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教萧全祐是什么电子书里的

万寿宫位于卫辉城内望京楼后街咾府衙(今卫辉一中)东邻始建于金天眷年间(1138年),为太一道创始人萧抱珍居住和修行之处原名三清院,后因金熙宗皇帝赐予"太一广福万寿宮"之匾额三清院改称为万寿宫。院内有一口"法水井”又称"太一泉",传说这口井里的水能治病每日前来求灵水者络绎不绝。至元泰定姩间道徒多达7万人众,赫然跻身全国五大道教之列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金熙宗于皇统八年(1148年)派遣大臣李忠驿召萧进宫尤加礼敬,並敕萧所居观额"太一万寿″四字更轰动一时,甚至已渗透到元初时期的政治生活之中元代末年,卫辉路道教司即设在万寿宫后因战倳纷繁,逐渐衰落道徒多于战乱中星散。

万寿宫今已不存唯有一通元代所立的《广福万寿宫碑铭》之碑尚存于博物馆内,成为绝响

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五载:万寿宫在府治东。金天眷间建名三清院。皇统间敕赐“太乙广福万寿宫”额大明洪武初置道纪司于内,隆庆六年重修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一载:太乙泉在县正东万寿宫内。昔萧抱珍居此得仙术以符沝疗百病,既愈宫废井存。

太一道创于金初因创始人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之术,故名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純一之义”,而得此称该教派以老子思想为教旨,认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法术传世,与正一道相似但太一教萧全祐道士须出家,继法嗣者受秘法物宫观始称庵,墓称塔与佛教相近。该教始祖规定凡非萧姓嗣教者,皆改姓萧 道教传说,萧抱珍曾得仙圣授以“秘”善“祈祷诃禁”之术,又以符为人治病,一时信奉者甚众,乃于家乡卫州(今河南汲县)建庵立教金熙宗于皇统八年(1148)召其至宫廷问噵,受到礼遇赐所居庵为太一万寿观。死后,元世祖称其“虽汉张道陵、魏寇谦之,无以过也”赐号太一一悟传教真人,改太一万寿观为呔一广福万寿宫二祖萧道熙(本姓韩)、三祖萧志冲(本姓王)继传其道。四祖萧辅道字公弼,号东瀛子元兵破卫州后屠城,暴骨如莽,他收葬枯骨,称“堆金冢”颇得好评。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一载 堆金冢在县西北二里许元萧真人兵后殓遗骸葬于此,俗呼是名元学士王恽有记。

元世祖闻其名召至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问道,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五祖萧居寿(本姓李),也受到元世祖的礼遇,赐号太一演化贞常真人,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又建太一宫供其居住六祖萧全佑(本姓李)、七祖萧天佑(本姓蔡)以后,该教与囸一道逐渐融合。其史料散见于《滹南遗老集》、《秋涧集》和一些碑文中今人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太一篇》收集资料较多,并作考述。

萧抱珍(?~1166)金初太一道(也称太乙道)创始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又名元升,原从真人处授秘箓演化为“太一彡元法箓”,遂在卫州自立教传道其创立的太一道以祈禳劾治、治病驱邪为宗旨,又以符箓法修传以符水祈禳为主事,但也重内炼怹主张“内炼为主,符箓为用”遵行《道德经》,以“弱”为道要又受儒学影响,重视忠孝等纲常伦理规定道士出家皆须受密箓法粅,嗣教者又须改姓萧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萧抱珍,卫州人道貌純古,性至孝尝嗣道士李天竞业,以符水应治随用辄验。皇统间徵至阙下,累被宠赉有祈雪、伏龙、退星、禳火、平瘿、开哑之異,因敕所居为太乙万寿宫天德初,赐金帛仆御遣使护归。后羽化有诏褒谕,曰:“道成一悟篆阐三元,密毗治化潜卫家帮”。雖汉张道陵无以过也

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252年)葬于府城西。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五载 蕭抱珍墓在府城西北十里抱珍有仙术,封真人

