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啊!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将采取有力措施合理调整分配收入,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消费的前提与收入有关,从经济循环的角度看,收入对投资与消费的影响巨大,如果收入没有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的同步增长关系,那么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
  从统计数据看,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并未随经济的增长而同步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整体经济仍处于较快上升时期,这为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要抓住这个历史赋予的难得机遇,廓清发展思路,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努力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
  收入、消费与GDP的关系存在“四大不协调”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无论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统计数据观察,还是从近几年经济较快发展的近几年统计资料看,均显示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不同步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和2.7个百分点。年,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和3.9个百分点。
  第二、收入增速偏低使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
  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直接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198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由1981年的32.5%提高至2009年的47.7%,消费率由67.1%下降到48%。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为20%-30%左右,消费率一般为70%-80%左右。由于消费与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必然走低。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量、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三、收入增速偏低使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
  19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增速长期慢于GDP增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年GDP年均增长15.3%,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8%,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速差距多达2-3个百分点。不仅居民消费总量增速缓慢,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更加明显。按不变价格计算,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长12.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年均增长8.9%,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比GDP增长分别低2.1个和3.5个百分点。
  第四、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近几年我国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居民间收入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高低收入组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中,最高10%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826元,人均消费支出29004元;最低10%收入组为5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为4900元。不同收入阶层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达8.9:1,高、低收入组的消费支出比达5.9:1,表明高低收入组之间的收支差距仍然较大。这种现象说明中大量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不高,消费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需拉动力,造成消费率低位徘徊。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1985年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8:1,1994年达到顶峰,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6:1,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达到新的谷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7:1,小于改革开放前的水平。1997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加速扩大,2001年突破历史最高点,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2002年继续扩大到3.11:1,2009年扩大到3.33:1。
  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带来的负效应不容忽视
  形成长期以来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但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如果居民收入上不去,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产能闲置、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肯定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防止投资过热,另一方面要设法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第二,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收入水平不高导致消费率偏低,而消费率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第三、收入偏低容易形成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使潜在大市场难以持续扩张。
  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产业间、地区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而收入的分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消费需求的多样化,表现为不同收入的社会阶层具有很不相同的消费需求偏好和购买能力。因收入和财富占有状况的巨大差异,富有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实际生活状况的反差较大。一些人生活富足奢华甚至奢侈糜烂,而另一些人则仅能维持温饱。这种分化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第四、收入水平不高可能会延缓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会明显加快,但如果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则会延缓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速度,容易减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总之,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启动有效需求;地区间收入差距和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总体经济有不良影响;收入差距的拉大将导致经济增长的过度波动。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还可能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影响消费的扩张,加剧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近年来,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今后几年要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因此,要抓住历史契机,在居民收入增长的目标取向、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分配格局和政府职能转换上做出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协调加快发展。
  一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二是要细化个人收入调节税级率。调整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起征点, 细化调节税级率,使之既体现了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又体现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因此,应当为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高收入者的纳税比率,更有效的发挥个人收入调节税的杠杆作用,达到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
  三是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解决投资率长期过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压缩投资,而在于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不断扩大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在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关系趋于合理。
  综上所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级党和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问题作为一项更加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使人民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形成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和良性互动。
作  者:&&&&出  处:经济类别:库  别:中经评论子库
& ()& ()& ()& ()& ()& ()
版权所有: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试题分析:我国居民手中的余钱增多,储蓄存款不断增长,而居民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经济的发展,故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使得居民收入增多,A正确;B不是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因;CD不是根本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根本原因。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 534亿元,比上年未增加10 967亿元。我国储蓄存款余额得以较快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中央银行不断加息 B、储蓄存款风险最低
C、银行服务意识增强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6届海南琼海市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多&&&&&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
D、为了保证资金安全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单选题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多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储蓄存款都能获得利息D.为了保证资金安全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投资和消费占GDP比率的比较
发展中国家
