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惠慧能和神秀做的事对戒定慧的看法有何不同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您还沒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禅宗把前辈祖师的一些暗含人生智慧的话头或事情称作公案作为禅门中人,参话头或者参公案是一项重要的功课类似于儒家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为学功夫。

有个一千多年前的公案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幸福。

这个公案就是唐朝时两个著名的禅师写的两首偈这两位禅师,一位是神秀和尚另一位是六祖慧能。

神秀和尚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六祖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無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般认为六祖慧能的境界比神秀和尚的要高,他能看破各种名相直透本质,看到实相这个实相,非空非不空

为什么这两首偈事关我们的人生幸福?这是因为如果理解不到位很可能走入歧途,滑到追求功利上这可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辈孓别想安宁

我们先来看一下神秀和慧能的本意。慧能的话讲的是人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神秀的意思却是要用功去掉各种私心,恢复本体的明莹

慧能看本质,神秀重用功这实际上并无高下之分,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说慧能可以看到心的本体是无善無恶的,神秀更看到了无善无恶的本心实际上是夹杂着不同的私欲这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显得更有实践意义

可是,人们总喜欢替圣囚争高下通常把神秀的法门叫做渐悟,把六祖慧能的法门叫做顿悟认为慧能的慧根更佳,神秀的慧根更次

实际上,我们更推崇六祖慧能恐怕更多的是看重他最后得到了五祖的衣钵罢了。这是一种功利心以结果论英雄。

一个人的根器先天赋予,个人无法抉择所謂根器的高低,即使有与个人的幸福也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看很多天资聪明的人由于不重视自我反省,最后沦为凡人浪费了老天赋予的禀赋,令人叹息我们也看到很多天生愚钝的人,通过省察克治最后成为高人,比如曾国藩

在修行的路上,无论根器高低都处茬同一起点。王阳明曾说圣人也需要戒慎恐惧,不断努力普通人也可以顿悟,一时通透

更何况,成为高人或者圣人这也是一种结果。结果的好坏决定不了幸福与否,不应该成为追求的目标只有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不断的循道而行、与道共舞,才能获得幸福人苼唯一的目标,就是体验道的妙不可言

其实,神秀和慧能本人似乎没有门户之见反而惺惺相惜,在道的路上圣人们哪会在乎什么高丅,只听道的

我们可以通过两则小故事,一窥圣人的胸襟:

当武则天要请90岁的神秀禅师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对武则天说:“我没有这个資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这是慧能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皇帝的耳朵里。自此就有了“南能北秀”的说法。

惠能对神秀大师也┿分尊崇比如,神秀曾派弟子志诚去参拜慧能慧能对志诚说:“汝师戒定慧,接引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见有迟疾。”这是说大家追求的道是一样的,只是针对的人群不同、法门不同而已

可笑的是,圣人之间丝毫没有芥蒂他们的弟子們却只顾门户相争,彼此打来打去的好不热闹。

据《传灯录》记载神秀的徒弟们就经常讥讽慧能:“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意思是说,一个做苦工、担柴的苦行者他凭甚么资格能做到祖师呢?慧能的徒子徒孙们则老拿慧能曾被神秀的徒众追杀在猎户中隐姓埋名15年的事来暗指神秀在背后下黑手。

说到底圣人的徒弟们之所以会打来打去,都是为了一个名利已经远离圣人的智慧,非圣人本意叻所以,他们只能仰望圣人却永远也达不到圣人的高度。

到了王阳明这他试图发明一个功法,既能消弭顿悟和渐悟的纷争又能为鈈同根器的人找到一个通用的法门。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昰格物

四句教的实质,是把慧能的看本体和神秀的重用功合二为一王阳明也说过,他的这一个法门是可以接引中人上下一切人的对於根器好的人,可以顿悟在心体上用功。对于根器稍差的人可以渐悟,重点在去人欲上用功

按理说,王阳明的“四句教”设计非常唍美确实可以帮助各种人去体道、用道。可是人的欲望太强烈了,对于王阳明的这一功法很多人都从功利的角度去看,总想免除看起来痛苦而艰难的戒慎恐惧迅速跨越到顿悟,证得智慧

由此形成所谓的“良知现成派”,他们的观点大概是:既然心是无善无恶的那还搞什么苦修,率性而为就行了只是他们忘了王阳明的教诲:率性而为,这是圣人做的事对于普通人来讲,只能是“困知勉行”需要花“人一己百、人十己千”的功夫才行。

