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水利局岑河镇岑河中学的七年级体育老师叫什么?(姓肖)

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
&&&&&&&&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正文
岑河总体规划情况公示(二)
9:10:00 | 来源:沙市区岑河镇
| 作者: | 被阅读次
第七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现状概况
1、&环境空气质量
荆州市岑河镇2012浓度限值,镇区尚
2、地面水环境质量
岑河镇7.08.0。
3、区域环境噪声状况
岑河镇镇过境交通污染较大
4、生态环境
岑河镇162平方公里81600亩
二、规划原则
岑河镇岑河镇
三、规划目标
1)、空镇空
2)、长湖排渠
3)、镇区镇区
3、镇转运站与荆州市共用垃圾处理场,中心镇区100,镇域内
四、镇域生态建设措施
五、镇域环境保护措施
2)、扩建镇
第八章&&城镇性质和规模
一、城镇性质
荆州市远期将以中心外围组团的形式发展,岑河镇将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从构建大荆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构想中,岑河镇将形成以无公害蔬菜、粮棉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针纺织为主的工业。
确定岑河镇城镇性质如下:
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现代化&&小城市&,荆州东部城市组团,荆州市针纺织特色基地。
二、城镇发展目标
注重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的综合平衡,引导城镇健康发展,到规划期末,把岑河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城镇。
三、城镇规模
1、人口规模
2015年岑河镇域总人口5.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万人,城镇化水平44.4%。
2020年岑河镇域总人口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9.6%。
2030年岑河镇域总人口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2%。
2、用地规模
岑河镇现状用地193.0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34.72平方米。由于该镇驻地分布着许多村庄,工业项目用地较多,规模较大,从实地调查看,镇区的建设还存在着用地浪费现象,布局不紧凑,建筑密度、容积率较低,且村民民房大多为平房,工业厂房多为单层。规划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土地,逐步压缩用地指标。近期以调整和适当发展为主,建设用地控制在308.27公顷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28.45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规模规划为11.99平方公里,人均119.95平方米。
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
一、现状概况及建设发展条件评价
1、用地现状
现状用地面积约193.06,通过多年建设,镇区已初具规模,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市场、中小学、医院等各项用地已较为集中布置;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北侧,以针纺织工业为主,工业用地与镇区中心之间尚有大量用地闲置。
现状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中心地段,民主路南北两侧。以居民自建房为主,建筑层数以2&4层为主,住宅形式千差万别。缺乏规划和控制,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场地之间关系零乱。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居住小区的形式,如金色华庭、龙岑居、福岑馨居等,提升了集镇的居住品质和形象。
镇区内的行政管理功能比较齐全,但用地分布较为零散,用地普遍偏小,一般为临街一栋楼或附属几间办公室。
&&&镇区内现有两所中学(岑河中学和南桥中学)、一所小学(岑河小学)和二所幼儿园。
&&&医疗保健用地包括一所中心卫生院和两所血防医院、一个社会福利院。
&&&商业金融用地主要集中在民主路两侧,以住宅底商为主,大型商业有万家量贩广场。
&&&镇区内现有集贸市场一处,用地面积2708平方米,位于安心南路东侧。另有荆州市佳寅农贸市场和荆州市鑫祥农贸有限公司两处市场用地。
&&&生产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集镇北侧,主要以针纺织工业为主。集镇中心也存在一部分旧的纺织企业,与居住用地和其它类型的用地混杂在一起,如福田针织服饰、鑫盛纺织有限公司、荆州区天兴针织厂等。另外,镇区内还存在一些对农产品加工和服务、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如禾都米业、牲猪屠宰场、植物油厂、养猪场和养鸡场。还有一部分濒临倒闭和效益不佳的老企业,如绳厂、永强纸套厂。一些严重干扰居住环境的居住环境的企业,如建材厂和煤厂。
&&&2、现状建设分析
1)、镇区内现状村庄较多,建筑质量低,空间形态凌乱。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控制,建筑密度大,环境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对土地的浪费比较严重。
2)、文体科技用地比较缺乏,缺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3)、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的拓展,现有的道路显得明显不足,缺乏社会公共停车场,车辆路边停放比较严重,严重干扰城镇交通。
4)、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自然,追求绿色休闲的活动场所。但镇区内缺乏集中绿地,缺乏绿色休闲空间。由于缺乏管理和控制,老岑河两侧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有景观利用价值的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5)、缺乏为集镇举行大型集会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城镇广场。
6)、部分生产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在一起,严重干扰居住环境。
二、集镇用地发展方向
1、用地评价
用地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情况;地面自然坡度,地下水位情况;是否为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永久性设施等。
1)、一类建设用地
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要求,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
