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人教版中考语文试卷期中试卷的作文是什么? 各位大侠,拜托了!

您当前所在位置: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拼出水平。(8分)
nu& y& zhēng r&ng du&n li&n fěi cu&
( ) ( ) ( ) ( )
kǒng b& y&n j&n ch& chuāng chōu yē
( ) ( ) ( ) ( )
二、火眼金睛。(共10分)
1、&虚&在字典中,查部首( ),解释有:a、空虚(跟&实&相对) b、徒然,白白地, c、空着 d、虚假,不真实。 e、虚心 ,理解下列&虚&字的不同意思,并选择序号填空。(5分)
虚度年华( ) 座无虚席( ) 弹无虚发( ) 虚张声势( )
2、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兜&字第七笔是( ),查音序是( )。(1分)
3、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画上& _&,在后面括号中改正过来。(3分)
莫名奇妙( ) 坐无虚席( ) 捕天盖地( )
语重心常( ) 养尊处忧 ( ) 安然无羔( )
三、精彩回放。(8分)
1、过去的日子如( ),如( );我留着些什么( )呢?我何曾留着些( )?
2、一儿曰:&(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 )?&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或( )或( )。
4、( )不是无情物,( )更护花。
至今不会天中事,( )。
5、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 ),我应该在( )!
四、积累运用。(8分)
1、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会想起这样的名句: 。
2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3、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地反抗。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五、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1、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2、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3、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六、阅读鉴赏。(25分)
(一)要善问
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人们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不是没有道理。学问学问,学要肯问。
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学既不可缺,问也不可少。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在学中发问,在问中求学,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要得&学问&,不仅要肯问,还要善问。学习犯难不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要问的准,问得深;因为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在文中用&&&&&标出。(2分)
2. &问&有什么好处?&问&要注意哪三个问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什么叫&善问&?&善问&德要领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2分)
解释:①然:_________________ ②所以然:_________________
5.&问&是学习中的小窍门,请写两则关于此方面的格言警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免费而珍贵的礼物
多克是一个信差,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鼓励性的话。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留给他们一张小纸条,告诉他们&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要笑口常开&,&别再烦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克因为年龄太大而没有入伍,但他自告奋勇到野战医院做了一名志愿者,协助医院救死扶伤。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在医院的墙上写了一句话:&没有人会死在这里。&他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医院的人说他疯了,也有人认为这句话无伤大雅,不必擦掉。那句话一直没有人去管,就一直留在了那面墙上。后来,不但伤员,就连医生、护士包括院长,都渐渐地记住了这句话。
伤病员们为了不让这句话落空而坚强地活着( )医生和护士为了这句话尽力给予病人最精心的医治和护理( )这个医院变成了一个坚强的医院(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盼望和坚毅的表情( )//
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个免费却珍贵的礼物。它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1.根据上下文,理解带点的词语。(2分)
突发奇想:
微不足道: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分)
3.文中&免费而珍贵的礼物&是谁送给谁的?起到了什么效果呢?(3分)
4.短文已经分段,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2分)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也送一份&免费而珍贵的礼物&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把它写下来吧。(3分)
我的感想:
我的&礼物&:
七、作文擂台。(精彩二选一)(35分)
以下内容,任选一题。书写工整,字数在500字以上。要求表达真情实感,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别字。
1、读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你一定被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伟大人物感到自豪。请你写一篇读后感。把真实感受写下来。
2.最美丽的 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答案(仅供参考)
一、 挪移、蒸融、锻炼、翡翠、恐怖、严峻、橱窗、抽噎
二、1、虍 b\c\a\d
3、(其)(座)(铺)(长)(优))(恙)
三、1、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痕迹、游丝样的痕迹
2、日期初出大如车盖、远者小而近者大呼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活官材、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四、1、只有勇敢镇定的人才能遨过黑夜,迎来光明。
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沉重、沉着、沉默、沉痛
五、1、日子闪过
3、父亲坚决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许多人在学习方面的重要体会是:不仅要肯问,而且要善问。
2、学常有疑,问则可解疑。解其一疑,便长一智。
不因疑难细小而忽视问,不因问题&浅易&而不屑于问,更不因怕失身份而耻于问。
3、学习犯难不急于问人,要先问己,后问人。问己,应反复思考;问人,会受到启发。问,要问的准,问得深
4、然:答案 所以然:得出答案的过程、原因
2、,。,。
3、多克送给医院里的人,作用是鼓励别人
4、在&二战&期间,多克自告奋勇地当了志愿者,他在医院的墙壁上写下激励所有人的话语,鼓励大家坚强地生活和工作。201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的作文会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201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的作文会是什么?