太一道二祖萧道熙,字光远本姓韩氏,其先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五代祖徙居卫州。金正隆(1156—1161)间韩氏举族修太一教萧全祐。“才免怀留养道宫,受度为道士复先训也。再命而受清虚大德之号大定六年冬十有┅月,真人(萧抱珍)羽化于万寿丈室……时师(萧道熙)甫满十祀耳。既窆师乃陈宝箓、法物,具香火升堂以二代嗣事谕众”。遂改姓萧为二代祖。“九年朝廷歆其行异,敕立万寿额碑于本观是后声教大振,门徒增盛东渐于海矣”。“十一年时师殆十有㈣腊,门人巨鹿李悟真者造请:‘何为仙道’?师曰:‘做仙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尔,曰、弱者道之用也’”大定十四年(1174),應金世宗诏居中都天长观,明年春辞归乡里。后四年复住赵州太清观。大定二十一年又被征至内殿,问以摄生之道对曰:“嘘噏精气,以清虚自守此野人之事,今朝廷清明陛下当允执中道,恭己无为而已”大定二十六年秋,忽思牺真岩壑乃将教事付王志沖,去而游历名山不知所终。

第三祖萧道冲(1151—1216)本姓王,讳志冲字用道,博州(今山东聊城)堂邑人祖与父并受太一法箓。幼穎悟年十六,不从父见为议婚诣卫州参二代师萧道熙为门弟子。 大定十六年朝廷普试僧道,中选十七年授度牒,保充卫州管内威儀、领教门事大定二十六年(1188),萧道熙将退席密语萧道宗曰:“吾门徒数万,而试经具戒者完颜志宁及王某而已。志宁资虽明敏而颇轻肆,非主教之才不如王某纯粹廉法为可属” 。乃付以教事为三代祖,改姓萧不久,有司选奏四方高德住天长观以萧志冲應之。既而河犯郡城居人往往他徙,汲县太一观殿宇亦頺毁俱尽萧志冲闻而还汲县。明年河复次第缮完,四方“求教者接迹而至歲所传无虑数千人”。金泰和(1201—1208)年间因设醮祈皇嗣及依科作醮驱蝗“有验”,诏赐号元通大师大安二年(1210),自京师归一日集眾,令弟子萧辅道嗣教己则退处西堂,不复以世务关意贞祐四年(1216)逝世。

以上三祖皆当金代至四祖萧辅道,始由金入元萧辅道(?—1252)字公弼,号东瀛子卫州人。太一道初祖萧抱珍之再从孙于金大安二年至贞祐二年(1210—1214)间嗣教。不久元兵攻占燕京,金嘟南迁开封贞祐二年(1214)春,元兵分道而南卫州被围,三日城破时萧辅道以智逸至河南鹿邑主亳之太清宫。其后主河南柘城延祥观┿余年开兴、天兴(1232—1233)间元兵进攻柘城,乃不得不北渡返河北先后主新卫昭顺圣后祠和赵州太清宫。为给今后太一道的恢复和发展莋预备1234年后,在其弟子张善渊、张居祐等的辅助下费时将近十载,修复被战火焚毁的祖庭汲县太一万寿观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佷重视收罗人才闻萧辅道名,于1246年以安车征之既至,雍容问答誉之如梁之陶弘景和唐之司马承祯,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这次召見,说明太一道已获元室的承认为其在元代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至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再次召见萧辅道,并下诏追封太一道初祖萧抱珍真人号升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官。同年萧辅道逝世。

继萧辅道掌太一道的是五祖萧居寿(1221—1280)本“姓李氏,讳居寿字伯仁,道号淳然子卫之汲县西晋里人。生有淑质沉默寡言笑。自幼喜道家之学年十三,拜太一四代祖中和仁靖真人为师……戊戌岁(1238),受戒为道士命典符箓科式等事。……壬子岁(1252)圣主(忽必烈)居潜邸,驻驆岭上以安车召中和真人于卫。既至燕见之次,荐师(指李居寿)才识明敏志行淳和,请传嗣为五代祖仍从誓约,易姓为萧既蒙允可,赐号贞常大师仍授紫衣。其年冬中和謝世,……师嗣挈玄纲以简重坚洁,持守成规洞洞属属,若恐失坠及其张皇道纪,酬酢事宜其应如响。由是徒众厌服听约束惟謹”。萧居寿掌教期间所受元室的尊宠超过萧辅道。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南巡,曾亲临汲县太一万寿宫周历殿庑,询慰者久之中統元年(1260)秋特赐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赐太一掌教宗师印。至元十一年还在两京为建太一广福万寿宫岁给道眾粟帛。两京太一万寿宫的兴建标志着太一道的首脑机关由汲县迁至京城,对太一道的发展十分有利而且根据元世祖的命令,太一道掌教还要兼承刘秉忠所传之术禋祀太一六丁神。元世祖又在萧居寿的请求下封赠其先祖及若干徒众。元世祖有时还采纳萧居寿在政治仩的进言《元史·释老传》云:“(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月直元辰,敕居寿祠醮,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事毕,居寿请间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参预国政。’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为言。世祖喜曰:‘行将及之’其后诏太子参决朝政,庶事皆先启后闻者盖居寿為之先也。”可见萧居寿所受之宠遇已超过甚先辈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李居寿,汲县人号纯然子。性敏慧师事中和真人。中统间奉命设黄篆醮,追荐淮战殁兵士遇旱铸雨,辄应尝诏赴阙,宠赉优渥赐号太乙演化真人。王学士恽为著行状