2)、二类建设用地
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地面有严重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
3)、三类用地
存在较多高压线,需要留出高压走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属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
2、建设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从岑河镇驻地现状看,西边为荆州市中心城区方向,东边为规划荆岳铁路,尤其西南侧有大量高压线,因此发展受到限制;向北是现状镇区拓展方向,但北边受到与岑河原种场的行政界线的限制,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但北部工业区与集镇中心之间尚有大量闲置用地;集镇南抵西干渠,跨越西干渠发展基础设施投资高,且背离城区现状拓展方向,因此控制向南发展;东侧用地条件好,且镇区位于集镇西侧,向东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向西向中心城区发展,填补岑河与中心城区的空缺。因而岑河镇镇区发展方向为以镇区现状为依托,以向东、向西发展为主,向北以填补中心与工业区之间的空缺,控制向南发展。
三、规划布局原则
1、明确集镇各个片区之间的职能分工,处理好新区建设与老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生产设施片区建设与配套居住片区建设协调发展,和各片区相对独立发展的关系,形成整体有序、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镇。
2、进一步强化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项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为全镇的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
3、建立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加强绿化斑块的建设,规划绿色空间走廊,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四、规划结构
根据用地发展条件分析,结合岑河镇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在原有的用地结构和空间的基础上,确定集镇的发展采用紧凑集中发展的模式,规划以优化集镇用地结构、提高配套服务档次、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为出发点,提出了&二轴、四心、六片&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二轴:指以安心北路为城镇发展主轴,以民主街为城镇发展次轴。以此带动周边用地发展
四心:规划打造一个商业中心,一个商业副中心、火车站配套商业服务中心和一个行政中心。
六片:指一个依托镇区现状中心区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形成的综合服务区,一个北部针纺织工业区,一个依托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而形成的南部工业区,一个西部的印染工业园、一个综合服务区和二个居住区。
五、主要用地布局
1、居住建筑用地
镇区规划居住建筑用地为288.02公顷,人均28.80平方米。居住用地采用集中紧凑布局的方式。对旧区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进行用地调整,将部分对居住产生干扰的工业和其它用地搬迁置换,进行住宅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新的居住片区在原来的基础上集中成组团发展,以桂花路和岑桑路为界形成二个居住片区。居住片区的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创建优美、舒适、安全、方便的现代居住环境。
2、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管理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现状分布较为分散,规划将现状政府进行搬迁,规划在南桥中心右侧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将行政办公用地与会展中心集中建设到一起,成为岑河镇的展示窗口,且让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镇区行政办公用地为14.72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2%,
人均用地1.34平方米。
2)、教育机构用地
根据每千人小学生有55人,计算得出至规划期末镇区内小学生人数将达到5500人左右,现有小学不足以满足其用地要求。规划保留现状的两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将在居住北组团新增一个小学。规划期末不在增加小学和中学。镇区教育机构用地为14.10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15%,人均用地1.28平方米。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新增两处文化娱乐用地,一处位于镇区商业中心位置,另一处结合体育场馆一起布置在供电营业所北侧。另外在民主街南侧增加一处展览馆用地,用于岑河镇的展示。在镇区的北侧沿公园的西侧布置文化娱乐用地。镇区文体科技用地为11.39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93%,人均用地1.04平方米。
4)、医疗保健用地
镇区内的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保留镇中心医院和岑河中学南侧的血防医院,将位于民主路南侧的血防医院予以置换,在荆沙大道南侧铁路站场旁新规划一处医院,服务于新的居住片区以及火车站场区域,并且结合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配套建设卫生服务站,共同服务城镇居民。镇区医疗保健用地为6.67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53%,人均用地0.61平方米。
5)、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金融设施布局考虑到方便群众,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分布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主要商业设施在沿发展民主街布置,在民主街与安心路交叉口处形成商业中心。通过商业用地整合和商业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商业中心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全面改善购物环境,塑造良好的城镇容貌;根据居住用地的分布情况,在新增的居住用地中心,集镇东北侧增加一个商业副中心。在荆沙大道的南侧铁路站场旁形成为火车站服务的商业中心,镇区商业用地为30.0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2.45%,人均用地2.73平方米。
