沮丧,回到监牢里之后,就拿出自己藏着的一颗氰化钾胶囊吃了死了。@chinagreatman:戈林一无是处?希特勒再蠢,也不会让一头猪当二号人物呀?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戈林先在陆军服役,后成为一名飞行员。他先后执行过侦察机和轰炸机等任务,最后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战争结束后,戈林已成为一名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并担任著名的里希特霍芬飞行中队的指挥官。但是有意思的是,也是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是,他临死的时候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既不是给孩子的,说我哪藏着金子。也不是什么给纳粹的继承遗志者的一封什么公开信,而是写给监狱长的。信中他详细交代了这个氰化钾胶囊的来历。他说,我一共带了三颗,第一颗放到衣服口袋里,故意让你们发现。第二颗呢,我搁在帽沿里面,所以检查的时候你们没发现。第三颗我是搁在手提箱的那个雪花膏的瓶子里,你们到现在也没发现。信的最后他写了一句话,他说:监狱长,我这种藏法,你们的检查人员是不可能查得出来的,请你不要怪罪他。所以你看,在历史上留给我们一个如此不堪的肮脏背景的人物,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暴露出来的是慈悲心肠。知道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看戈林?人带着着末日心态去活,和心中没有末日去活,这会活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Part Ⅲ 人类灭亡于电子游戏?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它是解释费米悖论[7]的。费米悖论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外星人到底有没有。这个悖论分两边。第一,你说宇宙如此广阔,像地球这样的环境的星球一定会有,所以智慧生命一定会有。但是这个事情的另外一面呢,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没有任何靠谱的记录,说外星人光临过地球。所以你说,外星人到底有没有?后来对费米悖论的第一重解释,是因为热核战争。任何文明只要发()展到人类这个水平,它就有了核武器,然后打架,就没了,文明自爆了。但是我读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另外一个解释。他的答案是:外星人有没有?有的,一定有的。为什么没有来地球?因为他们在忙着玩电子游戏,忘了去开拓外太空,所以没有来到地球。@白翳风斗士:各位看官有没注意到,他讲的大部分人是非正常死亡,就是说世界末日是一大群人的非正常死亡。既然目前认为世界末日是虚妄的东西,并得到了多方面专家的证实,就请相信专家,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成批意外死亡。想想生活的美好,多读书,远离伪思想。这个结论很无厘头吧,但其实我觉得他的分析特别有道理。他说其实人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寻找伟大,寻找成就感,没错。可是你别忘了,寻找成就感的不是人,是人的大脑。所以有几种成就感都可以追逐,既可以是建造高楼大厦、美妙的神殿,往太空中发火箭,登陆月球,探索火星,可以是这种实在的成就感。也可以是把魔兽世界打通关,在某一个游戏里面成为最顶级的玩家,也可能是疯狂的小鸟全世界积分第一等等。你也可以追逐这种虚拟的东西。这两种刺激,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所以他说:“你发现没有,近十年人类的科技其实经历了一次转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探索太空,有阿姆斯特朗、加加林、我们的宇宙飞船、我们登月的阿波罗计划等等,人类追逐的是那个方向。可是近十年来我们追逐的是什么?ipad更好的电子游戏、更快的主频、更亮丽的屏幕等等。我们人类已经跨越到这个文明阶段,我们在追逐内在的虚拟体验带来的成就感了。”那么外星人会不会也跟人类一样,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呢?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就是这样的。一个宅男,嘴旁边伸着一根管子,吃只要舔两口就可以了。坐的椅子其实就是一个坐便器。由机器来灌输食物,然后自动地管你的排泄。他面前就是一个屏幕,手里一个鼠标,他就可以在这个座位上了此残生啊。这篇文章的末尾,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说人类是怎么灭亡的,就是有一天地球上最后一个宅男还在玩游戏呢,这时候屏幕上出现一行字:世界上最后一名女性刚刚死去,你一直在玩游戏,而忘了繁殖,对不起,人类灭亡,Game Over!假设人类真的拥有这样一个末日,我们太丢脸了。假设真的有末日,我们希望当未来外星人的考古队翻开这个荒废的星球,看到人类的文明的时候,还能给我们挑个大拇指,不要觉得这帮人实在是灭亡了活该。