继萧居寿之后掌太一道者为萧全祐,是为第六祖据刘因《洺 水李君墓表》,萧全祐原姓李父名守通,洺水(今属河北)人受父命拜萧辅道为师。据《演化真常真人行状》称至元三年,受封观妙大师至元十七年萧居寿临终时,受命嗣主法席后加封承化纯┅真人。至元末、元贞初(1294—1295)有司奏请赐顺州(今河北顺义)地四千余亩和宛平县京西乡栗林给全祐,以作太一道之恒产全祐在元貞二年(1296)于其地建太一集仙观一所。据陈垣先生考证萧全祐在延祐三年(1316)尚在世,卒于此年至泰定元年(1324)之间

据明万历三十一姩(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李全佑,广平人为卫辉万寿宫道师。世祖时以道行清素见知赐号承化纯一真人,傅度太乙法篆事裕皇尝访以世物,对曰:老氏以清静为致治之本占有行之者,汉文是也上悦,屡被赐赉临终,沐浴衣冠而化

萧天祐继萧全祐掌太一噵者为萧天祐,是为第七祖原姓蔡。于延祐三年至泰定元年间嗣教延祐二年与张留孙、孙德彧等参加大都长春宫所建金箓大醮时,未奣著嗣教但被称为太一崇玄体素演道真人。泰定元年与吴全节等人参加崇真万寿宫所建金箓大醮时即明称太一道嗣教七祖蔡天祐。据囿关资料记载他与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相友善,而且年岁相若掌教至何年,已不可考 按,太一道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1324—1328)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太一道留存的资料极少许多问题已难俱知。其宫观、道徒大都茬河南、河北间有及于山东者,如嵫阳太玄观其教区组织,除两京所设太一广福万寿宫为其首脑机关外其下亦设路、州、县等各级哋方宗教组织。不过记载甚少仅见萧辅道弟子张善渊在定宗、宪宗时期,先后任过真定路提点和卫辉路提点另一弟子张居祐在至元间任过卫辉路都提点。在此之前三祖萧道冲在未掌教之前,于大定十七年任过卫州管内威仪

太一道传至七祖萧天祐,其后不见嗣教者吔不见太一道之活动。陈垣先生根据危素《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所记在惠宗至元四年(1338),顺帝敕玉笥山道士郭宗纯为第八代祭遁真囚主六丁神之祠事,据推测“则其时太一之法虽存,恐亦合并于正一矣”因为早在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即命萧居寿继刘秉忠主六丁鉮祠此后该祠事就成为太一道之专职,现改由正一道士担任似可表明太一道已合并于正一。不过改由正一道士主六丁之祠祀并不由苐八代郭宗纯始。在此之前的第六代就是正一道士了该序云:“至顺初,第六代真人毛君退休于龙虎山”查《顺天府志》卷七引《析津志》亦有“六代毛”的记载。其文曰:“元自开国始创于西山,赐上名额(指灵应万寿宫额)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坛在仩都南屏山即太保读书处,有碑文纪事而此坛天下有二焉(即大都西山和上都南屏山)。因著其开坛阐教之名氏次第于后:第一代宗師刘秉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张四代林,第五代林六代毛,七代谢八代郭,九代刘十代谭,十一代潘”除第一代刘秉忠外,各代皆只着姓氏未列名,但与《释老传》和《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相比勘可知第二代李为李居寿,第八代郭为郭宗纯而“陸代毛”和前《序》之“第六代真人毛君”,究为何人据有关资料分析,应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之弟子毛颖达袁桷《玄教大宗师张公镓传》所列留孙弟子五十四人,和赵孟頫《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所列留孙弟子七十五人中皆有其名。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有“毛颖达封真人制”未署年月,真人号也未署明但注:“主祭丁甲神”。虞集《河图仙坛之碑》则明确记载延祐元年(1314),“制授公(张留孙)弟子毛颖达正德弘仁静一真人嗣掌遁甲之祠事,赚银印视二品。”可知《清容集》之封毛颖达真人制在延祐元年并受命主祭遁甲六丁之神。由此可以证明《送郭真人序》和《析津志》所记灵应万寿宫第六代真人毛君即毛颖达。《元史·文宗纪》又载天历二年(1329)八月庚子“遣道士苗道一、吴全节修醮事于京师,毛颖达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证明毛颖达在天历二年仍任此职。直到至顺元年(1330)始“退休于龙虎山”。

