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走一公里要用多少时间?

1.今天,你「户外」了吗?

从一小部分人的专属“游戏”,到人人皆愿参与的休闲玩法,后疫情时代为“户外休闲” 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过去,“户外运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近年来, 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变得更加“平易 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新时期的户外可以轻 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甚至每一天。

关于户外休闲的参与人群,马蜂窝数据显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众多户外潮流项目的发 源地,二者以 65% 的比例引领着户外休闲的风向。二线及三四线城市近年来增长势头明显, 占比之和达到 35%,这一部分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我们看到,90 后们开始扛起鱼竿去征 服江河湖海,骑行也可能仅需一辆共享单车,就可自由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一线、 新一线城市兴起,到如今二三线城市迎头赶上,“户外休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活动。

“微度假”的风行也让身边的户外场景被利用得淋漓尽致,以往需要奔赴海边,或在专业 的训练水域才能玩到的桨板,如今成为身边护城河中的一道风景线。露营的帐篷也从森林、 沙漠、草原搭到了城市周边。在年轻人们的新户外观念里,拥抱自然、放松身心、尽情享 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才是第一要义。

户外场景的拓展为户外休闲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样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有 限的身边空间开发出无限的新鲜玩法?如何吸引零基础的运动“小白”积极参与其中?随 着飞盘、陆地冲浪、腰旗橄榄球等新兴潮流运动的崛起,旅游从业者们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解决方案。

本报告对户外休闲人群画像、户外活动的发展变化、热门玩法等相关旅行玩乐大数据进行 梳理及分析,展示“户外休闲”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新时代的“新玩法”提供有效参考。

2.户外休闲进入 「全民时代」

新时期的户外——更简单、更休闲

两年前,提到“户外”这个词,大多数时候是与专业运动联系在一起——徒步、 登山、骑行等对体力及装备要求较高的户外极限运动就是大家的所有想象。但 随着“微度假”等旅行玩乐形式的盛行,追求新奇和个性体验的年轻一代为户 外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以往高门槛的户外运动和如今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的户 外休闲,都可以称之为一次完美的户外体验。

大城市的年轻人最爱户外休闲

90 后新青年:户外活动“弄潮儿”,占比 44%

爱玩会玩的 90 后和 95 后新青年不仅是微度假的忠实拥趸,也是众多户外休闲活动 的潮流引领者,两者占比达到 44%。80 后作为亲子客群的主要构成部分,以 41.6% 的比例成为户外休闲活动的第二大群体。

户外休闲对女性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在传统的登山、徒步穿越等户外项目中,男性参与者比例稍高于女性,而如今的户 外活动,女性则以 66% 的绝对优势占据主导。她们不仅乐于参加精致露营、桨板 瑜伽、郊野徒步等休闲活动,对飞盘、腰旗橄榄球、棒球等竞技型的潮流运动的参 与同样十分踊跃。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引领潮流,二三线城市迎头赶上

马蜂窝关于客源地的数据统计显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是众多户外潮流项目的“发 源地”,二者以 65% 的比例引领着户外休闲的风向。二线及三四线城市近年来增长 势头明显,占比之和达到 35%,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渐成鼎足之势。

可以和志同道合的友伴分享快乐, 也可以拖家带口共享温情时光

41.1% 的年轻人选择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户外玩乐,各类运动在户外休闲活动中所占 的极大比重,决定了他们更愿意和拥有相同兴趣圈层的同学或朋友一起乐在其中,亲 子家庭以 27.4% 的比例位列其后。

户外从娃娃抓起——玩法与品质并重的亲子户外

疫情之后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使得年轻父母的“遛娃观”发生了巨大转变, 亲近自然取代了看动画片,户外运动取代了课外辅导,这些都成为了家长们的新习 惯。数据统计显示,马蜂窝站内近一年以来亲子户外相关内容量较之上年同期增长了 47.8%,同城社区活动中的亲子类户外活动同样报名火爆、一票难求。

安全、高性价比的户外体验是带娃父母的首选

与上年同期相比,近一年, 元消费区间的亲子客群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6%, 元消费区间的亲子客群数量较上年同比增长 4%。年轻家长在亲子户外项 目的选择上并不盲目,除了将安全保障和活动品质放在首位,也更关注知识性与趣味 性,并将性价比作为重点考量的要素。

3.户外「弄潮儿」 都在玩什么?