6)、集贸市场用地
规划保留原集镇中心的集贸市场,将用地面积扩大,理顺与周边道路的关系,对集贸市场的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改善购物环境,营造交通方便,环境优良的购物环境。镇区集贸市场用地为2.85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23%,人均用地0.26平方米。
3、生产设施用地
按照工业&退城进区&的指导思想,规划将混杂在居住区内部的,干扰居住环境的生产设施用地予以全部置换。将农业生产设施用地,饲养场地全部搬出镇区。在现状针纺织工业的基础上,集中在镇区西北部建设工业园区;保留镇区南部的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植物油厂、吉宏棉业,在荆大灵杰的东侧增加一片工业用地,在南部形成适当规模的工业区。新进的针纺织类工业企业全部落户于北部工业区内,与汽车零部件制造相关企业落户在荆大灵杰汽车零部件企业附近,形成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的产业群体。并且在上海大道西侧新增印染工业用地,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对接。镇区生产设施用地为538.89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43.85%,人均用地48.99平方米。
4、仓储用地
在集镇西侧,民主街北侧,北部工业区南端设置仓储物流用地,
镇区仓储用地为15.84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1.29%,人均用地1.44平方米。
5、工程设施用地
镇区工程设施用地为6.5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0.55%,人均用地0.66平方米。
第十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一、交通系统现状
岑河镇现有占地3231平方米的客运站一个,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镇区内现有民主街、桂花路、岑沙路、安心路、天泽路、幸福街、华严街、建设街、三期工业园内的主要道路等,形成了&一横、二纵&的道路系统。现状道路用地面积13.01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的6.74%,人均9.08平方米。
二、存在的问题
1、道路网络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干道系统不完善,存在尽端路,缺乏支道,不能有效组织集镇内部的交通。
2、道路红线宽度不够,道路断面建设未能按规划建设完成。
3、缺乏机动车停车场地、进行交通疏散和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的集散广场。
三、对外交通规划
保留镇区内现有的客运站用于对外交通联系,规划期末不再考虑增加新的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四、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按照有利于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则,建立流畅的内部交通系统,解决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的关系,增加城市集散广场,改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城市品位。规划期末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达到177.3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80%,人均面积17.74平方米。
1、道路系统
根据镇区现状道路形态和用地条件,规划采用方格网式布局,路网密度为5.95千米平方千米。形成&四横五纵&主干路络网,&四横&指荆沙大道、民主街、天泽路和44#路,&五纵&指上海大道、岑沙路,安心北路和29号路和25号路。
结合集镇的规模,将城镇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路红线宽度为25~6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16~24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0~15米。
2、静态交通设施
规划对岑沙路两侧的现状加油站予以保留,在桂花路西侧新增加一个加油站。停车场的设置采用分散布点的方式进行布置,大部分利用不好布置建筑的三角地进行布置。
在民主街南侧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0.98公顷;在天泽路南侧规划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0.70公顷;在桂花路东侧规划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为0.53公顷;在商业中心附近,医院北侧,结合文化娱乐用地设置一处停车场,面积为0.86公顷;在沙岑路西侧,利用高压线与道路形成的三角地布置一社会停车场,占地面积1.62公顷。
在城镇商业副中心结合商业用地布置一处用地面积为1.98公顷的广场,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作为全镇唯一的市民广场,要突出现代感,在广场细部设计上,如:雕塑、小品、花坛饰砖等方面,要体现地方人文特色。
第十一章&&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地系统现状
现状绿地建设十分薄弱,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缺乏景观营造,绿地主要由零星分布在集镇的小块水面及防护绿地构成,且缺少维护和培育。用地面积和人均绿地指标与国家规定的指标相差甚远;道路绿化建设一般,树木和隔离带草皮缺乏维护,人为破坏严重,一些有着景观资源区域缺乏保护和控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绿色界面。
二、&规划原则
1、整体有序的原则。绿化布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园林绿化体系。
2、公平性原则。公共绿地建设结合居民人口的分布进行均匀布置,方便集镇居民就近游乐、休闲。
3、因地制宜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在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集镇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水渠,争取通过少量的投入,使各类自然景观融入整体绿地系统中。
三、&规划布局
规划在镇区南侧利用原岑河砖瓦厂挖出的水塘建设一处大型公园,占地面积9.13公顷;在新规划的商业副中心东侧建设一处主题公园,占地面积8.29公顷。
另建设多个斑块绿地;将繁荣街与幸福街之间控制为绿地,结合老岑河打造一条南北向的绿化通廊。在集镇东部居住用地集中处规划建设环城绿带。规划期末,集镇的绿化系统形成&一带、一环、多点&的规划结构。2030年集镇建成区绿地面积为92.18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68平方米。