注: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72%。2006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储蓄余额近16万亿元人民币。
材料二:中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当前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在加剧。
材料三: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信贷消费对广大农民仍可望不可及,近十年来,县城和农村的消费品市场增速比城市低5至8个百分点。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尚未完善,至06年底全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由于近期支出存在不确定性,人们只好在近期扩大储蓄以规避可能的风险。另外城乡居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现象严重,耗费了大量积蓄。
材料四: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低水平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剩、经济运行过热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及时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专家指出,此次调控是预防性调控,是“点刹车”,即局部问题有所显露,还未演化为全局性问题时就及早动手,并根据经济运行新阶段的特点,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中央财政在调控时双向使劲、冷热兼治,既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均衡发展。总之,中央财政就是在“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上做文章,即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国债与赤字,防止经济总量失衡,同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发挥了公共财政在宏观调控中主力军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结合材料三谈谈应如何解决。
(3)结合材料三,说明财政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人民财评:居民收入倍增 关键还在与经济增长同步
  十八大报告认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报告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其中包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都要翻番,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步增长,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实而提出的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回顾 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近10%,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3.36%,但中国居民消费支出所占GDP比重却不升反降。
  这是因为,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收入主体结构中,国民收入在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而城乡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连续下降。比如在年间,考虑到非预算收入,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占比重由24.25%上升到30.48%,企业所占比重由9.88%上升到15.82%,而居民所占比重从65.87%下降到53.3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格局还有所加剧。
  收入决定支出。在政府和企业获得高收入增长的条件下,势必会将较多的资金用于投资,从而加剧产能过剩的矛盾。如果不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的目标就无法变成现实,居民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还有可能继续下降,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就无法化解。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是经济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让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需要更新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制度设计,需要扎实细致的工作。
  一是需要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避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过多地占有公共权利、公共资源,由此侵蚀城乡居民的利益空间。
  二是需要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加大民生投入。在财政支出方面,按照国际可比的全口径,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部分依然超过50%。因此,面向未来,在大财政的理念之下,中国财政有实力逐步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同步实现“国富”与“民富”。比如增加政府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支持力度。
  三是需要重视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我国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在改革开放以来有大幅度提高,但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这就需要对投资走向进行引导,因为各种投资是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运行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容易受到青睐,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被冷落。同时,增加农民在土地要素分配中的受益程度。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四是需要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必须看到,以往在企业与劳动者关系上,为了追求GDP和财政收入,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利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偏袒资本,“亲商不亲工”,加之由于法制不健全,工会职能缺位,工人的基本权益无法得到制度保障。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平衡好企业与劳动者关系,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迫切要求。
  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也在制定之中。通过政府、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共同努力,居民收入赶上经济增长步伐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出处:人民网】
更多关于人民,财评,居民收入,经济的资讯
google提供的广告
-----------------
-  [ 京公网安备08号 ]  [ ]  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Copyright 中国养老金网-北京贝恩克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4发现相似题(1)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总量(GDP)快速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落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远低于经济发展的增幅。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之所占比重更加合理。③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情境假设:201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小张将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
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总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的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0年内蒙古元宝山二中2011届高三补习班阶段测试文综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26分)2011年,假设小张成为新当选的全车人大代表。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表一&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情况&&&&&&&&&&&&&表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简单总结。(4分)(2)小张在起草提案前调研时,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他决定向人大提交一份解决该社会问题的提案。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帮他在提案中列出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一些有效措施。(11分)(3)材料二中,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11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
题型:综合题
情境假设:201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小张将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表一 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情况&&&&&&&&&&&&&&表二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年份GDP(亿元)197836002009335353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农村197815106862009171755153&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材料三:在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提交大会并审议通过。小张对该修正案投了赞成票,他认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可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从程序上看,选举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总结。(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的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6分)(3)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东莱芜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政治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表一: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情况年份GDP(亿元)20103979832011462000&表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年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农村20101910959192011239796977&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超过9%和7%。(1)表一和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8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超过9%和7%。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9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居民户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