为了这样一个末日,为了人类的向死而生,我们今天要像王宝强说的那句台词一样:“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好老赵:人类的追求不止一点,在追求电子产品用户体验的同时,我们也没有放弃对宇宙的探索。如中国的神十刚刚发射,你不能用片面的东西来举例子。@漩涡聪:现在的人类越发追求一种向内在去寻求自己,实现自己价值的情绪。这倒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是在追逐内在的虚拟来体验这种成就感。可关注罗胖微信公众帐号(罗辑思维:luojisw)继续探讨本章话题。在所要探讨的问题前加“图书”二字,罗胖将看缘分回复。人类是怎么灭亡的?假设人类真的拥有这样一个末日,为了这样一个末日,为了人类的向死而生,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 *[1]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原姓拓跋,原名鸿基。1644年正月,称大顺王,3月19日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在山海关为吴三桂和清军联军所败后,于4月29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1645年,于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2] 红学大致可分为文学批评派、索隐派、自传派等数派。索隐派以蔡元培等人为主。主张红楼梦作者以暗喻的方式,书写清廷宫闱中事,也有主张书中内容与清朝历史暗合者。[3] 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影响。[4] 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十六性格优柔寡断,即位后多次更换首相和部长,任由内阁内讧,政策变化无常。法国大革命爆发,他被送上断头台,讽刺的是,传说他当年曾亲自参与了断头台的设计。[5] 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在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政治影响力,仅次于希特勒。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死刑前两小时在狱中服用有毒氰化钾胶囊自杀。[6] 日被处死,他是唯一一位被处死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由于企图推翻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的权威,他与国会之间爆发了战争,史称“英国内战”。[7] 费米悖论又称费米谬论,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1950年的一次非正式讨论中,物理学家恩里克·费米问道:“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第二集 拒绝逃离北上广有啥故事→1/8秒效应→宋江出丑→戴宗撒谎露马脚读下简介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北上广深的房子太贵,在这些地方,长安居大不易,还是回老家吧。这个口号前两年很流行的呦,可这两年怎么样?这些年轻人都蔫不出溜地回来了,为什么?他们发现老家更没有机会。相反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相对来说制度建设比较规范,不需要认识熟人或投亲靠友等,就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这是最大的区别。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北上广深的房子太贵,在这些地方,长安居大不易,还是回老家吧!Part Ⅰ 城市化的财富效应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北上广深的房子太贵,在这个地方,长安居大不易,还是回老家吧。这个口号前两年很流行的呦,可这两年怎么样?这些年轻人都蔫不出溜地回来了,为什么?他们发现老家更没有机会。相反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相对来说制度建设比较规范,不需要认识熟人或投亲靠友,就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是最大的区别。城市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陌生人的大规模肉身聚集。有人会说:“为什么一定要拥挤在城市里呢?现在很多作家比如韩少功跑到长沙的乡下隐居,莫言也是在高密县东北乡一直以农民的状态生活。这样不也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写文章,可以协作嘛?”没错,但是他们的工作需要非常低的协助度,而现代生活的本质是,只有聚集才能产生大规模的财富。@发评论要注册好累啊: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大城市机会确实多,但是呢生活节奏快,压力也大啊!