其中&一带&:指在镇区中心依托老岑河而建设的沿河绿带。
&一环&:指在镇区东部围绕居住区建设的环城绿地。
&多点&:指结合居住用地集中区在镇区南侧布置的1个大型公园,另根据服务半径的需要布置的两个小型公园,以及位于工业全区中部的一个小游园。绿地按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布置一个,用地指标按0.5平方米/人进行控制,但绿地最小面积不小于0.4公顷。绿化建设强调动静结合的功能分区的划分,既要进行绿色环境的培育,也要适当建设人行步道和健身、游乐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爱好的人群的需要。
四、&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对粉尘、噪音污染有很好的隔离作用,对镇区的道路要普遍进行绿化培育,重点绿化道路为由&四横五纵&构成的主干路网,分别是:荆沙大道、天泽路、民主街、44#路、上海大道、岑沙路、安心路、29#路、40#路。主干道绿化面积不小于道路总面积的25%,次干道不小于道路面积的20%。
五、&树种选择
岑河镇处于华中地区的江汉平原,兼有南北地理及气候特征,自然环境优越,植物群落丰富。在树种选择上强调以下方面:
1、坚持&适地适种&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现地域特点。以垂柳、国槐、合欢、水杉、香樟、女贞、慈竹、银杏等作为骨干树种;选择广玉兰、珊瑚、大叶黄杨、石楠、龙柏等树种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层次;选用白玉兰、红叶李、红叶桃、紫薇、樱桃、海棠、夹竹桃等花木体现园林季节的变化,形成变化多端、层次丰富的绿色空间。
2、落叶树与长绿树的比例要适当,不可一味追求四季长青的景观效果,而忽视了季节的变化特征和人们对阳光的照射需要。建议长绿树和落叶树的比例为60:40。
第十二章&&镇区风貌景观规划
一、规划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城镇风貌。
二、景观规划结构
镇区内形成&点、线、面&规划的景观格局
点:在城镇主要入口、重要交叉口、商贸中心建设独具特色的建筑,并将建筑和绿地协调起来,起到景观控制点作用。
线:指景观大道和主要道路上的建筑沿街立面天际线、轮廓线、林荫带、广告、街灯和其它一些街道小品,结合广场、绿地等景观形成流动景观线、构成城镇综合风貌景观线。
面:在镇中心区,规划建设应体现现代都市风貌。工业区、居住区、商业贸易区等应规划建成环境优美、具有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的城镇中心区。
三、城镇风貌分区
1、商业风貌
(1)、建筑风貌应活泼生动,强化地方建筑文化特色,突出商业气氛。
(2)、强化商业风貌区的夜景观效果,使其成为城市夜生活中的亮点地区。
(3)、美化商业街区的街道设施,如人行道铺地、绿化、小品等,提高商业风貌区的环境品质。
2、行政办公风貌
(1)、行政办公风貌区的建筑风格应庄重、大方、色彩不宜过艳,体现开放、效率、时代感与稳重大方。
(2)、行政中心应充分利用其前面的行政广场,营造出大气磅礴的政府形象,体现其标志性建筑的地位。
(3)、重视行政办公区的绿化建设,营造花园式的办公环境。
3、生活居住风貌
(1)、规划布局应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创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具有良好通风、日照及庭院绿化条件的生态型、文化型生活空间。
(2)、居住区应提倡建筑形态适当多样化,外部活动空间变化更丰富,天际线生动、有节奏、突出居住区公共绿地,优化植物配置以突出其绿化景观。
(3)、在居住区各主要视觉景观控制点处,以具有识别性的建筑小品作为标志,增强其特色。
4、工业区风貌
&(1)、建筑层数以多层为主,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富有韵律感,建筑色彩浅灰、浅暖色为主。
(2)、对凡有破坏城市空间景观的因素,均应设法消除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
5、近郊田园风貌
主要是城镇近郊观赏性农田、果林、苗圃、鱼塘等,突出田园风光特征,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三、风貌控制要素
1、景观轴线
以民主街和安心路作为镇区主要景观轴线,
2、景观节点
3、环境细部处理
规划要求在注重大环境塑造的同时,应注意各类小品、铺装、标志牌等细部设计,以真正达到环境点缀的目的。
4、景观控制区
重点组织好沿街建筑群、城镇主要出入口、中心小游园和镇区中心等主要景观控制区,展现城镇空间序列。老岑河周边作为城市公园设计,是城镇主要的绿化视线通廊,周边100米内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0米。
5、景观控制要素
&&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主,但应在挖掘地方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地方性和时代感相结合的建筑造型,以体现地方特色。
&&建筑色彩:以清新、淡雅为基调,局部和细部则可采用明快色彩点缀。
&&绿化配置:以地方树种为主,做到搭配合理,季移景异;乔、灌木、大、中、小相结合,并考虑色彩的变化。
&&建筑高度:居住建筑以4-6层为主,公共建筑以3-7层为主。老镇区为2-6层,新镇区为3-11层,城镇中心和地段中心可适当布置高层建筑;
第十三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排水工程规划规划依椐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
二、给水工程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岑河镇目前由荆州城市给水供水,即由沙岑路接引DN600城市给水管道供给。
存在问题:现状给水管网无统一规划,部分管径偏小,且破损淤塞严重,导致部分用水户水压不足;不能满足远期生产和生活需要。
2、规划原则
(1)、结合镇区实际情况,考虑发展的需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2)、采用环状供水管网,提高供水安全性。
3、节约用水,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
4、最高日用水量预测
(1)、镇区最高日用水量预测
近期: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5万吨/(万人&日),近期为2.4万人,日变化系数取1.4。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0.84万吨日。
日均综合用水量为0.64万吨日。
远期:城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40万吨/(万人&日)&(远期10.0万人),日变化系数取1.4。最高日综合用水量为4.00万吨日。&&&&&&&&&&&&&&&&
&日均综合用水量为2.86万吨日。
(2)、农村最高日用水量预测
近期:供水普及率95%,供水人口3.6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40升/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504万吨日。
远期:供水普及率100%,供水人口2.0万人,最高日用水量指标为180升/人日。最高日总用水量为0.36万吨日。
4、供水水源确定:
岑河镇供水水源由荆州市城市自来水厂供水,,即由沙岑路接引DN600城市给水管道供给.
