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论文怎么写中引用了美国统计局的分析报告,怎么写参考文献?

TOP热门关键词
专题页面精选
我本科刚开始写英文学术文章时很头疼,不过现在熬过来了。下面的文章里除了链接外,都是我的原创,希望获好评啊。下面我想中英文并用地给大家解释一下美国学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三种引用文献格式:APA,MLA,andChicago。 ...
我本科刚开始写英文学术文章时很头疼,不过现在熬过来了。下面的文章里除了链接外,都是我的原创, 希望获好评啊。
下面我想中英文并用地给大家解释一下美国学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三种引用文献格式: APA, MLA, and Chicago。
I hope this thread could help you learn how to correctly cite different academic sources in your research paper.
Acknowledgement was given to Purdue University.
APA: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560/01/
MLA: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747/01/
Chicago:http://owl.english.purdue.edu/owl/resource/717/01/
In American colleges, many instructors and professors require their students to use APA, MLA, or Chicago styles to cite sources when these students write papers. You can read the detailed instructions of APA, MLA, and Chicago styles on the sites listed above. I used MLA style to cite papers during my freshman and sophomore year in college, but my professor recommended me to use APA style to cite economics papers when I was a junior. Both citation styles were very good for citing academic resources. However, I felt APA style was simpler than MLA style. In addition, I have not used Chicago style before, so I cannot give you any recommendations.
楼主的MLA和APA例子,希望对大家写论文有所帮助。这里所有资料仅供学术交流使用,请不要用于其他用途。
MLA:这个文件是我在上美国文学课时写过的一篇作文的一部分。
APA:这个文件是我上统计课时写过的一篇作文的一部分。在美国有的统计课,老师也要求写一些有关统计应用的文章,但通常2-7页。
Ok, Let's continue. I was eatting some food. Now I want to add my Chinese translation to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 want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when you look for and use resources to write an English academic research paper.
1, Use Google Scholar or other reliable academic paper search engines to search for academic resources. Your university's library is a good example.
2, Avoid using sources provided by commercial websites, such as www.****.com. The reason is that many contents published on commerical sites are biased and not reliable. However, online newspapers or educational readings websites like / are good sources, because many scholars work for them.
3, Use sources provided by academic institutions 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or government,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contents published by them is reliable, less biased, and educational. Many of their workers are from academia.
For Example, Cato Institute is a good example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t has numerous research papers discussing current economic events. http://www.cato.org/
Friendly reminder: When writing an academic paper, you must avoid using the first person (I, we) and the second person (you). The majority of experienced writers always use the third person to write academic papers.
我还想给大家几点关于搜索和使用资源来写学术文章的建议。
1,用谷歌学者Google Scholar 或其他可靠的学术文章搜索引擎去搜索学术资源。你大学的图书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 要避免使用商业网站提供的资源,像www.****.com. 一个原因是商业网站上发布的很多信息都是具有争议性且不可靠的。但是,网上报刊或教育性读物网站像华尔街报,经济学人等都是好的学术资源,因为有很多学者为他们工作。
3,多使用些由学术机构,非营利机构,或ZF提供的数据,因为它们提供的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可靠,很少有争议性的,且有教育意义的。
友情提示:当写学术文章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像我,我们和第二人称像你,你们。大多数有经验的作家都用第三人称来写学术文章。
Other citation instructions were written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Duke University
http://academic.reed.edu/economics/parker/citation%20guide.pdf
http://lupus.econ.duke.edu/ecoteach/undergrad/manual.pdf
补充内容 ( 12:20):
如果喜欢我的帖子,请点击我头像下方的“加关注” 成为我的粉丝。 谢谢支持。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查看话题
引用的国家标准在参考文献里怎么写呢
在文章里引用了一个国家标准
……According to the reference of GBT228-2002…
审稿人建议Please include it as a reference.
我看了一下杂志的参考文献标准,没有提到标准应该怎样写,而且这还是一个中文标准应该怎么办呢?有什么例子么?