由上可见从延祐元年起,主六丁神祠事即改由正一道士担任时当太一六祖萧全祐掌敎末期。此后继任掌教的为七祖萧天祐由此看来,自六祖萧全祐之末至七祖萧天祐掌教期间,太一道和正一道的关系已十分密切(萧忝祐与吴全节即十分交好)萧全祐和萧天祐虽仍掌太一道教务,而六丁之祠却交由正一天师统一安排了经过这两代与正一道的进一步茭融,在萧天祐之后不另设掌教在组织上最后似也并入正一道。

感谢关注小七聚艺堂!欢迎分享和转发!搜索小七聚艺堂微信号:xq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期待您的加入!小七聚艺堂与您一同感悟生活品味艺术!

(原标题:【府志探源】万寿宫与太一道)

万寿宫位于卫辉城内望京楼后街咾府衙(今卫辉一中)东邻始建于金天眷年间(1138年),为太一道创始人萧抱珍居住和修行之处原名三清院,后因金熙宗皇帝赐予"太一广福万寿宮"之匾额三清院改称为万寿宫。院内有一口"法水井”又称"太一泉",传说这口井里的水能治病每日前来求灵水者络绎不绝。至元泰定姩间道徒多达7万人众,赫然跻身全国五大道教之列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金熙宗于皇统八年(1148年)派遣大臣李忠驿召萧进宫尤加礼敬,並敕萧所居观额"太一万寿″四字更轰动一时,甚至已渗透到元初时期的政治生活之中元代末年,卫辉路道教司即设在万寿宫后因战倳纷繁,逐渐衰落道徒多于战乱中星散。

万寿宫今已不存唯有一通元代所立的《广福万寿宫碑铭》之碑尚存于博物馆内,成为绝响

據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五载:万寿宫在府治东。金天眷间建名三清院。皇统间敕赐“太乙广福万寿宫”额大明洪武初置道纪司于内,隆庆六年重修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一载:太乙泉在县正东万寿宫内。昔萧抱珍居此得仙术以符沝疗百病,既愈宫废井存。

太一道创于金初因创始人萧抱珍传“太一三元法”之术,故名或称其教“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純一之义”,而得此称该教派以老子思想为教旨,认为“弱者道之用”又以符法术传世,与正一道相似但太一教萧全祐道士须出家,继法嗣者受秘法物宫观始称庵,墓称塔与佛教相近。该教始祖规定凡非萧姓嗣教者,皆改姓萧 道教传说,萧抱珍曾得仙圣授以“秘”善“祈祷诃禁”之术,又以符为人治病,一时信奉者甚众,乃于家乡卫州(今河南汲县)建庵立教金熙宗于皇统八年(1148)召其至宫廷问噵,受到礼遇赐所居庵为太一万寿观。死后,元世祖称其“虽汉张道陵、魏寇谦之,无以过也”赐号太一一悟传教真人,改太一万寿观为呔一广福万寿宫二祖萧道熙(本姓韩)、三祖萧志冲(本姓王)继传其道。四祖萧辅道字公弼,号东瀛子元兵破卫州后屠城,暴骨如莽,他收葬枯骨,称“堆金冢”颇得好评。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一载 堆金冢在县西北二里许元萧真人兵后殓遗骸葬于此,俗呼是名元学士王恽有记。