201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的作文会是什么?
这个不会固定的,因为每次题都不一样,PK作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背一些好词好句,什么“龙头豹尾”之类的,小学五年级不难不难,只要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绝对是高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来稿请惠寄!
河北省唐山一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卷Ⅰ (23分)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每小题2分,计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聒噪(guō)&&& 提防(tí)&&&& 创痛(chuāng)&& 雕栏玉砌(qì)
B.谄媚(chǎn)&& 譬如 (bì)&&& 畜养(xù)&&&&&&&踉踉跄跄(qiāng)
C.门槛(kǎn)&&& 艨艟(tóng)&& 天堑(qiàn)&&&&&残羹冷炙(zhì)
D.鞭笞(chī)&&& 伺候(cì)&&&& 戛然(jiá)&&&&&&弃甲曳兵(y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湮没&&& 泊品&&&&&&& 走投无路&&& 惴惴不安
B.国粹&&& 明察秋毫&&& 义愤填膺&&& 优柔寡断
C.走一趟& 苍海桑田&&& 计日程功&&& 相辅相成
D.诡密&&& 汗涔涔&&&&& 和颜悦色&&& 鸠占鹊巢
3.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2分)&&&&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⑤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⑦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
⑧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②③⑦&&&&&&&&&&&&&& D.①⑥⑧
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不然,籍何以至此?&&&&&&&&&&&&&&&& 今日之事何如?
B.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给供职如郡县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此亡秦之续耳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有些引进版图书的翻译质量很差,艰涩难懂,文理不通,甚至连基本的语句通顺都难以做到,令人不忍卒读。
B.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建国初随丈夫回到江西老家,当地的条件极为艰苦,她却安之若素,在农村教书几十年,并为乡亲们办了很多好事。
C.YouTube在网络视频领域拥有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数据显示,YouTube占据了44% 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站。
D.一些贪官入狱后,铁窗之内,玩起了出书,但从所写的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借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凤毛麟角。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在加拿大,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多是硬皮精装,课本内容几乎多年不变,书本循环使用,真正体现了低碳环保理念。
B.有报告指出,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以使吸烟人数减少4900万,避免大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而死亡。
C.古往今,在蜀道上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
D.自从越南媒体公开报道中越舰船在西沙发生激烈冲撞以,使越南的中产阶级和投资机构陷入了巨大的恐慌。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③④①②⑤&&&&&&&&&&&&&&&&&& B. 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②⑤③&&&&&&&&&&&&&&&&&& D. ④①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B.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C.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D.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被处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卷Ⅱ&& (127分)
11.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10分)
(1)吾特苦之耳,今复之。(5分)&
(2)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5分)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1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是有,&&&&&&& ,&&&&&&&&&&&& ,&&&&&&&&&&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4)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淤塞与疏浚,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作用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都会莫名地生起乡愁。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越浓。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 (选自《华夏地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运用联想,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E.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6分)
(4)作者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请根据文意概括“优哉游哉”是指怎样的生活,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6分)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17.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的多场豪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澳洲的一位动物学家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两只猴子。一只壮硕无比,一只瘦小羸弱。他把它们分别关在两只笼子里,每日精心喂养,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一年后,大猴子莫名其妙地死掉了。为了不中断研究,他又让人从巴西带一只,这只比死掉的那只更大,可是不到半年又死了。为了弄清原因,他对两只猴子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可是从头到尾都未找到原因。  后,他重返亚马逊河,对那儿的猴群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凡是体大健壮的猴子,人际关系都比较好。其他猴子弄到食物时,它们总能分享到一份。但是这类猴子很少能静下,它们一有空就在猴群中穿梭,与其他的猴子追逐嬉闹。然而,这类猴子一旦被捉住,却很少能活过一年。那些喜欢晒太阳和闭目养神的猴子则不同,它们由于不合群,因此很少能分享到其他猴子的食物,这类猴子长得都比较弱小,但它们被捉住后却可以活下。  这位动物学家思考良久,悟到猴子和人类世界是如此类似。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解析:A“提”应读“dī”;B“譬”应读pì;C“艟”应读“chōng”】