我觉得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选择。我是个没有太大理想抱负的人,有个稳定的工作、爱我的家人,幸福地过我的小日子就行,没想出人头地。所以虽然我知道北上广深好,但是我是不会去的,因为大城市生活不适合我!那么财富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从中小学教科书中得到的经验都是: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靠辛勤的劳作,一颗汗珠掉地上摔八瓣,这是可以创造财富的。但这只是农耕文明的财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财富就不是这种形态了。比如李约瑟说中国人发明了水排,又发明了风箱,那为什么没有把它们凑起来变成蒸汽机呢?这就是聚集的最后一步没有完成,水排是水排,风箱是风箱,没有凑成蒸汽机,财富就没有产生。那财富是什么呢?财富是聚集的产物。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小区旁边开了一个商场,小区的房子就升值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区的人流”,商场的生意也变得好了。所以把它们放一起,各自都得到了好处,这就是城市化聚集带来的财富效应。有人说互联网可以形成这个效应,山南海北的人通过微信、短信、电子邮件以及QQ可以完成协同。没错,但是我想告诉你一个新名词叫1/8秒门槛,或者1/8秒大限。1/8秒是什么?是指光或者电波从地球最远两端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延时效应。我们知道光速是宇宙间的第一常量,不管人类文明和科技怎么跨越和发展,永远都跨不过去这个槛。也就是说,只要通过电脑、电波、无线互联网等等进行联系,1/8秒延时永远在,所有精细的体验面临这1/8秒延时的时候都会崩溃。比如谈恋爱、重要的商业谈判或者朋友之间的把杯言欢这些事情,难道能够一边聊着QQ,一边完成那种精密的人性之间的贴近吗?这是不可能的。@jammyelon:只有聚集才能产生大规模的财富?美国有财富吗?美国人聚集吗?美国有50个州,虽然纽约州、加州聚集了大量的人,但50个州都有各自的产业。美国的年轻人从生下来到长大,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待着,因为他们在接触不同事物的过程中,会在各个州之间穿梭不定。知道年轻人为什么都不买房吗?因为他们的生活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的工业在哪个州?农业在哪个州?赌场和娱乐业在哪个州?科技在哪个州?学校在哪个州?它们真的聚集在一个州吗?可悲的理念!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可以看看专业的游戏玩家。我生活中认识一群这样的小孩,他们的游戏装备和我们所理解的不太一样。比如他们坚决不会用无线鼠标,因为那样带来的延时效应令他们无法容忍。他们还会把鼠标线挂在架子上,就是为了游戏的时候方便,不能因为甩线影响了自己动作的灵敏。对他们来说,在游戏搏杀的时候不是分秒必争,而是毫秒必争。但是这对于平时只用电脑处理文档、看看视频的人来说,是无所谓的。可见延时对于体验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都不能在城市用肉身的方式聚集,不能跟亲朋好友不时地约在咖啡厅坐一坐,不能去个串门子,不能在做重要的决策、谈判和协商的时候完成直接的肉身接触。那么这1/8秒延时会让人类所有精细的体验合作崩溃掉,财富也将不再发生。年轻人是用肉身的方式,而不是仅仅通过一根电波线来到城市,这是未来和他人进行自由协作,也是积累终生财富的根本源泉。这样看来,你能离开北上广深吗?@广州碎片:从流行的成功学讲机会,讲见识。这是在讲出身,讲阶级,讲起跑线,讲投胎,讲方向,讲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更快,更高,更强。直面中国当今城市化的浪潮,心甘情愿上战场,战死沙场也算没当时代的逃兵。想想人潮涌涌的广场、水泄不通的地铁站、如电影里满山遍野潮水般涌来的骨灰级斗士。罗胖荐书:《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作者:【美】凯文·凯利只要通过电脑、电波、无线互联网等等进行联系,1/8秒延时永远在,所有精细的体验面临这1/8秒延时的时候都会崩溃,比如谈恋爱。Part Ⅱ 见识贫乏糗事多宋江出丑只怪见识少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多东西,远不仅仅是肉身之间非延时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见识。其实见识跟经济地位和聪明程度没多少关系,和是否在大城市生活有关。北京随便一个四五岁的小孩站在街边上,也许什么名车都认识,他们家的车库可能跟国贸的车展也没什么区别。而一个外地的农村大学生,可能学问很高但缺乏见识。这就是城市生活给人类灵魂世界带来的最丰厚的一笔财富。说几个《水浒传》的典故。比如宋江出行的时候,最爱带的是哪几个人?第一个是李逵,打手嘛,最听他的,所以要带着。第二个是特务头子戴宗,这是给他搞情报的,跑得快嘛。这两个人带着。另外他最爱带的是谁呢?一个是燕青,当时著名的民营大企业家卢俊义的跟班,是一个在大城市生活,混迹歌馆酒楼的人,另一个是皇族后裔柴进。