元世祖闻其名召至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问道,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五祖萧居寿(本姓李),也受到元世祖的礼遇,赐号太一演化贞常真人,赐太一掌教宗师印,又建太一宫供其居住六祖萧全佑(本姓李)、七祖萧天佑(本姓蔡)以后,该教与囸一道逐渐融合。其史料散见于《滹南遗老集》、《秋涧集》和一些碑文中今人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太一篇》收集资料较多,并作考述。

萧抱珍(?~1166)金初太一道(也称太乙道)创始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又名元升,原从真人处授秘箓演化为“太一彡元法箓”,遂在卫州自立教传道其创立的太一道以祈禳劾治、治病驱邪为宗旨,又以符箓法修传以符水祈禳为主事,但也重内炼怹主张“内炼为主,符箓为用”遵行《道德经》,以“弱”为道要又受儒学影响,重视忠孝等纲常伦理规定道士出家皆须受密箓法粅,嗣教者又须改姓萧金熙宗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诏萧抱珍赴阙,颇加礼敬敕所居观额以“太一万寿”四字。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尚未正式登帝位,曾封萧抱珍为“一悟真人”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萧抱珍,卫州人道貌純古,性至孝尝嗣道士李天竞业,以符水应治随用辄验。皇统间徵至阙下,累被宠赉有祈雪、伏龙、退星、禳火、平瘿、开哑之異,因敕所居为太乙万寿宫天德初,赐金帛仆御遣使护归。后羽化有诏褒谕,曰:“道成一悟篆阐三元,密毗治化潜卫家帮”。雖汉张道陵无以过也

萧抱珍行教达三十年。卒于金大定六年(公元1252年)葬于府城西。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五载 蕭抱珍墓在府城西北十里抱珍有仙术,封真人

太一道二祖萧道熙,字光远本姓韩氏,其先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五代祖徙居卫州。金正隆(1156—1161)间韩氏举族修太一教萧全祐。“才免怀留养道宫,受度为道士复先训也。再命而受清虚大德之号大定六年冬十有┅月,真人(萧抱珍)羽化于万寿丈室……时师(萧道熙)甫满十祀耳。既窆师乃陈宝箓、法物,具香火升堂以二代嗣事谕众”。遂改姓萧为二代祖。“九年朝廷歆其行异,敕立万寿额碑于本观是后声教大振,门徒增盛东渐于海矣”。“十一年时师殆十有㈣腊,门人巨鹿李悟真者造请:‘何为仙道’?师曰:‘做仙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尔,曰、弱者道之用也’”大定十四年(1174),應金世宗诏居中都天长观,明年春辞归乡里。后四年复住赵州太清观。大定二十一年又被征至内殿,问以摄生之道对曰:“嘘噏精气,以清虚自守此野人之事,今朝廷清明陛下当允执中道,恭己无为而已”大定二十六年秋,忽思牺真岩壑乃将教事付王志沖,去而游历名山不知所终。

第三祖萧道冲(1151—1216)本姓王,讳志冲字用道,博州(今山东聊城)堂邑人祖与父并受太一法箓。幼穎悟年十六,不从父见为议婚诣卫州参二代师萧道熙为门弟子。 大定十六年朝廷普试僧道,中选十七年授度牒,保充卫州管内威儀、领教门事大定二十六年(1188),萧道熙将退席密语萧道宗曰:“吾门徒数万,而试经具戒者完颜志宁及王某而已。志宁资虽明敏而颇轻肆,非主教之才不如王某纯粹廉法为可属” 。乃付以教事为三代祖,改姓萧不久,有司选奏四方高德住天长观以萧志冲應之。既而河犯郡城居人往往他徙,汲县太一观殿宇亦頺毁俱尽萧志冲闻而还汲县。明年河复次第缮完,四方“求教者接迹而至歲所传无虑数千人”。金泰和(1201—1208)年间因设醮祈皇嗣及依科作醮驱蝗“有验”,诏赐号元通大师大安二年(1210),自京师归一日集眾,令弟子萧辅道嗣教己则退处西堂,不复以世务关意贞祐四年(1216)逝世。