5、管网布置
管网布置成环状网,部分路段布置成枝状,并向周边村庄辐射.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管网末稍压力达到20
6、消防给水规划
按国家防火技术规范要求,镇区应设二级普通消防站二处,占地约3公顷。消防水源为城市给水,镇区明渠(如老岑河、南排渠等)为消防补充水源。给水管网中消防栓的设置间距不大于米。
三、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岑河镇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污水就近排入现状沟渠,对现状沟渠产生严重污染。目前在镇区北端的天泽路与安心北路交汇处西南角,南排渠傍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0.3万吨日。规模偏小,不能满足镇区污水的处理。
2、规划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原则上采用雨、污分流制,在条件许可时对地面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处理;
3、排水原则
雨水就近排入老岑河后排入南排渠。污水经管道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最后排入南排渠,对有害有毒的工业废水,必须自行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城镇污水系统。
4、雨水系统规划
镇区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或砖沟收集,就近排入老岑河和南排渠。雨水量计算采用荆州暴雨强度公式:+0.854L&
重现期P=1年,地面集流时间=10-15分钟
镇区规划范围内雨水设计总流量为27.70m3s
5、污水系统规划
城镇污水量预测:污水量根据平均日综合用水量乘以城镇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城镇污水排放系数取近期80%,远期排放系数取85%。近期预测污水量约:0.51万吨日,远期预测污水量约:2.43万吨日。(按平均日用水量计算)。同时考虑地下水渗入量按污水量的10%计,远期预测污水量约:2.67万吨日。同时考虑接岑河原种场0.4万吨/日污水,所以确定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3.0万吨日.
污水处理厂:规划在镇区北端的天泽路与安心北路交汇处西南角,南排渠傍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即在原污水处理厂址上扩建),考虑岑河原种场的污水亦排入该污水处理厂,所以规划近期规模为0.8万吨/日,规划远期规模3.0万吨日,按远期规模控制用地3.75公顷,污水处理后排入南排渠。
6、乡村污水系统规划
乡村污水处理可结合新农村建设,采用建沼气池或集中建生化化粪池等措施.
四、电力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用电负荷预测:
采用负荷密度法对岑河镇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各地块根据用地性质、负荷特征,并结合荆州市同类建设用地用电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
居住用地用电:300KW/hm2
公共设施用地用电:400KW/&hm2
工业用地用电:300KW/&hm2
道路广场用地用电:20KW/&hm2
对外交通用地用电:100KW/&hm2
市政设施用地用电:50KW/&hm2
绿地用电:5KW/&hm2
仓储用地用电:30KW/&hm2
同时系数0.5
本区总计算负荷约为142500KW
3、变电站规划:
岑河镇由现状110KV岑河变供电,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规划将现状110KV岑河变扩容,扩容后岑河变的容量为一台40MVA和一台63MVA有载调压变压器。
4、220KV、110KV网络规划:
现状的110KV岑河变电源利用220KV楚都变至岑河变的一回110KV线路供电;规划110KV岑河变与220KV楚都变、220KV周家岭变、110KV宿驾变之间形成环网供电。
5、10KV网络规划:
&&&岑河镇10KV网络规划:
(1)由岑河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桂花号路东侧向南敷设至十三号路,然后沿十三号路北侧向东敷设至十六号路,最后沿十六号路东侧向北敷设;
(2)由岑河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桂花号路东侧向北敷设至十号路,然后沿十号路北侧向西敷设至十四号路,最后沿十四号路东侧向北敷设;
(3)由岑河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桂花路西侧向北敷设至二十八号路,然后沿二十八号路南侧向西敷设至安心南,最后沿安心南路向北敷设;
(4)由岑河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桂花路西侧向北敷设至民主街,然后沿民主街北侧向西敷设至四号路,最后沿四号路东侧向北敷设;
(5)由岑河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桂花路西侧向南敷设至十三号路,然后沿十三号路北侧向西敷设至岑沙路,最后沿岑沙路东侧向北敷设。
(6)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民主街南侧向东敷设至三十一号路,然后沿三十一号路东侧向北敷设至荆沙大道。
(7)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民主街北侧向东敷设至岑沙路,然后沿岑沙路西侧向北敷设至荆沙大道。
(8)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十六号路南侧向东敷设至荆岳铁路。
(9)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民主街北侧向西敷设至十二号路,然后沿十二号路东侧向北敷设至十号路,沿十号路东侧向北敷设至天泽路,最后沿天泽路南侧向东敷设至荆岳铁路。
(10)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民主街北侧向西敷设至上海大道,然后沿上海大道东西两侧向北敷设。
(11)由楚都变出一回10KV线路沿民主街南侧向西敷设至上海大道,然后沿上海大道东西两侧向南敷设至岑观公路。
6、380V/220V网络:
&&&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台区或箱变为单元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低压供电半径不超过250米。
7、线路敷设方式:
&&&本区内10KV线路规划采用阻水绝缘电缆沿道路侧敷设;本区内楚都变至岑河变110KV线路沿现状高压走廊内架空敷设;楚都变至各个变电站220KV、110KV高压线路均沿现状高压走廊架空敷设。
五、电信工程规划
1、弱电用户量预测:
依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指标,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固话用户进行预测,各地块根据用地性质、负荷特征,并结合荆州市同类建设用地固话水平采用以下负荷指标:
居住用地:100门/&hm2
公共设施用地:150门/&hm2
工业用地:20门/&hm2
道路广场、仓储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10门/&hm2
市政设施用地:30门/&hm2
据此预测本区固定电话用户约为42900门,弱电用户约为53600端口,有线电视用户约为32900户。。
2、电信网络规划:
本区现状电话、网络用户由现状岑河电信局出线覆盖;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通讯用户不断增长,本区电话、网络用户仍将由扩容后的岑河电信局出线覆盖。
&&&本区内邮政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1.0公里布置,在本区的安心北路、岑河镇电信交换局、桂花路和工业园区各设置1个邮政所。