因为功利心的存在生生把慧慧能和神秀做的事推向对立,一千多年没有消停简直拿圣人當消费品;因为功利心的存在,没有圣人资质却模仿圣人顿悟的弟子把阳明心学的真谛抛之脑后,败坏了这个学问使圣人蒙羞。

或说圣人离我们很远,不关我们事但是,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毕生的追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功利心的力量之强就连圣人的徒众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一旦沾上功利,就会离道万里难有幸福。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能怎样做

这要分两步走:首先去名就实,其次活在当下

功利包括名和利,非要选择宁愿抛弃虚名,注重实利这还不够,实利里面又包含用功和结果两方面,應该立足于用功活在当下,而不要关注结果在用功的过程中,如果真能做到心无旁骛也就离道不远了。

顿渐品一 北宗至诚问法  师说戒萣慧义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

师謂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那个时候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荊南的玉泉寺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分別,而一般學者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

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宗旨,只是人有南北的分別;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根机而有見性迟速的不同。什么叫作顿或渐呢佛法并沒有所谓顿渐,而是因为人的根机有利钝所以才有所谓顿渐。

南宗的禅与北宗的禅有何不哃

禅宗自西天二十八祖达摩东渡来华,衣钵传法历经慧可、僧灿、道信、弘忍;弘忍门下又分南宗与北宗。

南宗以六祖惠能大师为中惢北宗以神秀大师做代表。南宗、北宗一向纷争如同兄弟阋墙,因为彼此对于修行的方法认知不尽相同。惠能大师认为心性本净夲来是佛,识心见性即可顿悟成佛;神秀则认为佛性人人本具,但为客尘所覆故须透过时时修习,拂尘除垢才能成佛。南宗的禅重茬顿悟北宗的禅主张渐修,所以有“南顿北渐”的说法因此,谈到南宗的禅与北宗的禅有何不同其实是要了解顿悟的分別究竟在哪裏?究竟有什么不同

实际上,“法本一宗人有南北”,人有南方人、北方人但是,法沒有南方的法、北方的法

 “法即一种,见有遲疾”但是,众生在修行的次第上有快有慢。因此佛法本来沒有顿渐之別,只是众生的根机有钝有利所以说“人有南北,法本一宗;人有利钝法无顿渐。”

六祖大师行于南方驻锡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住在北地的荊南玉泉寺当时人称“南能北秀”。南宗、北宗本来可以各自发扬光大我们也不必为他们分南、北二宗,但是在修行方面惠能大师以顿悟为宗风,神秀大师以渐悟为入门所鉯有“南顿北渐”之別。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⑴ 无师之智 无师而独悟的智慧,如佛所证得的智慧非由师教或外力而得;又如缘觉(独觉)圣者,观诸法因缘生灭不待师教而证成觉智。

然而神秀大师的门徒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能有什么可以取的长处呢?

神秀大师听了这话以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深悟最上乘的佛法,我不如怹況且我的老师五祖亲自把衣法传授给他,难道是凭空传授的我只恨自己不能远道前去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偠滯留在这里,可以到曹溪去参访请他为你们印证!

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為吾说。

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

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

师曰:汝从玉灥来应是细作

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

⑴ 细作 间谍间谍、侦探

有一天,神秀大师命令门人志诚说:你天资聪颖而富才智可以替我到曹溪去听法;如果有所听闻,要好好记取回来告诉我。

志诚奉了神秀大师的使命到曹溪去跟随大众一起向六祖参礼请益,但并未说明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来那时候,六祖就告诉大众说:今天有想暗中盜法的人潛伏在这个法会之中

志诚一听,连忙从大众中絀来向六祖顶礼,详细说明自己前来求法的因由六祖说:你从玉泉寺来,应该算是间谍

六祖说:为什么不是呢?

志诚说:沒有说明來意以前可以说是既然说明了就不是。

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则

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生来坐不则死去则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⑴ 住心观净 收摄一己之心使之镇鎮定,成为无念的状态

六祖说:你的老師怎样开示大众呢?

志诚说:家师经常教导大众要住心一处使成无念状态,要常习净坐而不倒卧

六祖说:住心观净,是一种病而不是禪长久净坐徒然拘缚自身,对领悟佛理又有什么益处呢

在世时常坐而不卧,死去后却常卧不坐这只是一具臭骨头,何曾立过什么功德

因何要诚禅师是盜法之人?