从“荒野求生”到“精致享受”

适合城市的精致露营真正进入了国民视野。露营场景从山林、沙漠、草原来到了城郊 的湖畔、树林甚至是城市里的公园,露营的目的也从类似“野外生存”变成了周末短 暂逃离都市的休闲放松。 触手可及的体验让露营成为名副其实的户外“顶流”。截至 2022 年 6 月,马蜂窝站内“露 营”相关内容发布量已经连续两年同比增长 150% 以上。

可“平价”可“奢华”,提升“氛围感”的装备不断增加

露营消费可以称得上“丰俭由人”,在大自然的治愈力之下,即便没有高级的帐篷, 简单的天幕装备也能让人自得其乐。数据显示,千元以内的平价露营是绝大多数消费 者的选择,另一部分精致玩家或是“装备党”则愿意花大价钱升级装备,灯串、充气 沙发、投影仪、手冲咖啡用具等提升“氛围感”的物品也让他们乐此不疲。

体验至上,“躺平”之余还要玩得尽兴

经过两年多的蓬勃发展,露营在中国仍旧稳坐后疫情时代户外活动头把交椅。马蜂 窝对露营消费决策因素的调查显示,“营地位置”以 86.1% 的绝对优势成为影响露营 消费对的首要因素,“交通”以 61% 的比例紧随其后。值得关注的是,“特色体验” 以 52.3% 的比例超过“配套设施”等条件,成为了影响露营消费决策的又一重要 因素。 年轻人对“新玩法”的追求促使露营产业不断进化,露营 + 飞盘、露营 + 桨板、露营 + 徒步等特色体验逐渐成为营地标配,单纯的露营已经成为过去式,对于他们来说,“露 营”的尽头是“露营 +”。

后疫情时代的徒步“飞入寻常百姓家”

徒步新印象:门槛降低,全民参与

报告的“徒步”部分,由马蜂窝与国内极具影响力的户外资讯、 旅行、装备一站式 平台“徒步中国”合作完成。 根据其数据洞察显示,从专业人士参与的野外登山或是穿越徒步,到全民参与,低门 槛且能够混搭多种玩法的休闲徒步,徒步概念在大众认知中的转变带来了参与人数的 不断攀升。在马蜂窝 APP 中,2021 年徒步相关内容量较之 2020 年增长达 101%。

90 后、95 后一线城市青年引领徒步热潮

徒步中国数据显示,近年来徒步人群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90 后、95 后逐渐成为 徒步活动的参与主力。城市休闲徒步客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大 多建有完善的步道,可供徒步的城市公园及周边景区资源丰富,市民可以利用周末或 是其它闲暇时间,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曾登上马蜂窝“2021 中国新秘境”的福道、 北京雁栖湖西山步道以及广州的云路,都是深受当地年轻人关注的城市步道。

“艰苦跋涉”占比有所下降,年轻人徒步享受两不误

马蜂窝数据显示,2021 年,人均 中高消费区间的徒步客群占比较之 2020 年增长达 60.7%,其中 消费区间的客群比例涨幅超过 100%。 “徒步中国”也在对徒步客群的调查中发现,年轻一代参与者不再把徒步当作一次 “苦行”,他们对活动的品质要求日渐增高,会在行程中选择相对舒适的食宿环境, 也愿意为更专业的装备买单。

专业场景和休闲场景各得其乐

徒步之所以能够成为全民参与的户外休闲新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圈层的人 都能从中获得满足感。从马蜂窝用户的偏好来看,徒步玩家希望通过征服山地等 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感,对装备和专业水平均有较高的要求;而对“非 专业人士”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或是探索城市角落的一种 轻松方式。

以“徒步中国”为代表的专业机构主要以组织经典线路徒步为主,2020 年以前, 山地线路占比高达 95%。2020 年之后,这部分线路占比在疫情影响下降明显, 相对的,决策成本低,行程时间短,相对轻松的东部地区徒步线路,以及城市休 闲徒步“异军突起”,成为了人们户外休闲活动的主流选择。

徒步活动对环境因素要求不高,几乎每个季节都有适合徒步的线路,“徒步中国”等 专业组织会“因时制宜”设计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无论景色还是体验度 都是最好的。 “徒步中国”的洞察显示,春秋两季是传统意义上的徒步最佳季节,各地的景色和气 候在这两季达到最佳,为徒步凭添不少乐趣。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贵州为代表 西部及西南地区是暑期的徒步热门地区,领略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可避暑。冬季徒步主 要集中在温度适宜的东南部地区或是海拔 米的西部山地。高海拔地区冬 季白日阳光温和,徒步旅行者能够在体感温度上达到绝佳的平衡。

骑行的魅力:或休闲,或运动

本报告的骑行相关内容,由马蜂窝与中国专业的视频自行车媒体 CLUB100 共同合作。 骑行,是一种很好的集运动、休闲和文化于一体的潮流体验。在国内,共享单车的出 现,是骑行“复兴”的重要标志。最初,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上班族从地铁站、公交 车站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或是短程的城市穿梭问题。逐渐地,大家对骑行的 接受度越来越高,更多接驳方式开始考虑骑行。比如,周末去博物馆打卡、去网红店 吃早午餐,年轻人都愿意选择骑行的方式。

CLUB100 创始人邹成认为,目前,北京和上海仍然是骑行运动的重镇,这与城市发 展水平直接相关。骑行主要是休闲和运动两大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骑 行成为年轻人选择更多的出行方式,甚至会购买上万元的专业骑行自行车出行。与此 同时,另一类人群也在增多,这类人群将骑行作为运动用心钻研,每天或者每周有固 定的时间专门用来骑行。 马蜂窝旅行玩乐大数据显示,2020 年至今,平台上关于骑行的数据已经增长 108%。