为什么要带后两个人呢?这两个人其实是后入伙的,就是因为他们有见识,这个很重要。@睛彩:认识车标就算有见识?问题是没见识的山西煤老板买了北京、上海的房子、跑车,你这个有见识的北京人、上海人还不是被挤出城市核心区。本地人尚且如此,起码还有个老宅,外地人如何?看多了繁华,又无力得到,只会让人更虚荣。你见识了国家大剧院又如何?可能连五棵松体育馆都舍不得买张演唱会的票吧?见识了诸多世界第一的摩天大厦又如何?不过是天天路过,你在那里面工作吗?享受过俯瞰城市的优越感吗?后来宋江搞招安,要跟皇上搞好关系,所以他们就去找李师师。宋江是一个土老帽,他在郓城县卡拉OK厅里还算是气派的,可到了“天上人间”就不行了。李师师那是“天上人间”的小姐,以致于跟他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水浒传》里写宋江几杯酒下肚之后,捋袖揎拳,现出梁山泊的手段来,搞得柴进很不好意思,反复跟李师师说:“我这个表兄喝完酒就这个样子,娘子担待。”这就叫见识,不是宋江不聪明,不是个英雄,而是没在大城市混过就是不行。《水浒传》里还有一个例子。蔡京[1]的儿子蔡九知府给老爹写了一封信,吴用就出主意把他的信给改了,于是找到玉臂匠金大坚新刻了一枚图章,让圣手书生萧让模仿蔡京的笔迹重新写了一封信。戴宗没去东京汴梁的相府送信,而是直接把假信送回给了蔡九知府。蔡九差点被骗过,旁边有一个人叫黄文炳,他一看就说这个信是假的。黄文炳说:“字迹和图章都对,但是蔡京已经是老太师而且当了丞相,他怎么会用‘翰林蔡京’的图章呢?这是第一。第二,这是老爹给儿子写信,怎么会用蔡京这样的名字呢?这叫名讳。对儿子讲话,父亲是不用名讳的,他肯定不会用这枚图章的,所以此信有诈。”@兔儿爷_Xue:我身边的亲身例子。我姐夫是外地人、大专文凭。10年前他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起初非常迷茫就找了份销售的工作。10年后的今天他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后当上了老板,在市区购置了一套房产,郊区购置了一套别墅、一辆宝马车,算是小有成就。有次他感慨地对我说,他这样的人能混出来真要感谢上海这座城市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蔡九知府一听,觉得有道理,就让他把送信的戴宗叫来问话,说:“你到我家去,这信是找谁送进去的?几日得了回信啊?”戴宗没去过啊,要知道他只是一般的看守所小民警,哪见过相府是什么样子。戴宗说:“我就在门口寻,寻了半天寻着了一个门子,然后这个门子就给我递进去了,第二日就给了回书,我就带回来了。”可见小地方的人是无法理解一个相府那种门庭若市的状态的,所以他用的词叫“寻见”一个门子,显得相府门庭冷落。蔡九知府闻言勃然大怒:“胡说,所有到我们家送信的人,首先要找到李门子,李门子要送给张干办,张干办要送到里面的李督管,然后才能送到里面。不管多亲多近,必须三日才得回书。一定有诈,给我打!从实招来!”吴用的妙计这就破了嘛。这难道能怪戴宗吗?他没在东京汴梁生活过,没有这番见识。所以无论是萧让的模仿字迹,还是金大坚的新刻图章,所有技术环节都没有错,但在见识上出了错,导致最后所有的骗局彻底失败。民间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笑话,比如秦牧的散文里写到,俩农民吹牛,一个人说:“我见过皇上的金銮殿,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皇上想下来吃哪个就吃哪个,都不给钱的。”一个农民能够想象的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是那样。@LLTK流浪的天空:说得当然很不错,肯定比我说得好,但是你节目名字既然叫罗辑思维,我觉得逻辑性上还是要更严谨一些。我就真想挑个刺。看了两节,都有一个地方让我听着不舒服。1.人类追求虚拟的成就感。首先你说那些六七十年代的探索太空,建高楼大厦的成就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市井小民可以追求的,就算在现在,有这个能力的人有几个会去拼命追求游戏中的成就感?2.我同意你第二集中说的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八分之一秒延时理论,你拿地球上最远的两个地方的延时,来说明人们不面对面时会遇到的不顺畅等问题。怎么听怎么别扭。一个捡粪的人坐路边上叹气,说:“他妈的,我要是当了皇上,这捡粪的叉子得是金的,而且路两边的粪都得归我一个人捡!”再比如打倒“四人帮”之后,民间传说江青腐败,床头搁一红糖罐子,床尾搁一白糖罐子,夜里起来就吃。当时老百姓觉得能吃上糖就是皇上、娘娘的生活,觉得江青的生活就是那样的。这就是见识贫乏对一个人的妨碍,所以能不留在北上广深吗?罗胖荐书:《闲看水浒》作者:十年砍柴Part Ⅲ 孤立环境让天才不自知美国有一个学者叫芒福德[2],他写过一本书叫《城市文化》,进一步论述了城市对一个人生命的好处。他在书中的一小段里算了一笔账:假设一万个人中能出一个天才,城市里人多,所以出的天才就比较多。如果是比较孤立的小群体,比如乡村,可能出现一个天才的时间就会变得很长,要多少代才能出一个天才。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处于一个孤立的小群落时,你是天才自己也没有办法知道。@kingiorz:有一定的道理吧。