2、电信网络规划:
&&&本区现状电话、网络用户由现状岑河电信局出线覆盖;随着本区和相邻区域的开发建设,通讯用户不断增长,本区电话、网络用户仍将由扩容后的岑河电信局出线覆盖。
&&&本区内邮政服务设施按服务半径1.0公里布置,在本区的安心北路、岑河镇电信交换局、桂花路和工业园区各设置1个邮政所。
3、移动通讯规划:
本区移动通信用户远期将达到6.7万门,规划在本区内建设15个至18个3G移动通信基站
(1)、安心北路东侧、岑沙路东侧单侧设置12孔。
(2)、民主街北侧、安心南路东侧单侧设置9孔;
(3)、桂花路北侧、幸福街北侧、天泽路北侧和各规划道路单侧设置6孔。
4、规划技术原则:
(1)、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线法,交接箱采用落地式布置在道路的两侧。
(2)、主干道上单侧布置12孔或9孔,次干道和各小区规划道路单侧布置6孔或3孔。
(3)、各主次道路按100米间隔设置公用电话。
规划在本区内布置的各类通信电缆、光缆采用管道沿道路侧埋地敷设。
&&&&&&&&&&&第十四章&&&镇区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
一、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1、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
镇区内现有南北渠、莲花苑渠等多条排渠以及多处水塘,水质不同程度的受到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的污染。
2)、空气环境
镇区内虽现有较多的工业企业,但污染性企业少,环境质量较好。
3)、声环境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少量的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4)、固体废弃物
城镇居民生活垃圾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沿路和沿渠、水塘等随意倾倒垃圾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总方针,以防为主,防治并重,力求在城镇发展的同时,逐步改善并保护好城镇环境。
3、环境保护目标
全面环境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整治,争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让环境保护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相适应,提高城镇现代化水平。
1)、水环境目标
城区内干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Ⅳ类标准值。
2)、空气环境目标
镇区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共分为2类,即一类区、二类区。二类区包括城镇和农村,此区域执行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一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期末,镇区噪声达到相应的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环境噪声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本规划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相关要求进行划分。
4)、固体废物治理目标
镇区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逐步推行分类收集,垃圾清运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4、综合环境区划
规划根据岑河镇区的功能分区,将镇区建设区域按三类环境保护区进行环境控制。
一类环境保护区:一类居住区、宾馆、文化旅游景区。大气环境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标准白天&,夜间&45dB(A)。
二类环境保护区:居民文教区、科研区、机关区、商业区。大气环境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标准白天&(A),夜间&50dB(A)。
三类环境保护区:工业区、仓储物流区。大气环境执行三级标准,噪声标准白天&夜间&55dB(A)。
5、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水污染防治措施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3)、声环境防治措施
4)、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5)、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二、环卫设施规划
1、现状及存在问题
镇区内现有少量垃圾收集点,主要是临主要道路放置的一部分垃圾桶和临一些次要道路修建的垃圾池,以露天堆放为主。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环卫设施设置比较欠缺,环卫结构尚未成立,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垃圾清运不及时,不全面,造成沿路垃圾遍布。尤其是主要商业街和市场周围地区垃圾沿路倾倒现象严重。
3)、市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需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4)、垃圾收集、清运系统有待提高和完善。
2、规划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城镇的原则,提高城镇环卫水平,建立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的城镇环境卫生设施,逐步实现城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把岑河镇建设成为整洁、卫生的文明城镇。
3、规划措施
1)、镇区生活垃圾人均指标为/日,生活垃圾总量60/日;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100%,处理率100%,粪便处理率100%。
2)、镇区公厕按常住人口人设置1座,在主要繁华街道公厕间距为400~500&米,在一般街道为800~1000米,每处公厕占地40~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50平方米,均为水冲式厕所。
3)、废物箱的设置应满足废物的分类收集要求,废物箱的种类与垃圾分类种类基本对应。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侧,间距按道路功能及人流密集程度设置:人流密集的公共建筑区域的街道2550米,干路5080米,支路80100米。人流量较大的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建筑、广场、社会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置废物箱。
4)、镇区设垃圾转运站2座,占地用地面积2500平方米;垃圾处理结合荆州市中心城区的垃圾处理厂处理。按照服务半径1千米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3处,每处占地不大于100平方米,收集后运送至垃圾转运站。
5)、健全环卫机构,在行政文化中心区设置环卫站,对镇区环境卫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逐步增加环卫用车。
6)、在两所保留的加油站及新设的加油站内附设洗车场。
7)、保持道路清洁、完好、畅通,道路两旁各种标识小品(包括广告牌)整齐美观,不得占道经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鼓励大家共同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保持城镇清洁卫生,提高城镇形象,创造城市名片。