在马蜂窝的新玩法中,骑行也是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马蜂窝“周末请上车”同 城活动在北京、成都和贵阳均举办过城市骑行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们 的活动提供专业车辆和领队,既可以在城市骑行,也可以把大家带到郊区穿梭在 林间小道,这是城市青年减压的好方式。”

以英国经典折叠单车品牌 BROMPTON 为例,原装的 Brompton 产量少,价格高, 2020 财年,Brompton 在中国的整车销量相比 3 年前翻了 10 倍,从每年的几百 台卖到了几千台,疫情后,其在中国的销量大概占总销量的 10%。“如果不是疫 情限制了产能,可能会卖得更多。”相关人士分析。

后疫情时代,钓鱼这项几乎是中老年户外活动代名词的运动在年轻群体中悄然兴起。 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他们,在无法远行的日子里扛起了钓竿,在城市中 以及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既能亲近自然,又有“收获”的乐趣。

作为年轻人用的更多的旅行玩乐 APP,马蜂窝的大数据是年轻一代的玩法潮流风向标。 数据显示,2020 年马蜂窝站内“钓鱼”相关内容量较之疫情之前的 2019 年同比增长 63.6%,2022 年较 2021 年又同比增长 47.4%。

2021 年,垂钓人群的年轻化程度较之 2020 年愈发明显,钓鱼大军中的 90 后、95 后 青年持续增长。数据显示,90 后在 2021 年钓鱼人群中占比达到了 30.8%,成为了这 项运动不可忽视的“生力军”,较之上年增长了 8.7%。

在大家分享的“钓鱼”相关内容中,十有八九会提到“路亚”。 路亚来自于 Lure(引诱、诱惑)一词的音译,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 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竿、饵、轮的综合操作,不仅需要钓者全身运动,DIY 各种吸引鱼儿的路亚产品也是年轻的钓鱼玩家们的乐趣所在。

年轻钓友把这项“静止”活动玩出了“动感”

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于是,最早流行 于欧美的路亚成为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他们用路亚等“进击的新钓法”打破了钓鱼 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全身运动。 “路亚”中最负盛名的玩法莫过于“飞蝇钓”,即模拟飞行中落水的昆虫,拟饵多用 羽毛来制成昆虫的样子。尽管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 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户外潮流运动集体走入“聚光灯下”

户外运动休闲化: “冲浪”成日常,桨板不受限

过去只有专业人士参与的小众户外项目逐渐走向大众,活动场景也在不断延伸。在 2021 年初见风头的桨板成为了 2022 年火遍社交网络的户外玩法之一。以北京地区 为例,除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金海湖等场地之外,亮马河、昆玉河、甚至护城河都可 以成为桨板青年的活动场地。 冲浪也不再意味着要奔赴海边,起源于滑板的“陆冲”(陆地冲浪)需要玩家利用身体反 拧等姿态变化发力,依靠左右倾斜变换来前进,和冲浪在动作上的关联性,使得“陆冲” 成为内陆青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冲浪“平替”,弥补他们去不了海边所缺失的乐趣。

有社交属性的户外项目更受欢迎

马蜂窝对年轻用户的调查显示,2022 年,亲近自然仍旧是户外活动的主要诉求,占 比高达 64.5%。兴趣社交首次超过休闲放松、强身健体、家庭亲子等主流因素,以 58.2% 的比例成为影响年轻人户外休闲消费决策的第二大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 望通过户外活动结识同好,分享快乐。

这些潮酷小众玩法你听过多少?

新户外时代,年轻人正在身体力行地通过解锁更多“玩法”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本 地玩乐生活。飞盘、腰旗橄榄球等小众且潮酷的运动之所以能够走红,主要原因 在于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城市青年的线下娱乐需求,又能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分享欲。 他们在马蜂窝等社交平台的分享内容,又能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到这些小众运动并 参与其中。

马蜂窝通过“周末请上车”这一同城玩乐 IP,带领年轻人们奔跑在新玩法的最前沿。 迄今为止,“周末请上车”已经在北京、贵阳、成都三个城市落地,用露营、探洞、 桨板瑜伽、飞盘、骑行、Spike ball(迷你排球)、飞蝇钓、溯溪、陆冲等不同主题 的周末活动引领着当地的户外玩法潮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编辑:素卡 策划:幸运大弯钩

互联网的记忆很短,前段时间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可能现在就已被人遗忘,总会有新王替代他们的位置。

最近一个看不见耳朵的圆脸男子经常喊着“aqa芭蕾,eqe亏内,代表着开心,代表着快乐”出现在屏幕前。

“aqa芭蕾 eqe亏内”可以代表万物

也许你还不知道他是谁,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一下。

他就是徒步阿龙,人们口中的“新晋拷打教父”“反穿西藏第一人”“沙东电视台幸运大弯钩主持人”。

他的言辞十分狂野、激烈,他把嘴臭骂人叫作“拷打”,他把男性生殖器叫作“弯钩”,后来有人为了避讳,把它叫作了“one go”。他把女性生殖器叫作“中分”,又把doi叫作“深深”。 