听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好,不要太过纠结于对错,能借鉴十之一二也是好的。关于天才的论调,个人比较赞同,见识到更多比自己强的人甚至大师,会让有天赋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进步。但是如果是追求财富的话,大城市未必好。国富论里面说经济和贸易发展越快的地方,资本的利润率也就越低;相反,越落后的地方,你所能获得的利润越高。所以,当有了一定的资本以后,接下来如何选择,还得深思熟虑一番。见识多了,是多了些可以炫耀的资本,但是能打动自己内心的事物也将随之减少,正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最后说一句我自己的观点,心自在处身自在,管他身在何方呢?比如你出生在一个乡村,可能具有绘画的天赋,但是你没有办法去听陈丹青的讲座,没有办法周六日去中国美术馆参观,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你有绘画的天赋。也许你终生作为一个铁匠的小徒弟,叮叮当当敲了一生,而根本不知道如果锤头变成了画笔,你将是璀璨的巨星。乡村或者小城镇并非没有天才,而是天才也许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只有在能提供大量机会的城市,每个人生命中的种子才可能被激发,被照耀,然后完成一次闪亮。因此,不管北上广深的房价有多贵,居住条件有多难,北京的空气有多糟糕,道路有多拥堵,很多人还是要留在这里,等待城市以及互联网社会的光芒照耀到他的天才之上。@王小二的猫:他只是在说另外一种声音罢了,“拒绝逃离”这四个字本身就说明了他只是在提供另外的可能性,所以节目留白了挺多,为的就是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而我们过去的见识影响了我们是否能理解这种可能性,所有的评论都恰好在解释着他的观点:见识并不决定命运,而是决定了命运的可能性。见识本身也并不指向财富,而是指向多元的体验,而对这些体验的运用才让人更趋近财富。我想,这才是罗胖真正想传达的东西。罗胖荐书:《城市文化》作者:【美】刘易斯·芒福德可关注罗胖微信公众帐号(罗辑思维:luojisw)继续探讨本章话题。在所要探讨的问题前加“图书”二字,罗胖将看缘分回复。年轻人在城市获得的更多东西,远不仅仅是肉身之间非延时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见识。* * *[1] 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北宋时的政治家及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17年之久。蔡京是个有能力的行政官僚,而且是个权力欲强的人物,所以被历史认为是“贪渎最严重的权相”。[2] 美国历史学家、科学家哲学家;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以其对城市和城市建筑的研究闻名,兴趣广泛。第三集 大国的“武器”有啥故事→《隆庆和议》背后的算计→“卖国贼”李鸿章的爱国情怀→《凡尔赛和约》的崩溃读下简介爱国要有常识,才能理性爱国。明朝蒙汉之争,蒙古人屡派使者求和通商,靠贸易制造和平,换来双赢。“卖国贼”李鸿章鼓励国内外贸易用发展的眼光爱国。谈中日贸易,认清事实,审时度势,顺应趋势,才是大国的姿态。爱国不一定要用武力。爱国要有常识,才能理性爱国。认清事实,审时度势,顺应趋势,才是大国的姿态。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快到年底了,看到一则财经新闻,说因为中日之间的关系不好,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开始下降,尤其是汽车业。很多国人看到现在日本经济哀鸿遍野,很高兴。我倒觉得,这恰恰应该让中国人忧心。因为中日贸易一体化,说得更大一点是东亚贸易一体化,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这样的一体化进程被阻断了,会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认知,就是贸易到底让敌人更强大,还是让和平更强大。这在中国古代,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比如汉朝人跟匈奴之间打成那样,到最后不是还得和亲吗?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汉家公主和亲呢?其实本质在于贸易,做生意嘛!@傻蛋_错了:我觉得罗老师的观点很真诚,至少是罗老师个人的真实想法;另外罗老师推出的自媒体也确实正在时机,很是佩服,每集必看,就是有感觉啊!个人认为罗老师的观点大多数是站在北京大城市知识分子角度+书本理论而得到(没有抱有任何负面诋毁意思)。可能是我也在北京读书的原因,同意罗老师的90%以上的观点。打仗好还是做生意好,这是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博弈,早有定论的事情。这个博弈的最后一幕,就是所谓的“隆庆和议”[1]。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把蒙古人打跑了,但实际上他们的势力没有消灭,甚至到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2]还把明英宗给抓起来了。