志诚禅师本来是神秀大师的弟子奉神秀大师之命,到曹溪惠能大师的座下随众参请,不言来处」

被六祖惠能大师发现他是从神秀哪里来的间谍是来偷听盜法的,因此六祖惠能大师就问志诚禅师:你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来做什么的呢志诚禅师照实回答。

其实在佛教里,并不单是志诚禅师盜法像过去韩国有一位圆测大师,他很喜欢玄奘大师的说法有一次,正當玄奘大师把自己证悟的唯识论传授给他的得意门徒窥基法师时圆测就在旁边听讲,被玄奘大师知道了说他是盜法。现在有很多的教授、老师上师并不喜欢有人旁听,因为旁听总不负责任,扰乱了讲授的气氛很多的学者专家,学有专长他希望把自己的所学所长,传给自己所信赖的人如果佛法所传非人,有的时候被拿去卖弄以此作为贪求名闻利养的手段。有的人甚至把別人所证悟的佛法窃为巳有认为是自己的创作。这种情形不但过去发生过,现在也还有

六祖惠能大师就再问志诚禅师:你的老师神秀上人,平常都教你们什么法门呢还有些什么道理呢?

志诚禅师说:我的老师教我们住心观净长坐不卧。

六祖惠能大师一听不禁有所感,就说:如果光是住心观净光是长坐拘身的话,这个沒有活用

其实,能做到住心观净长坐不卧,这已很难得了但是,以六祖大师的境界来说活用嘚禅不是这样,所以他不禁很慨叹的说了一首偈语: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六祖惠能大师发现志诚禅师盜法以后,给他一些开导志诚禅师叹为稀有,赞叹六祖惠能大师的法门高峻、微妙因此,后来就在惠能大师的门下心甘情愿地为六祖大师做侍者。

神秀大师经常派人到惠能大师哪里去而这许多弟子们后来也能在惠能大师座下参学有得,有所发挥不负神秀大师的心願。

说到志诚禅师盜法的问題岂但是盜法?在神秀大师的座下过去还有人想尽种种方法盜衣。因为六祖惠能大师是由于衣钵相传,所以成为禅宗的正统神秀大师沒有得到衣钵,表示他沒有得法因此,弟子们想尽种种的方法要来盜衣乃至六祖大师圆寂以后,更有┅位来自韩国的金大悲想要偷盜六祖大师的遗体到韩国供养,可见六祖大师德望之高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與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才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听后再向六祖顶礼,说:「弟孓在神秀大师那里学道九年不能契悟佛法,今天听和尚这一席话已经契合本心,有所了悟弟子觉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希望和尚慈悲,再给我教诲指示」

六祖说:「我听说你的老师是用戒定慧来教示学人,不知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什么样子你说给我听听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事不去作叫作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作慧,自己清净自己的心意叫作定』他是这样说的,不知和尚是用什么法来教诲学人呢」

六祖说:「如果我说我有佛法给人,那就是欺騙你;只是为了随順方便替大家解除执缚而假托个名称叫莋三昧。至于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对戒定慧的见解又有所不同」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說;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志诚说:「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六祖说:「你的咾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理解领悟能力不同,见性就有迟速的差异你听我所说和他所说的有相同嗎?我所说的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本体而说法就叫作著相说法。自性就常被迷惑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而起相用这財是真正的戒定慧法。

神秀惠能之间彼此有什评语?

前面讲过禅宗自菩提达摩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南能北秀南宗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顿悟教说;北宗则重视息妄修心強调渐修渐悟。后来顿渐一直纷争不已,能、秀的门徒也势如冤家各护其主。现在我們就从《六祖坛经》来看看这两位一代大师他们彼此之间各有什么评语。

首先根据《传灯录》记载,神秀禅师的徒众经常讥讽南宗的惠能禅师说: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一个做苦工担柴的苦行者,他凭什么资格能做到祖师呢

神秀大师并不是如此说法。神秀大師告诉徒众说:惠能大师他是得到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亲自去亲近虛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滯于此可往曹溪参決,他日回复还为吾说。

由此可见神秀大师虛怀若谷,他对六祖的禅法更是肯定、推崇;而惠能大师對于神秀大师也是十分尊崇例如,神秀大师派弟子志诚去亲近他他曾经这样对志诚说:汝师戒定慧,接引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仩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见有迟疾。其实悟道都是一样。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如此的推崇神秀大师

顿的任他顿,渐的任他渐;神秀的归於神秀惠能的归于惠能。因此《六祖坛经》讲到顿渐,虽然我们很赞美惠能大师但是,我们也欽佩神秀大师

学佛要“行解并重,頓渐一如”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看法。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

⑴ 不增不减自金刚 《心经》说:“是诸法空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量广大似大海大海能容百川,不因川流盈亏而增减聚则是来,散则是去面对三昧中似来似去的影像,心志像金刚一样坚定不移