知乎的家人们给出了完美的解释

他曾和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李鑫“一战成名”,用最疯狂的“拷打”,给粉丝们带来最直接的享受。 


许多读者都在后台留言,对徒步阿龙表示了好奇:“一个搞徒步旅行的主播,怎么成了‘拷打教父’?”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去济南跟徒步阿龙当面聊了聊。 

在酒店中见到的阿龙,和我印象中的“拷打教父”不太一样。红润的脸上透着光,给人感觉很朴实,聊到高兴处还要站起来撑着桌子讲话。 

他穿了一身耐克运动装,我猜他这么喜欢耐克,也许是耐克代表着“弯钩”。

我掏出了事先买好的华子,给阿龙点上了一根,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阿龙略兴奋的向我说着他如今的影响力,虽然他现在抖音和快手的粉丝量只有几十万,但他的影响力,却比一些几百万粉丝量的网红都大。

走在济南的大街上,经常有粉丝认出他来,然后要求合影或者喊两句口号。

别看阿龙现在是一个搞笑的网红,但阿龙在成为网红前,就尝遍了人间辛酸。

徒步阿龙原名刘建龙,1988年生人,出生在河北保定清苑区北大冉村。

2000年的时候,阿龙初一就逃学不念了,提早踏入社会的阿龙干过许多工作,比如列车员、小工、放贷、回收废旧钢材等。

2010年,阿龙在内蒙古做回收钢材生意,三天能收一车废旧钢材,然后发往河北,一车能赚三千到五千块钱。

春风得意的他紧接着把积蓄全押在一场赌局中,结果他的积蓄全部消失在了夜里。 

2012年,钢材价格大跳水,阿龙的生意经营不下去了,随即回到了河北。如此几年,浑浑噩噩。

直到2016年,阿龙迎来了他第一个人生巅峰。

28岁的阿龙,又赶上了微商浪潮,他在朋友圈里卖着杂货,赚了六七十万,有房有车有存款。

有了钱以后,“小赌怡情”已经满足不了阿龙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有钱百家乐,没钱老虎机”,反正多多少少都得“玩两手”。 

直到阿龙输光了所有的财产,鬼迷心窍的他,依然坚信自己还能翻盘,于是他开始向朋友借钱,甚至还把手伸向了妹妹的婆婆。

阿龙花了十六年才风光地扬起了头,却在几个月内一败涂地,彻底抬不起头了。 

每一次阿龙欠下赌债,他的母亲都会尽力拿钱把债还了。

阿龙的母亲每一次都认为他不会再去赌了,可他一次次地让母亲失望。

为了防止自己再赌博,阿龙把银行卡交给母亲,让她改了密码,替自己管钱。

与此同时,在舅舅家工地上做小工的阿龙,看到抖音和快手上有很多人都在徒步旅行。每天游山玩水、吃吃喝喝,开着直播就有粉丝刷礼物。

阿龙觉得这样的生活,特 别 好。 


阿龙的徒步计划还未实行,就遇到了阻碍。


阿龙的亲人们反对他去徒步,认为阿龙是打着“徒步”的幌子想方设法骗家里的钱去赌博。

当时的阿龙在工地干活两年,攒了一万六千块钱,但母亲不给他卡,他就去银行把卡挂失了,等七个工作日后,再把钱取出来。 

早期的阿龙,略显青涩 

阿龙取到钱后,立马买了一个当时流行的iPhone 8,兴高采烈的阿龙回家跟母亲说:“晚上我就要去徒步了!”

没想到,家人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你别去了,你就在家里待着吧,家里养你一辈子,你啥也干不成。”

受到亲人打击的阿龙十分愤怒,当场就把新买的iPhone 8摔烂了,与母亲吵了一架后,摔门而去。 

愤怒的阿龙对着iPhone 8使出了豪油跟和嘟跟


走出家门的阿龙,心情十分沮丧,人一沮丧,就会想做点什么,于是他拿着剩下的一万块钱去玩了网上赌博。

一夜过后,一万块钱再次输光,阿龙又走投无路了。

无奈之下,阿龙只能求助于在快手上认识的一个山东济宁好大哥。

阿龙带着哭腔跟大哥说自己又把钱赌光了,并痛心疾首地说:“哥,我想改变自己”。

阿龙曾在直播间里哭着感谢粉丝们的帮助

好大哥听完后,直接微信给阿龙转了1000块钱,并告诉他:

“你要是真想改变自己,你就拿着这点钱走出去吧,我会一路支持你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阿龙的母亲担心阿龙吃不饱,于是悄悄往他的包里塞了1500块钱,待阿龙出发后,才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