2.B【解析:A泊―舶;C苍一沧;D密一秘】
3.C【解析:①②③⑦中,“乃”为副词,表顺承,译为“才,于是就”;④中,“乃”字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⑤中,“乃”为副词,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⑥⑧中,“乃”字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4.C【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倒装句,B项为被动句,C项前一句为定语后置句,后一句为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
5.B【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A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与语境不合;C项属误解词义,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此处应用“无可争议”;D项属褒贬误用,风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6.A【解析:B项否定失当,“避免”和后文的“不”构成双重否定,和原意不符。C项搭配不当,“人”不能“凝结为文化景观”,主语承前省略必须省略前句主语,非宾语“故事”。D项主语残缺,去掉“使”。】
7.D【解析:③与其他句子时间不同,应当区别开;①和②联系更紧密,“论语”和“成仁”联系,“孟子”和“取义”联系; ⑤和③联系更密切,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孟子师承孔子,所以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8.A【解析:舍:安排住处】
10.C【解析:淮南王不是被处死的,而且他最后也有悔意。】&
11.①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的。(“特”“苦”“今”“复”每词1分,句意1分。)
②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考”“发”“馈”“弃市”每词1分,句意1分。)
12.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13.运用了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两点1点1分,或答“拟人”也给1分)。(2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姿态迥异的自然之景抒发感情,(2分)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
15.(1)E A B【解析:E项3分,A项2分, B项1分。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开篇运用联想”说法不严谨,除此之外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C项,“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理解错误,从原文看,“桨声帆影的消失”意味着河流功能的失去。D项,文中无此意。】
(2)【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第④段内容看,作者对一北一南的长城与运河作了对比,既有地理位置的比较,又有历史沿革的比较,其结果是一个仍让世界迷恋,一个已退出历史舞台。本篇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大运河,很显然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感情,并为下文的叙写作铺垫。】
答案:第④段把运河与长城的特点进行比较,强调了大运河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性(2分);又把二者今天的情形进行了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今天大运河衰落的遗憾与惋惜之情(2分);为后文对“运河文明”的叙写作好铺垫。(2分)
(3)【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此题,必须理解“流淌千年的乡愁”这一标题的含义。“流淌千年”是指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以及它所起的作用,“乡愁”则意味着对其衰落感到失落。把两者结合起,根据文意答题即可。】
答案:因为大运河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交通、城市、军事等起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灿烂辉煌的运河文明,而这一文明在今天衰落了,让人留恋的同时又满怀惋惜遗憾(3分);“大运河”的衰落也代表着一种延续千年的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让恬淡闲适、与自然相融的诗意生活不再,令人惆怅失落(3分)。(意思对即可)
(4)【解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原文第⑩段,作者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可见,“优哉游哉”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忙碌之余欣赏自然风光的惬意生活。由此,我们可以联系现实,现代人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者一味追求金钱,而忽视了享受生活,无福消受这种生活。针对这一现实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
“优哉游哉”是指放慢生活节奏,与自然相亲相近,能够欣赏、感受自然之美而获得心灵愉悦,使心灵受到滋养的一种诗意的生活。(3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社会,竞争越越激烈,学生为繁重的学业所累,上班族为工作、生存所累,老年人为养老所累,因而无福消受这种惬意的生活。生活不光是奋斗、拼搏,或是受苦受难,生活还应该是一种享受――自然的享受,爱的享受,艺术的享受。要珍惜人生的现在式,让生活节奏慢一些,明丽一些,潇洒一些。(联系实际2分,思考和体会3分)
16.第一,语音发送便捷(原答案:语音的快捷性);第二,用户真实私密有用(原答案:用户的真实性);第三,功能更实用(原答案:功能的实用性)(每点2分)
17.(1)“笑纳”改为“收下”。(1分)&&&&&&&&&&&&&&&&&&&&&&&&&&&&&&
(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1分)& “府上”改为“家中”。 (1分)
(3)“光顾”改为“游览”。 (1分)
(4)“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1分)
18.作文立意参考: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是一种灾难。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就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砍下他的头。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朝中跪伏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无官爵的男子组成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皇上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的。”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我哪里还能勇猛!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于是绝食身亡。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袁盎说:“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皇上说:“怎么办好呢?”袁盎回答:“只要斩丞相、御史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打开囚车封门给他进食的人,一律处死。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上一份资料: 下一份资料: 没有了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英语中考试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