第十五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一、总体原则及目标&
坚持&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的原则,以防御内涝自然灾害为重点,建设和完善以镇区为核心的各类防灾基础工程体系,加强防灾指挥系统现代化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城镇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镇整体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城镇安全。
二、城镇总体防灾要求&
1、城镇布局应避开地质灾害极易、较易发区,在地质环境较不适宜建设区内应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和内容。
&&&&2、城镇重要目标、市政公用设施相对分散布局,增加灾时应变能力。&
&&&&3、结合城镇公园、绿地、广场和学校运动场地建设防灾避难场所,确保避难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4、加强对危险品源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对于现状无法满足安全规范要求以及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对于城镇生产生活所必需的高风险设施,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管理。&
&&&&5、整合资源,成立全镇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全镇的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三、排涝规划
对镇区范围内现有的河道要清淤除障,保证水系畅通。提高全镇排涝防灾能力,充分发挥镇域内河渠雨水调蓄功能,重点加快排水泵站的建设,完善镇区排水管网设施,形成完善的排涝防灾安全设施体系。
四、消防规划
1、消防站:
消防站布局以接到报警分钟内消防队可以到达责任区边缘为原则。根据国家《消防建筑设计标准》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结合总体规划要求,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按每个消防队(站)责任区面积~平方公里计,规划设置二级普通消防站2个,规划消防站为消防指挥中心。
消防站内建筑按乙类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并按岑河镇设防烈度提高1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消防给水:
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城镇给水中要满足消防给水的需要。给水管网的管理要满足生产、生活和消防总用水量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可利用水面作为天然消防水源。主要道路按国家关于公用消火栓间距不大于米、管径不小于毫米、保护半径不大于米的规定设置,并设消防专用水井。
3、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与镇区内道路合用,消防道路的间距不大于米、宽度不应小于米,长度超过米的尽端式道路应设&米的回车场。
五、防震减灾规划
1、坚持贯彻&防灾为主,平震结合&的原则,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地址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调整改造主要地震次生灾害源,提高城市生命线工程的防震能力,形成完备的避震与疏散的防震安全体系。&
&&&&2、城镇地震按基本烈度6度设防。避震疏散场地根据疏散人口的数量规划,疏散场地与广场、绿地等综合考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避开次生灾害严重的地段,并具有明显的标志和良好的交通;②每一疏散场地不小于4000平方米;③人均疏散场地不小于2平方米;④疏散人群至疏散场地距离不宜大于500米;⑤主要疏散场地应具备临时供电、供水和卫生条件。
3、生命线工程和重要抗震设施(包含交通、通信、供水、供电、能源等生命线工程以及消防、医疗和食品供应等重要设施)应进行统筹规划,除按国家现行的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道路、供电、供水等工程采用环网布置方式;②镇区人口密集的地段设置不少于4个出入口;③抗震防灾指挥机构设置备用电源。
4、对生产和储存具有发生地震次生灾害可能的物质的地震次生灾害源,包括产生火灾、爆炸和溢出剧毒、细菌、放射物外泄等次生灾害的单位,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对次生灾害严重的,应迁除镇区和村庄;②对次生灾害不严重的,应采取防止灾害蔓延的措施;③在镇中心区和人口密集活动区,不得有形成次生灾害源的工程。
&&&&5、加快对旧有保留建筑的抗震改造,加强对农村私人建房抗震知识的宣传,提高低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六、地质灾害预防规划
1、防治地质灾害,实行预防为主、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2、对地质灾害应当实行动态监测。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须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从事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各种活动。
3、地质灾害治理责任,由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界定。治理责任人拟定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当符合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规范,按规定的程序报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七、城镇人防建设规划
1、人防建设方针
1)、本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
2)、人防管理机构体制的建设要平战兼容。必须是既能管理和指挥战时人民防空,又能管理和指挥平时城市防灾。把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的任务溶于一身,拓宽工作领域,成为城镇综合性防灾应急指挥管理部门。
3)、人防队伍建设要专、群结合,平战结合,在现有群众性防空队伍的基础上组建适量精干的专业性的人防队伍。保证战时防空和平时防灾应急抢险使用。
4)、人防通信建设要平战结合。要把解决各级政府领导机关指挥战时人民防空和平时城镇防灾,以及日常办公需要结合进行,充分发挥人防通信设施和人员的作用。
5)、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要体现平战集合的思想。
2、人防工程建设标准
2030年远期镇区规划人口为10万人,确定战时疏散人口为城镇人口的60%,战时留镇人员比例为40%,则留镇人员为4万人。按人均1.5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共需要人防工程面积60000平方米。
3、防空工程设施的布局要求
1)、避开易遭到袭击的重要军事基地,如军事基地、机场、码头。
2)、避开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单位和设施,控制距离应大于50米。
3)、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储罐,距离应大于100米。
4)、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宜大于200米。