因为当时焊一辆徒步车就要2000多块钱,毫无准备的阿龙只买了一辆简陋的小拉车。 

2019年4月,为了避免被保定的熟人看笑话,阿龙从邯郸悄悄出发。他左手拉着小车,右手举着手机,每天走上二三十公里,而这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全靠直播间的大哥们打赏或者发红包。

半个多月之后,阿龙从邯郸走到了河南三门峡,下一步他就要前往西安了。

此时,阿龙的手头里也攒了点资金,他诀别了那辆小拉车,准备买一辆二手徒步车。

为了买一辆心仪的徒步车,阿龙多走了大概700公里。又过了一个月,他从三门峡走到了南阳,再从南阳拖着二手徒步车走到了西安秦岭。 

阿龙当时的路线,三门峡—南阳—西安

夏季的秦岭山脉非常炎热,阿龙因为裆部不透风、出汗太多,下体疼痒难耐。所以阿龙每走个一百米,就要拿爽身粉往裤裆里又灌又抹,走一公里通常要花一小时。 

阿龙的第二辆徒步车 

待到阿龙行至四川广元时,炎热褪去,阿龙终于不用再往下体抹爽身粉了。

但因为没钱买双好鞋,走路过多导致阿龙的左脚脚面都磨烂了。他在休息的时候看了看自己的脚,已经血肉模糊了。

于是阿龙拖着他的伤脚,走到了医院。医院的大夫听闻阿龙是从河北走到四川的,不由得心生佩服,又看他蓬头垢面的可怜样,便把阿龙的治疗费用都免了。

治疗完后,医生嘱咐阿龙:“你的脚,再这么走下去是不行的,对你的膝盖也不好。”

阿龙听完,沉思良久,于是在直播间里和粉丝们商量:“家人们,要不然不走了吧,反正粉丝量也涨不上去。” 

但直播间的大哥们纷纷鼓励阿龙:“一定要走下去,实在不行咱们就换个电动徒步车。”

“反正你考虑好了,进西藏的时候有14座大山,你现在的车是绝对跑不上去的。”

于是,靠着直播间里的粉丝众筹,阿龙把他的徒步车改装成了电动助力车,用发电机充电,从四川出发前往西藏。 


当阿龙进了西藏以后,没有“三证”,他无法给发电机加油,徒步车充不上电,阿龙只能又换了一辆太阳能充电的徒步车,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粉色战车”。

这也是阿龙“假徒步”的由来。

而粉丝们另一个揶揄他的点则是“西藏无人区里全是大饭店”。

阿龙说:“因为无人区里有很多需要保护的动物和植物,所以这里会有部队驻扎,往往有部队的地方,旁边都会开上一家川菜馆。”

阿龙在川菜馆还上过新闻,就是“徒步车被熊扒”事件。

他所在的川菜馆晚上经常会有熊来吃泔水。那天,阿龙直播到半夜2点,听见狗叫声越来越大,他对着直播间说:“坏了,熊要来了。” 

阿龙把镜头对准了窗外,就看见几只大熊趴在他的徒步车上,随后,就见一熊掌把餐馆的门拍开了。

几只熊在餐厅里来回跑,把阿龙吓得都不敢呼吸了。好在餐馆老板胆子大,挥着铁锹把熊吓走了。

尽管遇到了危险,但在外人眼里,阿龙的生活仍是一场喜剧。

徒步没有成就阿龙,但“整活”让他名声大噪。

有人会好奇,怎么一会儿有人叫他“龙龙”,一会儿有人叫他“丽丽”呢?“龙丽”又是怎么来的呢?

开始徒步后,阿龙第一个ID叫作“徒步浪人华丽”,粉丝们都叫他“丽丽”,涨了七八万粉丝后,第一个号被封了。 

后来,他改名叫“徒步阿龙”,而他的老粉丝还叫他“丽丽”,新粉丝则叫他“龙龙”。时间一长,他干脆把两个称号融为一体,叫作“龙丽”,英文雅号Lonely

一群粉丝聚在一起,“龙丽集团”就此诞生。

“龙丽集团”是以“戴维董事长”(徒步阿龙)为首的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

叫戴维董事长是因为阿龙有个仇人叫“戴维”,因为“戴维”经常侮辱阿龙,所以阿龙希望能通过“拷打”,让仇人在网络上发烂发臭。 

“龙丽集团”的娱乐项目流程

真正让阿龙破圈的,是阿龙和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李鑫的一次直播PK。现在随便打开一条李鑫的快手视频,都能看到有人在玩阿龙和李鑫那场PK的梗。 

 阿龙和李鑫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但拷打的故事还在继续。

有的粉丝会在阿龙“拷打”结束后,去女主播的直播间带节奏,把女主播气哭。 

这个女主播被“拷打”哭了

直播间内的大哥看到女主播流泪,为博红颜一笑,就几千几万地刷礼物。

有人说他的直播很恶俗、肮脏,有时候这是一种表演,因为他骂得越厉害,直播间的人就越兴奋,流量就会爆炸。

比如,有些女主播在被“拷打”结束后尝到了甜头,便私信阿龙,想再来几次“拷打”。

阿龙说,他的私信都回复不过来,经常有女主播想让他配合打PK,从阿龙的直播间里引流。 

不过对于“拷打”,阿龙也有自己的底线。

比如,他从不“拷打”军人人民教师等值得尊敬的职业,不“拷打”残疾人,不“拷打”旁边有小孩在场的女主播。 

听说对面曾是大凉山支教老师,阿龙双手合十,礼貌道别 

用阿龙自己的话说:“你拷打他们,那不是人干的事,让小孩看到妈妈直播的时候受委屈,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你哪是个人呀!”