你可以找到这个国标所等价的ISO标准,然后换成ISO标准就是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cao00199 at
你可以找到这个国标所等价的ISO标准,然后换成ISO标准就是了。 我找到了对应iso标准,那么用iso就不需要写进参考文献了么? Originally posted by cao00199 at
你可以找到这个国标所等价的ISO标准,然后换成ISO标准就是了。 嗯,可以按你原来那样写,改成ISO标准。我估计应该是审稿专家不知道GB是什么标准,想让你写详细点,我有篇论文用的国标,审稿意见直接问GB是什么标准,后来我就改成相应的ISO标准了。 : Originally posted by cao00199 at
嗯,可以按你原来那样写,改成ISO标准。我估计应该是审稿专家不知道GB是什么标准,想让你写详细点,我有篇论文用的国标,审稿意见直接问GB是什么标准,后来我就改成相应的ISO标准了。... 你好,我现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找不到等价的ISO标准,审稿专家问我那篇应用的文献是什么?作者是谁?我想请教您一下,我还是想用国标的文献,那么在参考文献中,应该什么格式应用呢?您当初引用的时候是什么格式?我查了所投期刊,对标准没有格式规定,这是我第一篇SCI,没有任何经验,谢谢您 : Originally posted by honglanya at
你好,我现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找不到等价的ISO标准,审稿专家问我那篇应用的文献是什么?作者是谁?我想请教您一下,我还是想用国标的文献,那么在参考文献中,应该什么格式应用呢?您当初引用的时候是什么格 ... 找不到等价的ISO标准,估计就只能用国标了,翻译成英文,就像引用一篇中文文献一样 请问楼主,你国标怎么引用的呀~遇到同样问题了~~求解中。。。。。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广告投放请联系QQ: &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邮箱: 或者 QQ:8835100
Copyright &
eMuch.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
&&&&&&本期共收录文章16篇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中有上升,稳中有风险。中国处在格局变化的新常态中,即在换挡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状态换为7%~8%的区间状态。并提出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者缺一不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创新对外开放的方式;坚持依法治国,抓紧建章立制等建议。 中国论文网 /2/view-6162461.htm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   一、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给中国带来的机遇要比挑战大得多。世界经济确实复杂多变,但还是可以预测和期待的。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作出了重要判断,认为世界经济已经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进入了深度转型调整期,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时期,世界经济运行的表现往往时好时坏,但总体处于低迷态势。好消息多一些并不意味着全面复苏的时刻到了,困难多一点也不表明天就要塌下来,将会发生重大危机,而是处于时好时坏的总体低迷态势。   2014年美国因为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一季度经济萎缩2.9%,世行和IMF在6月份都调低了对2014年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包括对美国等主要国家。但是总体上看,2014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温和回暖的趋势。二季度美国经济有明显反弹,6月份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升57.5%,4月份新房开工量同比增长26.4%,5月份新房、汽车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6.9%和8.3%,6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到6.1%,失业人数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欧元区一季度环比增长0.2%,基本走出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俄罗斯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0.9%,二季度同比增长1.2%。英国经济强劲复苏,一季度同比增长3%。日本一季度同比增长1.6%,受到消费税率调高的影响,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回落。   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将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的预测数上调为4.7%,而2013年实际增长是1.7%,世贸组织认为2014年全球贸易增长趋于活跃,英国首相卡梅伦2013年12月份访华的时候说,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迅速成长,人数超过了欧盟总人口,中国的消费需求潜力无穷,他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有充分信心。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8日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说,中国的任何决定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5月份我国与俄罗斯签订了经济合作的协议,7月10日举行了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共达成90多项合作成果。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都在积极的和中国谈贸易合作,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7月19日在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时候说,当今世界最好的机会都集中在新型国家,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广泛合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签署了大量经济合作协议,落实好这些协议本身就是巨大的生机。所以,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同在,而机遇大于挑战的概率要比过去增大了。也可以说,在同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的机遇会比一般国家多一些。   二、2014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4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中有上升,稳中有风险。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就业平稳,物价平稳等几个方面。一、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没有出现大的起落,增长水平在预期的范围之内,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现了增速略有回升,总体运行平稳,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际上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是件好事,经济运行平稳的另外两个重要表现是就业形势稳定和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6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3.7%,上半年居民收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与一季度持平。   稳中有亮点是指农业生产稳定,夏粮又获丰收,特别是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今年夏粮同比增长3.6%,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同比8.0%,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增长7.4%的速度,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略有回落,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增长和投资增幅回落拉下来的。上半年高耗能行业增幅回落的幅度大于其他行业,比重也下降了。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加快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5%,其中水利投资增长34.2%,信息传输增长24.7%,公共设施管理增长25.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增长20.2%,而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只增长11%,其中钢铁工业投资则下降8.4%,这正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稳中有上升,主要是指中央创新了宏观调控的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2014年以来这些措施达到20多项,力度不小,含金量也很大。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和惠民生,这些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表现在6月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例如,市场信心得到了提振,市场预期持续改善,6月份PMI回升到了51.0,连续4个月回升,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5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6月份新开工10亿元以上的项目高达483个,计划总投资13600多亿元,比5月份和去年同期都有较多的增长,6月当月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了。这些措施在下半年的效果还将继续显示和发挥出来,甚至对中长期发展都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014年推出的各项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2014年3月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5.8%,1至5月新增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880万人,同比增长3倍多。