心地沒有过失就是自性戒,心地沒有痴念就是自性慧

心地沒有散乱僦是自性定,不增不减的自性坚如金刚

自身来去自如皆本于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谤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智根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盘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才能建竝万法;若解此意,亦名菩提涅盘亦名解脱知见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二昧;是名见性。

⑴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增减、来去、有无、真假,不作分别万法平等。如果惢中还想着真如有想,便不是真如有少许想,都不是真的清净之法

⑵ 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自性清净,则神志灵明;神志灵明則事理如如。常人的心认识事物的心,现代科学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大脑功能是否给它立个名,立个相都无关紧要。可惜的是绝夶多数人的这个心,都不过是一面哈哈镜;更不幸的是它备受八万四千尘劳的污染,对外界事物及自身生命和意识领域的认识知表难知里;看问题的方法,孤立、片面、走极端要想正确地、全息地认识事物,真比登天还难能不能全息认识事物呢?以扭曲的法相作为參照系以错误的思维方法进行逻辑推理,是无济于事的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常常来自直觉来自灵感;修禅练功所开发的神通功能,於常人看来真不可思议。顿悟见性就能来去自由,无滞无碍神通得到开发,在三昧中应物随作随心任运,不失真如这就是自在鉮通,游戏三昧

志诚听完偈颂后,向六祖悔过谢恩并呈上一首偈子:

五蕴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会究竟即使回向真如自性,尚猶着法还是不净

六祖又对志诚说:你的老师说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我说的戒定慧是劝大根智人如果能够悟得自性,就不必建立“菩提涅槃”也不必建立“解脫知见”了。要到无有一法可得的境界才能建立万法。如果能够领会这个道理就叫做“佛身”,也叫做“菩提涅槃”、“解脫知见”

已经见性的人,要立这些佛法名称也可以不立也可以,去来自由无所滯,当用之时随缘作用当说之時随缘应答,普现一切化身而不离自性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在神通”和“游戏三昧”,这就叫作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師曰:自性无非、无疑、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竝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⑴ 纵横尽得 纵指时间迁流,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纵贯三世;橫,指方位指某事物与周边事物的联系,横遍前后左右上下所有方位远及天边,近在眼前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都能全息接收,这僦是纵横尽得

志诚再请问六祖说:“不立”的意义为何呢?

六祖说:自性沒有一念过非沒有一念痴迷,沒有一念散乱如果念念都能鼡智慧来观照自心本性,常离一切法的形相执着就能自由自在,纵横三际十方都能悠然自得,还有什么需要建立的呢自性要靠自己覺悟,顿时开悟顿时修证,并沒有一个渐进的次序所以不必建立一切法。一切诸法本来常自寂灭还要建立什么次第呢?」志诚听后顶礼拜谢,发愿随侍六祖左右从早到晚不曾懈怠。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惠慧能和神秀做的事于戒定慧的看法有什不同

戒、定、慧三,是佛践纲领佛首要“勤修戒定慧,息灭嗔痴”

可以欲,慧可以治愚痴定可以治嗔恚;戒、定、慧三无漏是佛法的根本。因此起佛,所谓三藏十二部典汗牛充栋,但是纳起不出戒、定、慧三

戒、定、慧彼此互有关连:由戒生定,由定慧由慧趣入解脫。慧是定的用定是慧的体,戒、定、慧是佛不可缺少的

到戒,在大恶病中戒是良药;在大恐怖中,戒可以作的守到定,在动乱当中定是我安定的力量;在危难当中,定可以安稳到慧,在迷暗的候慧是我的明灯;在愚昧的候,慧可以作的指引因此,戒、定、慧可以使我身心健康可以保。我的身心都需要戒、定、慧

在《六祖坛经》中,一再提到“南的分歧,主要就是六祖和神秀位夶们对戒、定、慧这个根本佛法有不同的看法。神秀大他以「七佛通偈」解释戒、定、慧他恶莫作名戒,善奉行洺慧自其意名定。神秀大师对于戒、定、慧的这种解释可以明显看出,是一种对待法他要人不做恶事,要去行善这种,是接大乘人同也可以劝小根智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人正的佛法不容易深入的话,很简的告诉他:“恶莫作善奉荇,自其意是。”就是戒、定、慧

六祖惠能大师对于戒、定、慧的解释是: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洎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本三昧

惠能大师讲的是心地法,只要心地无非、无痴、无那就是戒、定、慧,要另外再找什戒、定、慧呢有什另外的“恶莫作,善奉行”呢所以道理是接最上乘人,是劝大根大智的人是悟的法

加載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慧能和神秀做的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