阿龙挺豁达的,他丝毫不在乎别人的谩骂。“我玩网络的时间长,没有人是真心实意地要去骂你的,他可能现实生活中有压力,来我这里发泄一下,我感觉我还帮到他了。”

“因为我徒步路上有一多半的收入都来自粉丝群体,为什么我不能容忍他们骂两句呢?“ 

如果你爱看B站、抖音和YouTube,就知道阿龙有多火了,到处都是他的土味视频剪辑,大火让他的社会身份和生活质量陡然提升。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阿龙有很多粉丝都是富二代、潮人、留学生,阿龙和他们原本是平行世界的人。但阿龙的这种形象,对他们的感官刺激很大,和阿龙玩得开混得熟,在他们的圈子里是有排面的事儿,是时髦也是恶趣味。

所以现在阿龙很忙,走到哪,都有好客而富裕的粉丝邀请他吃香喝辣。

最近阿龙在济南,有钱的粉丝请他吃日料,喝獭祭。阿龙美汁汁地录下了视频,摇着脑袋说:“家人们别怪我,就想吃点刺身啦……今天咱们就喝这个。” 

以前和阿龙是平行世界的,根本不会发生交集的时尚辣妹们,现在在大街上会把阿龙薅住,像明星一样合影,一起大喊:“aqa芭蕾,eqe亏内,代表着开心,代表着快乐……” 

还有上海的潮人老板,邀请阿龙给夜店打广告,阿龙在屏幕里点着小手说:“家人们,咱们来到上海必须要想玩的嗨,必须来XXX夜店”。 

生活富裕,有人前呼后拥之后。阿龙的家里人对他渐渐改观,家里人不再操心生气,反而关心起了阿龙的生活。

徒步的时候,家里人有时会在阿龙所在的城市给他开个房,让他好好休息两天。村里的老乡有时候也会进直播间和他聊上两句。

前段时间,阿龙结束徒步后回到了家乡。他在直播中说:“村里的人都觉得我走上正道了,乡里乡亲也愿意跟我说话了,就像以前那样。”

直播间的弹幕依旧飞快地刷着,大家哈哈一笑,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对阿龙来说多么重要。 

在酒店就拍点“龙龙”和“丽丽”的小段子

即便他人气如此之高,请他录制一条祝福小视频的价格仍然没有涨价。我问他为什么不涨价,他说;“我就为了把我的微信保护的好一点。”

因为好多粉丝太疯狂了,让阿龙有点害怕,太怪了。

原来,疫情期间,好多百无聊赖的大学生发现了阿龙,疯狂加他微信。刚火的阿龙,加人不设门槛,很快加满了五千人。

对于粉丝,阿龙也很无奈,“有些人我不回复他,他就折磨我,给我疯狂的打视频,骂我,逼着我给他回复。我只要给他回了,他就管我叫哥,有些人我满足不了他的变态心理,他就举报我。”

结果,那段时间他的微信被封了9天。阿龙显然不理解,有种粉丝叫做“狗粉丝”。 所以不涨价也是阿龙的一个江湖智慧,收费少就意味着被举报几率低。 

最后我问他:“你现在人气这么高了,有压力吗?”

而立之年的阿龙无所谓地说:“没有,有啥压力啊,唯一的压力就是结婚的压力,我得找个媳妇儿。”

当我问他“以后对孩子有什么期望时”,他沉默了一下,说:“希望以后能把学业完成了。”

说完这句话后,阿龙猛吸了一口华子,吐出了一口烟雾,这烟雾混着一股槟榔味,辛辣而苦涩。

习惯了出门就是各种交通工具的现代普通上班族,徒步的最长距离有多远?

普通人的身体极限最远能走多远?

50公里路程,100里地,是怎样一个概念?

它是郑州东区到开封市中心的距离,按时速60公里的普通车速来算,全程开车需要将近一个小时。

50公里徒步,普通人能不能挑战成功?又是怎么一种体验?