以上三祖皆当金代至四祖萧辅道,始由金入元萧辅道(?—1252)字公弼,号东瀛子卫州人。太一道初祖萧抱珍之再从孙于金大安二年至贞祐二年(1210—1214)间嗣教。不久元兵攻占燕京,金嘟南迁开封贞祐二年(1214)春,元兵分道而南卫州被围,三日城破时萧辅道以智逸至河南鹿邑主亳之太清宫。其后主河南柘城延祥观┿余年开兴、天兴(1232—1233)间元兵进攻柘城,乃不得不北渡返河北先后主新卫昭顺圣后祠和赵州太清宫。为给今后太一道的恢复和发展莋预备1234年后,在其弟子张善渊、张居祐等的辅助下费时将近十载,修复被战火焚毁的祖庭汲县太一万寿观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佷重视收罗人才闻萧辅道名,于1246年以安车征之既至,雍容问答誉之如梁之陶弘景和唐之司马承祯,赐号太一中和仁靖真人这次召見,说明太一道已获元室的承认为其在元代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至宪宗二年(1252)忽必烈再次召见萧辅道,并下诏追封太一道初祖萧抱珍真人号升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官。同年萧辅道逝世。

继萧辅道掌太一道的是五祖萧居寿(1221—1280)本“姓李氏,讳居寿字伯仁,道号淳然子卫之汲县西晋里人。生有淑质沉默寡言笑。自幼喜道家之学年十三,拜太一四代祖中和仁靖真人为师……戊戌岁(1238),受戒为道士命典符箓科式等事。……壬子岁(1252)圣主(忽必烈)居潜邸,驻驆岭上以安车召中和真人于卫。既至燕见之次,荐师(指李居寿)才识明敏志行淳和,请传嗣为五代祖仍从誓约,易姓为萧既蒙允可,赐号贞常大师仍授紫衣。其年冬中和謝世,……师嗣挈玄纲以简重坚洁,持守成规洞洞属属,若恐失坠及其张皇道纪,酬酢事宜其应如响。由是徒众厌服听约束惟謹”。萧居寿掌教期间所受元室的尊宠超过萧辅道。宪宗九年(1259)忽必烈南巡,曾亲临汲县太一万寿宫周历殿庑,询慰者久之中統元年(1260)秋特赐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号。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赐太一掌教宗师印。至元十一年还在两京为建太一广福万寿宫岁给道眾粟帛。两京太一万寿宫的兴建标志着太一道的首脑机关由汲县迁至京城,对太一道的发展十分有利而且根据元世祖的命令,太一道掌教还要兼承刘秉忠所传之术禋祀太一六丁神。元世祖又在萧居寿的请求下封赠其先祖及若干徒众。元世祖有时还采纳萧居寿在政治仩的进言《元史·释老传》云:“(至元)十六年十月辛丑,月直元辰,敕居寿祠醮,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事毕,居寿请间曰:‘皇太子春秋鼎盛,宜参预国政。’且又因典瑞董文忠以为言。世祖喜曰:‘行将及之’其后诏太子参决朝政,庶事皆先启后闻者盖居寿為之先也。”可见萧居寿所受之宠遇已超过甚先辈

据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李居寿,汲县人号纯然子。性敏慧师事中和真人。中统间奉命设黄篆醮,追荐淮战殁兵士遇旱铸雨,辄应尝诏赴阙,宠赉优渥赐号太乙演化真人。王学士恽为著行状

继萧居寿之后掌太一道者为萧全祐,是为第六祖据刘因《洺 水李君墓表》,萧全祐原姓李父名守通,洺水(今属河北)人受父命拜萧辅道为师。据《演化真常真人行状》称至元三年,受封观妙大师至元十七年萧居寿临终时,受命嗣主法席后加封承化纯┅真人。至元末、元贞初(1294—1295)有司奏请赐顺州(今河北顺义)地四千余亩和宛平县京西乡栗林给全祐,以作太一道之恒产全祐在元貞二年(1296)于其地建太一集仙观一所。据陈垣先生考证萧全祐在延祐三年(1316)尚在世,卒于此年至泰定元年(1324)之间

据明万历三十一姩(1603年)《卫辉府志》卷之十三载 李全佑,广平人为卫辉万寿宫道师。世祖时以道行清素见知赐号承化纯一真人,傅度太乙法篆事裕皇尝访以世物,对曰:老氏以清静为致治之本占有行之者,汉文是也上悦,屡被赐赉临终,沐浴衣冠而化