  稳中有风险,是指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着地方增长投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问题,这几个方面出现问题,一般都会以债务违约的形式暴露出来,加上金融系统自身也存在一些风险。所以当前需要防范的主要风险是金融风险,但这些风险还在完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我们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去防范。   三、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中长期展望   中国目前正在处于格局变化的新常态中。即在换挡的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状态换为7%~8%的区间,这样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叫做新的常态,我们要适应这种状态。以前总是处于那么高的两位数增长状态中,突然降到7%―8%的范围,能否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从心理上,其他各方面的安排上都要适应。我们不要勉强一定要争10%,要实事求是,从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哪些事情该怎么做,从工业、投资、生产各个方面供需关系,市场的基本规律去安排,基本上这样一个中高速的水平发展,是一个新的常态。不是说今年是这个水平就叫常态,而是要比较长时期的坚持下去,保持下去,不能再掉下去。因此,还是要下还大功夫,努力做工作,使它真正实现新的常态,过去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而且还可以稳步实现中国经济的中高端化,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实际上很多是在低端、中低端化的水平,要向中高端化的水平发展,不论产品质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包括诚信,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规则等,都是不健全的,中高端化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   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稳步推进,服务业的巨大潜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力等基本面看,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且能够使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但由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数量都出现下降,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实体经济部门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高起,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等等因素。2014下半年,乃至近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中还是有不少困难,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些传统产业至少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高峰期,而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有一个培养和增长的过程,这就是经济转轨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镇痛期,这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更要看到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积极因素和巨大的新机遇,只要全国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去做,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全年实现年初设定的各项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四、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者缺一不可。日中央政治局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专题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成为驾驭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见,两只手都要去驾驭,而且要驾驭好,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责任十分重大,要以高昂的精神面貌做好各项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建议央行尽快出台基准利率或者政策利率,用短期和中期的政策工具来引导市场利率的水平,使我国货币调控手段既有数量调控,又有价格调控。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在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建立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对金融风险要全面把握动态监控,做好预案,妥善处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我国现代化大厦的框架经过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可以说已经建立起来了,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在世界居第一位。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于2012年就超过了美国,且全部是新的。发电装机总容量4万亿多千瓦,也超过了美国,而且基本上是先进水平、新装备。钢的生产能力达到10亿吨左右,可以说比美国、日本、欧洲总和还要多,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超重级的状态。因此,不应该继续简单的扩大产能,盲目的增加供给能力,而是要着力扩大需求。当然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软件建设,例如,加强市场秩序、商业诚信、精神文明等等建设,做好这些建设,也能解放和发展出无穷无尽的生产了,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归根到底要靠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去驱动GDP的长期增长。在这方面要从教育、管理、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是创新对外开放的方式,在巩固和提高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继续努力,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直接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要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发挥我国在高铁、高速公路、电站、特高压输电工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先进的技术、建设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优势,积极参与国外项目的投标建设,既可以消化部分过剩产能,又能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这方面,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着普遍的需求,市场潜力是很大的,而且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五是坚持依法治国,抓紧建章立制,迎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也面临着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宝贵时机,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变为一种倒逼机制和新的强大动力,并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促进加快改革,加快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过努力奋斗,使我国真正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潘岳,李德水.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德水.2005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3] 陈清泰,李德水.中国大企业集团年度发展报告(2005):跨国并购重组与中国[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4]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报告():经济圈形成过程中的大型企业(集团)[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贺铿.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关注点[J] .中国市场,2014(11).   (编辑:韦京)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胡锦涛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
30多年来,经济改革,也就是市场化的改革,我们进展很大。资源配置...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您的位置:
本文网址:
中州期刊联盟
客服电话:
客服邮箱: ;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309号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号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