最近,我参加了这样一个徒步50公里的挑战的活动。

在参加这个活动之前,包括活动组织者在内,没人相信长期缺乏锻炼的普通人一定能坚持走完全程。

即使已经上路了,我和同行的小伙伴也是抱着能走多远走多远的态度,对于能否完成挑战心里一点底也没有。

10公里,没什么大不了……

前10公里徒步基本还在舒适区内,相对比较轻松。

相对于报了名又最终没来的同伴,我们准时出发的15人还是有一些心理上的优势和满足,不管最终能不能走完全程,我们至少敢于来到现场。

队伍集合,做热身运动,了解注意事项,大家兴致勃勃,9:00从郑州东站西广场出发。

出发那一刻,大家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完成走完这50公里,不知道前方等我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旅程。

唯有以洒脱的姿态告别出发点,带着笑容,踏上未知的路。

有的队员互相认识,有的队员互不认识,三两人成群,边走边交流,像是一起去团建,或者一起去秋游,其乐融融。

5公里打卡,没任何不适。

没多久,前面的队员已报数说是已经走了7公里,让人觉得不太真实,怎么一下子就走了这么远?出人意料。

在此之前我自己跑步、走路最远走过13公里,我知道10公里徒步我没问题。

10公里打卡时,徒步已历时2个多小时,各组队员间已经拉开差距。

走的最快的一组三人已经超前三公里,并一直遥遥领先。

个人身体整体感觉良好,除了腿部有轻微酸胀。

20公里,已经刷新最远记录了……

10公里到20公里之间已经打破大部分队员的舒适区。

各队员之间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最前面的人已经走远看不到,我能看到的最前面十几米外有一位女队员步履轻松一直领先,她之后还有两位队员,不紧不慢地总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

我紧跟站在这两人后面,赶不上他们,也不愿落后他们太多,一步不敢松懈,稍微一停顿,就和他们的距离落得更远了。

这次活动的组织者靳老师和另外一位女队员丹丹不知什么时候赶上来的,一眨眼已经蹭蹭地越过我走到前面去了。

再往后面看,原来一起出发的几位队员已看不见身影。

10公里之后,腿痛加剧。

我大腿前侧、内侧发疼,有的队员说小腿疼。

可能各人走路方式不同,受力方式不同,身体感受也不一样。

15公里时,我每走一步右脚前掌隐隐发疼,应该是右脚趾磨出泡了。

我调整走路方式,尽量用脚跟着地,用左脚掌受更多的力,减少右脚掌的受力和疼痛。这样一来,被旁边的队员嘲笑走路姿势像跛脚了一样。

不能落后太多,我紧紧盯着前面离我最近的人,片刻不敢松懈。

期间有两位队员落后太多,实在赶不上进度,不得不搭了一段顺风车才赶上来。

等一个红绿灯的片刻,我追上了之前超越我的靳老师和丹丹,我们并肩而行。

丹丹体态略胖,她说她平时很少锻炼,这会已经很累,走得比别人慢,但是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不想走了,而且在别人休息时也不能停,这样才不会拉下很远。

我安慰她说,这会儿大家都已经很累了,只是在坚持,别人看上去的轻松,其实都是在假装没事,都是在死撑坚持。

靳老师在一边哈哈大笑,鼓励我俩说,我们现在的徒步距离都已经超越自己之前的最远距离了,每一步都是新的突破。

17公里时,丹丹又落在后面越来越远,见见看不见了。

我加快步伐,紧紧跟着前面的靳老师,不时和靳老师聊几句,脚步不停。

我因为有了靳老师这个追赶的对象,走起来甚至比前10公里时速度还快,背后微微冒出一层细汗,专注于往前走,脚上的泡和腿上的疼得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了。

中午13:00终于到达20公里打卡点。

已经徒步4个多小时,4万多步,已刷新我最远距离和最多运动步数记录。

暂时休整,吃午饭,补充能量,等待后面的队员。

听后勤人员说看到丹丹了,她中午不停下来吃饭休整,要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往前走,赶上进度。

30公里,痛,并快乐着……

受丹丹的鼓舞,没等所有人都吃完饭,我和另一位队员李婷吃完饭之后也先行出发。

经过短暂的休整,身体状态略有好转。

两人同行,互相聊天,走得倒也轻松。

听同伴讲她现在做的服装定制行业,讲之前路过的“方特”、“绿博园”,讲前面要路过的“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好玩的,约定下次要去那里……

大约22公里处时,我俩追上了没有吃饭坚持一直走的丹丹。

25公里之后,脚上的泡好像麻木了,大腿、小腿也都开始疼。

但已经完成一半挑战目标的欣喜战胜了身体的疼痛,也更有信息完成全程50公里的挑战了。

中途坐下来休息,脱了鞋子放松按摩脚部,发现右脚趾处渗出了米粒大小的一块血渍,看上去可怕,实则已经不怎么疼,没什么感觉了。

休息了不到两分钟之后赶紧站起来继续走,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下来,腿会更疼,就会再也不想走了。