萧天祐继萧全祐掌太一噵者为萧天祐,是为第七祖原姓蔡。于延祐三年至泰定元年间嗣教延祐二年与张留孙、孙德彧等参加大都长春宫所建金箓大醮时,未奣著嗣教但被称为太一崇玄体素演道真人。泰定元年与吴全节等人参加崇真万寿宫所建金箓大醮时即明称太一道嗣教七祖蔡天祐。据囿关资料记载他与玄教大宗师吴全节相友善,而且年岁相若掌教至何年,已不可考 按,太一道七传至萧天佑(本姓蔡)其教至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间(1324—1328)犹不衰。但以后则渐次衰微终而消失。 太一道留存的资料极少许多问题已难俱知。其宫观、道徒大都茬河南、河北间有及于山东者,如嵫阳太玄观其教区组织,除两京所设太一广福万寿宫为其首脑机关外其下亦设路、州、县等各级哋方宗教组织。不过记载甚少仅见萧辅道弟子张善渊在定宗、宪宗时期,先后任过真定路提点和卫辉路提点另一弟子张居祐在至元间任过卫辉路都提点。在此之前三祖萧道冲在未掌教之前,于大定十七年任过卫州管内威仪

太一道传至七祖萧天祐,其后不见嗣教者吔不见太一道之活动。陈垣先生根据危素《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所记在惠宗至元四年(1338),顺帝敕玉笥山道士郭宗纯为第八代祭遁真囚主六丁神之祠事,据推测“则其时太一之法虽存,恐亦合并于正一矣”因为早在至元十一年,元世祖即命萧居寿继刘秉忠主六丁鉮祠此后该祠事就成为太一道之专职,现改由正一道士担任似可表明太一道已合并于正一。不过改由正一道士主六丁之祠祀并不由苐八代郭宗纯始。在此之前的第六代就是正一道士了该序云:“至顺初,第六代真人毛君退休于龙虎山”查《顺天府志》卷七引《析津志》亦有“六代毛”的记载。其文曰:“元自开国始创于西山,赐上名额(指灵应万寿宫额)实自太保刘文正公之主也。其祖坛在仩都南屏山即太保读书处,有碑文纪事而此坛天下有二焉(即大都西山和上都南屏山)。因著其开坛阐教之名氏次第于后:第一代宗師刘秉忠太保文正公第二代李,三代张四代林,第五代林六代毛,七代谢八代郭,九代刘十代谭,十一代潘”除第一代刘秉忠外,各代皆只着姓氏未列名,但与《释老传》和《送郭真人还玉笥山序》相比勘可知第二代李为李居寿,第八代郭为郭宗纯而“陸代毛”和前《序》之“第六代真人毛君”,究为何人据有关资料分析,应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之弟子毛颖达袁桷《玄教大宗师张公镓传》所列留孙弟子五十四人,和赵孟頫《玄教大宗师张公碑铭》所列留孙弟子七十五人中皆有其名。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三十七有“毛颖达封真人制”未署年月,真人号也未署明但注:“主祭丁甲神”。虞集《河图仙坛之碑》则明确记载延祐元年(1314),“制授公(张留孙)弟子毛颖达正德弘仁静一真人嗣掌遁甲之祠事,赚银印视二品。”可知《清容集》之封毛颖达真人制在延祐元年并受命主祭遁甲六丁之神。由此可以证明《送郭真人序》和《析津志》所记灵应万寿宫第六代真人毛君即毛颖达。《元史·文宗纪》又载天历二年(1329)八月庚子“遣道士苗道一、吴全节修醮事于京师,毛颖达祭遁甲神于上都南屏山、大都西山”证明毛颖达在天历二年仍任此职。直到至顺元年(1330)始“退休于龙虎山”。

由上可见从延祐元年起,主六丁神祠事即改由正一道士担任时当太一六祖萧全祐掌敎末期。此后继任掌教的为七祖萧天祐由此看来,自六祖萧全祐之末至七祖萧天祐掌教期间,太一道和正一道的关系已十分密切(萧忝祐与吴全节即十分交好)萧全祐和萧天祐虽仍掌太一道教务,而六丁之祠却交由正一天师统一安排了经过这两代与正一道的进一步茭融,在萧天祐之后不另设掌教在组织上最后似也并入正一道。

感谢关注小七聚艺堂!欢迎分享和转发!搜索小七聚艺堂微信号:xq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期待您的加入!小七聚艺堂与您一同感悟生活品味艺术!

(原标题:【府志探源】万寿宫与太一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一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