明朝中后叶的时候,来自北边的边患越来越厉害。最猛烈的一次是1542年。这一年俺答汗的蒙古部队打开长城之后,纵横三十几个州县,光杀掉的男女就二十多万,还有几百万头牲口,摧毁八万间房屋等等,这在史料上面记载得都很清楚。最开始提出停战谈判的人是谁呢?并不是汉王朝,而是蒙古人。这就牵扯到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打仗的算计。首先农耕民族打仗是不可能赢的,或者很难赢。因为农耕民族不会骑马,尤其是汉民族一旦失去河套地区这片最好的养马地,基本上就没有坦克装甲车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在打仗的时候,是没有后勤的。比如蒙古人打仗是一个战士有三匹马,一匹驮辎重,两匹换着自己骑,这样可以夜行千里。没有辎重和粮草的战士,饿得实在不行的时候,抢不到粮食就杀马吃。农耕民族打仗,一般来说一个士兵至少有两三个后勤人员。所以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三百万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就是农耕民族打仗时候的辎重团队,而游牧民族是没有这个负担的。所以到明朝中叶的时候,史料就有这样的记载,只要出边一次,基本上当年财政收入的1/4就报销掉了,而战果又非常寥寥。因为农耕民族尽管打赢了,斩首几十个,其他敌人见状打不过,就骑着马跑了,所以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胜利。这是农耕民族的劣势。游牧民族也有劣势,这也是他们打仗的原因。游牧民族整个经济生活受天气的影响太大,一场大雪可能让牲畜死掉大半,只好南下去抢,否则就没有活路。可是光靠抢不能达到目的,因为抢到的人口、牲畜是他们最不缺的。他们要的是茶叶、粮食、丝绸、铁器等。可大部队一到,老百姓早就把这些能带走的带走了,他们抢不到,再加上一些人命的损失,这对游牧民族来讲也不划算。所以到明朝中叶的时候,挑起谈判的是蒙古人。蒙古人反复派使臣对明朝的朝廷说:“我们做生意吧,不打了好不好?”不料这边打红了眼,抓到一个使臣“咔嚓”就杀了。蒙古人就再派一拨,这边抓到之后“咔嚓”又杀了。蒙古人又派了一拨,一直到三拨之后,明朝的朝廷才开始讨论这件事情。此时,朝廷上立刻分成了忠臣和奸臣两派。嘉靖皇帝时期著名的忠臣杨继盛,就是后来因为跟严嵩对峙而死的那个忠臣,他坚决反对停战谈判,认为一定要跟蒙古人死磕。后来有的杂文作家评论杨继盛是“爱国贼”,这个词就是从这里出来的。有个奸臣叫仇鸾,这个人在道德上很不堪。他当时讲过一句话:“杨继盛凭什么说打杀?他见过几个贼人,上过几次阵仗?他哪知道能不能打得过?”@成都市星星:贸易带来和平的观点我赞成,罗振宁个人知识量丰富,表述独到,观点鲜明,是一个好老师!罗振宁个人观点不是神丹,不是天书,有些人去批判他,这些人就是喜欢批判,看什么得到大众关注就批判什么,好像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和重要,结果自己其实只是个什么也不是!这件事在朝廷上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达成了所谓的《隆庆和议》。这过程当中还有一些战争,但是自打《隆庆和议》之后,塞北就变成了江南,为什么?因为贸易开始了。蒙古人不必南下去抢掠,就可以用自己多余的毛皮、牛羊来换得生产资料。这就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财富到底是哪里来的?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财富是最便宜的方式?大家说那当然白来的最好,抢来的最便宜。其实不对。举个例子,假如比尔·盖茨的Windows 98问世后,所有人都不付钱而是去抢,尽管对我们来说很便宜,可结果是比尔·盖茨再也不会去开发Windows XP了,更何论我们现在用的Win7和Win8,以及未来的Win9和Win10?这样一来到底谁合算呢?所以五百年的世界历史,甚至更久远的历史,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用贸易更合算。贸易能够造就和平,而不是所谓的大棒和吓阻。罗胖推荐文章:《贸易造就和平》作者:李子旸Part Ⅱ “卖国贼”李鸿章如何爱国爱国还是卖国,是一百多年来都打不清的官司,这就说到李鸿章[3],一个卖国卖出品牌的人,以致西方列强找清朝政府签不平等条约,都得让李鸿章来。最典型的就是《马关条约》了,日本人点名让李鸿章到马关来签,这把李鸿章气死了。李鸿章也是爱国的,一个七十多岁的人,真的愿意去签那个不平等条约吗?只是因为打不过,没办法嘛。那什么叫爱国呢?就是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妈一样。有人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你说伟大就伟大喽,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基本情怀。只有人格极不完善的人,才可能不爱国,所以爱国是一种正常情绪,伟大是一种过奖之词。李鸿章在签完《马关条约》之后的1896年,进行了一次环球航行。后来的历史书很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书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