靳老师用旗杆拉着丹丹往前走,用目标激励法鼓励丹丹往前走。

就这样,20公里时已经走得很吃力的丹丹,在靳老师的鼓励下,愣是走到了30公里打卡点,这已到达她的极限,她此时已脸色发白,只好就此结束挑战。

除丹丹外,还有另外三位小伙伴在30公里处时放弃挑战。

40公里,咬牙坚持……

30公里之后,身体忍受的痛苦加剧。

我用也自我目标激励法来刺激自己。

第一个小目标是走到前方1公里后的高速公里入口处,到达之后再定一个前方大概200米处的十字路口处作为小目标……

蓦然回首发现已经又走出好远。

我用转移目标法来减少对身体疼痛的注意力。

看到一个路牌,发现原来正路过的地方就是“官渡镇”,忍不住发一番感叹:原来这就是当年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地方啊。

一阵风吹过,看路边巴掌大的枯黄的叶子从树梢飘下,划过脸颊,落到路边;看前方的公路衬托着秋空延伸到远方,远看路两边的林木黄绿相间,层林尽染,叹一句秋景怡人,假装是在秋游。

33公里处已经进入开封市地界。

这给了我们大大的鼓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也有人对自己到目前的挑战已经很满意了,也有人体力已经趋近极限,此时有五人结束了徒步行程。

坚持下来的人在与身体的极限作斗争,内心戏在一千次想要放弃与一千零一次继续坚持之间一次次地循环上演。

35公里之后,脚底板疼,小腿疼,大腿内侧、外侧都开始疼,几乎是半机械化地拖着双腿往前走。

此时已经是晚上18:00。

天色暗下来,路灯渐次亮起,霓虹闪烁,勾勒出开封新城区重檐殿庑的老实古建筑轮廓。

路边,随处可见黄的、红的、白的碗大的一簇簇的菊花,金秋时节,开封古城菊花展正当时。

50公里,一公里怎么那么远?一步一步往前挨

最后10公里进入倒计时,也是全程最痛苦的一段。

胜利的曙光在召唤,身体的极限已经即将达到临界,全凭意志在支撑这前行。

整个脚底板都疼,腿也疼,胳膊、背部、脖子,浑身都疼。

倒计时的每一公里都变得无比漫长,感觉走了好远好远,看了一下路程怎么还有9公里多。

越来越进入市区中心,穿过喧闹的人群,我们显得格格不入。

无数次地骂自己为什么要自虐如此,一群二傻子犯傻,好好的周末不在家休息,来参加什么破徒步活动。

一边还要咬牙坚持,剩最后的几公里了,千万不能坚持不下去上了旁边的补给车,留下遗憾。

最后5公里,每一步都在煎熬,浑身都疼。

身体已不是自己的,拖着步子一步一步往前挪,双腿像是有了残疾一样,一只脚拖着另一只脚往前走,每一步踏下去,脚底板上就想长了刺一样,生疼。

每一步都在咬牙坚持,苦笑一声也会牵连到腿部,影响本已僵硬的步伐。

只能有精神胜利法来安慰刺激自己。

彼此安慰,这是2019年度最大的突破,现在往前的每一步都在实在突破自己的极限。

彼此安慰,这么痛苦,这么看似不能完成的挑战都完成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完成的?

彼此安慰,完成这个挑战将是我们今后永久的谈资和勋章,我们可以尽管吐槽朋友圈里走了4、5公里都要炫耀一番的人,咱可是徒步过50公里的人!

感觉最后的2公里比上午的10公里都长,都难。

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前爬。

最后1公里,700米,500米,200米……

同伴忍不住“嗷嗷嗷嗷”地欢呼起来,引来旁边的路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们。

我已用尽所有的气力,一下子坐在广场边上的长椅上,再也不像动一下。

从上午9:00,到晚上将近22:00,从郑州东站到开封金明广场,沿着郑开大道一路行走,历时11小时53分,微信运动显示7万多步,期间除了中午吃饭补充能量停顿20分钟之外,全程几乎没有停步,终于完成50公里徒步。

一开始35人报名,活动当天到来的有15人,30公里处坚持不下去放弃有2人,33公里处放弃的有7人,坚持走完50公里的共有6人。

我有幸成为没有辅助任何交通设施,靠两条腿最后终于顺利走到金明广场的6人中的一名。

别人不相信,连自己也不相信能做到的挑战,我做到了。

回望这50公里,一路走来,第一次用将近12个小时的时间,远离手机,远离周末的“葛优躺”,抛除一切杂念,只做走路这一件事,并且做成了。

聚焦于50公里外的目标,专注于脚下的路,一步不停地一直往前走,每走一步,离目标就近一步。

行者无疆,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脚步不止,没有达到不了的远方。

走出舒适区,做从来没有做的事叫成长,做不愿意做的事叫改变,做不敢做的事叫突破。

这七万多步的每一步,有成长,有改变,更有突破,也包含着一路上的酸、甜、苦、辣。

我战胜了恐惧、不安、身体极限,做到了看似做不到的事。

有时,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选择了前行,就只有勇往无前。

凡事,做之前总会有顾虑,有犹豫,有得失计较。

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只有想不想,要不要。

想要了,就去义无反顾地全力以赴,不管外界的声音怎么样,专注当下,专注于所选择的。

剔除生活的杂念,做一个纯粹而专注的人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徒步一公里该用多少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