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年限及规模
近期建设年限为年,规划人口为2.4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308.27公顷,新增城镇建设面积115.2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8.45平方米/人。
二、规划原则
1、集中紧凑发展原则
近期建设遵循紧凑城镇布局结构原则,坚持集中成片开发为主,开发一片、完善一片,避免城镇内零星分散开发和各自为政。
2、远近结合的原则
近期建设应考虑城镇的长远发展,坚持按照城镇合理的布局来组织城镇近期建设区的开发,避免急功近利,不利于城镇长远发展的建设行为。
3、可操作性原则
发展计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量力而行,建设量与地方的财政条件符合,充分利用现状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尽量避免拆迁。
4、外延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近期建设规划在引导新区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老城区的用地调整,使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结合,形成完整的布局&。
三、近期发展方向
近期建设主要依托老城区,以安心路和民主街为发展轴线,发展两侧用地。主要以填补老镇区中心与工业用地之间的空缺为主,适当向东发展。
四、近期建设重点
1、加强老镇区的用地调整和危旧房改造,逐步搬迁污染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将农业生产用地予以置换,配套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
2、做好主要道路的沿线街景整治,强化特色,展示城镇独特形象。
3、突出道路网络的建设,拓宽主要道路,改善路面质量,完善道路系统,强化城镇沿道路框架良性发展;增加社会停车场,全面改善交通环境。
4、加强绿地的培育与建设,形成开敞空间,丰富城镇空间形态,改善人居环境。
5、加强工业园区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镇的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继续推进三期工业园的建设。
五、近期建设主要内容
1、居住用地
对现状房屋质量较好的居住片区,进行环境整治,改善交通条件;房屋质量差的居住片区,着手进行危旧房改造,通过用地调整,使零散居住用地成组团发展。
新规划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岑河两侧。
2、生产设施用地
对老镇区内部的工业用地予以调整和置换,搬迁到北部工业区,形成完整的工业区。继续按照三期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
3、公共设施用地
1)、行政办公用地
启动镇政府的搬迁计划,将一些零散的、环境简陋的行政办公机构逐步搬迁至行政办公中心统一办公。
2)、商业用地
整合现有的商业用地,提高现状商业设施的档次和规模,结合禾都米业的置换提升镇区的商业品质,形成商业中心。改造现有的菜市场,扩大用地范围,改善购物环境。
3)、文体科技用地
完成医院北侧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道路广场用地
对现状道路进行断面完善,改善路面质量;规划主要建设集镇的框架道路,加强镇区的工业园的道路配套建设。
包括岑沙路南段、16#路等主要道路,以及居住片区内部的支道,建设完成医院北侧停车场,岑沙路南侧停车场。
近期加大对集镇进行绿化建设的力度,主要完成各道路绿化,中学南侧的公园,老岑河的水环境整治及两侧的绿地的培育与建设,同时完成工业区与中心集镇区的防护绿地的建设,改善集镇的环境质量。
6、市政基础设施
扩大现状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建设集镇二级普通消防站,配套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垃圾转运站,增加垃圾收集设施和公共厕所。
第十七章&&实施规划的建议与管理措施
一、规划实施的建议
1、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城镇生态廊道,隔离绿地和各类禁建区的规划管理,严格实行城镇&绿线&管制制度,要围绕建设园林卫生城镇的目标,以岑河城镇风貌规划为依据,根据岑河城镇环境和布局特点,编制专门的城镇景观规划。
2、对于建成区的建设应采用&疏解旧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方针,疏解旧城,促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城镇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避免反复开挖、重复建设。
3、加强城镇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健全与《城乡规划法》所赋予的法定职能相适应的城镇规划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提高人员素质,熟悉、掌握城镇建设规划内容和有关的城镇规划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本规划进行管理。
二、规划管理措施
政府、政府各部门必须严格遵循本规划,努力把城镇建设好,管理好。规划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本规划,遵守和服从本规划。
强化城镇建设宏观控制,进一步深化规划,在本规划指导下,加强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及管理程序,努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规划管理质量。
本规划划定的城镇公共绿地、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必须严格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变其用地性质。
宣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荆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广泛深入宣传本规划,增强各级领导和全镇人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划意识。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完善法规体系。依法进行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格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保证本规划的落实。
附表一:岑河镇区用地一览表
现状(2011年)
近期(2015年)
远期(2030年)
人均(/人)
公共设施用地(C)
行政管理用地(C1)
教育机构用地(C2)
文体科技用地(C3)
医疗保健用地(C4)
商业金融用地(C5)
集贸设施用地(C6)
生产设施用地
仓储用地(W)
对外交通用地(T)
道路广场用地(S)
道路用地(S1)
广场用地(S2)
工程设施用地(U)
公用工程用地(U1)
环卫设施用地(U2)
防灾设施用地(U3)
绿化用地(G)
公共绿地(G1)
防护绿地(G2)
合&&&计(规划总用地)
附表二:岑河镇区规划道路一览表:
安心(南、北)路
【关闭窗口】
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人民政府主办
支持:沙市区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沙市区岑河镇桂花路  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市区人社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