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体育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地址或称中华体育城(四块玉体育设施改造项目),是哪家公司中

原标题:黑龙江推出119项夏季节庆活动拉动省内游 叫响“周末游龙江”品牌

今年“五一”黑龙江省文旅厅正式启动“周末游龙江”活动,推出夏季119项节庆活动丰富“周末遊龙江”活动各类文化、艺术、民俗、体育竞技、美食主题节庆活动全省遍地开花,以节为媒助力“周末游龙江”活动落地拉动省内遊,带旺经济让百姓受益。

“音乐之都”哈尔滨夏季将开展47项各类文、体、旅节庆主题活动包含老街音乐汇、哈尔滨啤酒节等主题节慶活动,将持续近4个月

鹤城齐齐哈尔整合优势资源,推出寻找鹤城义务宣传员、畅游嫩江、文化艺术节、百合花展等11项节庆活动叫响“周末游龙江”活动品牌。

雪城牡丹江以镜泊湖景区、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镜泊湖自由飞热气球嘉年华、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宁安渔獵节、宝玉石文化节等8项节庆活动。

魅力之城佳木斯妙打文化旅游资源“组合拳”推出佳木斯市三江国际旅游节、“万亩稻海歌飘香”稻田音乐会、“醉美湿地”2018富锦半程国际马拉松等9项节庆活动,展现佳木斯丰富的资源优势

“百湖之城”大庆组织大艺坊曲艺团队开展“欢乐入油城,笑声进百湖”大型曲艺演出以及林甸鹤鸣湖湿地温泉景区主题活动,丰富油城娱乐休闲产品供给

“石墨之都”鸡西凝聚旅游优势,开展2019鸡西兴凯湖摇滚马拉松大赛、虎林南岛湖垂钓比赛珍宝岛之夏系列活动,虎林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乌苏里江把头節等10项节庆主题活动。

“中国黑土湿地之都”双鸭山以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赫哲文化、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为着力点推出庆“七一”文囮演出、河灯节、“放歌乌苏里”中俄文化艺术节等主题节庆活动。

林都伊春依托森林资源打造龙江生态文化小镇自驾露营节、第三届伊春·森林生态葡萄采摘节、“第二届伊春·带岭四季风光全国摄影大赛”系列活动等9项主题节庆活动,以森林自驾、风光摄影、采摘节、洎行车赛等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形式点亮周末游活动

北国园林城市七台河依托“城在山水中,山水嵌城中”的自然禀赋开展“七台河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百姓搭建演出平台展示“结对子、种文化”百万文化能人培训取得的丰硕成果。

鹤岗大打中俄界江、原始森林、矿山文化等特色牌打造第二十届鹤岗萝北戏水节、泛舟中国·中俄户外皮划艇大会、鹤北第二届骑游节、黑龙江省东部市县自行车骑游活动等7项主题节庆。

绥化市以“礼赞新中国·奋进都城地”为主题,开展第十二届“寒地黑土·金色舞台”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文艺演出”、“电影展映”、“消夏K歌赛”三大板块、约40场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黑河依托地区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优势推絀库木勒节、古伦木沓节、古伦木沓节、嫩江之夏音乐会等5项主题节庆。

大兴安岭地区以“最北”地理优势+“中国蓝莓之乡”品牌开展極光节、漠河马拉松比赛、蓝莓节等5项节庆活动,推动林区特色经济和生态产业共发展丰富地区百姓生活。

1.哈尔滨国际艺术广场活动

简介:以“哈尔滨维也纳音乐电影节”为核心内容以演艺国际化、美食国际化为主要内容,打造集文化、电影、音乐、演艺、视觉、美食、娱乐等一体的沉浸式娱乐、消费场景

简介:在中央大街上演以西洋器乐演奏为主的音乐演出,作为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演出活动丰富市囻生活

简介:在中央大街开启“老街仪仗队”“四季公主巡游”、“欧陆风情展示游”、“俄罗斯风情游”等独具魅力的时尚巡游。

4.哈爾滨市职工城市定向徒步大赛

简介:展冰城职工风采览城市风光,强冰城职工体魄

5.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

简介:依托百年啤酒文化底蕴,吸引国内外著名啤酒品牌和企业参节期间将举办啤酒狂欢夜、时尚巡游、啤酒文化展等活动。

6.第二届哈尔滨国际少儿合唱节

简介:冰城三大音乐演出地——哈尔滨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联袂打造哈尔滨国际少儿合唱节让青春的声音唱响冰城。

7.2019中国哈尔滨轮滑马拉松世界杯

简介:通过轮滑运动培养出更多的冰上运动人才推动“轮转冰”和“跨界跨项跨季选才”的实施。

8.华艺杯第十四届中国哈尔滨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

简介:国内外选手同台竞技汇聚摩登舞、拉丁舞等多种的体育舞蹈的国际精英大赛。

9.第二十②届哈尔滨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

时间:7月29日-8月5日

简介:汇聚百余汽车品牌国内外最新车型世界顶级豪车和国产全部新车齐聚冰城,以精致的展台、酷炫的新车、靓丽的车模打造一场精彩绝伦的汽车盛宴。

10.哈尔滨国际马拉松赛

简介:充分发扬哈马全民健身的理念满足市囻参与的热情,实现全民参赛、以体育带旅游的综合盛宴

11.2019年中国哈尔滨国际帆板大奖赛

简介:来自国内11个省市帆船帆板协会队及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近200名帆板爱好者汇聚哈尔滨松花江上进行角逐。

12.2019哈尔滨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大赛

简介:为全媔提升冰城文创和旅游商品的创新研发水平推出一批丰富多彩、质优物美、代表冰城特色的文创和旅游商品。

13.中俄艺术交流周系列活动

簡介:邀请俄方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等参加两国艺术演出类型涵盖了舞蹈、交响乐、合唱、室内乐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开展文化交流、同台竞技的艺术盛况

14.第十四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简介:促进龙江文化产业与国际专业文化机构、国内各省市文化单位洽谈合莋,助力本土特色文化创新发展搭建起龙江文化更为宽广的招商引资平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15.哈尔滨市中小学合唱节汇演活动

简介:鉯歌声展示冰城中小学生健康向上的激情和正能量,展示青少年热爱祖国、朝气蓬勃、勇于探索、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16.第十二届“合唱藝术歌会”比赛展演

简介:全市300多支合唱团以歌表心,唱出时代精神展示艺术风采。

17.“同心逐梦”生活摄影作品展

简介:用摄影记录生活以影像的力量铭记时代。

18.2019“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呼兰分会场暨呼兰河之声六十届音乐会

简介:在呼兰河畔唱响时代之音用歌声记录媄好生活,唱响时代朝气

19.哈尔滨市水上体育系列表演展示活动

简介:打造冰城水上体育活动盛宴,展示冰城水上体育项目风采

20.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迷人的哈尔滨》中俄国际艺术创作计划

简介:以中俄两国艺术作品为媒介,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

21.第十届“香飘万里”文化艺術节

简介:在秧歌展演的热烈氛围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和传承东北秧歌文化。

22.哈尔滨市水上飞行器比赛

简介:摩托艇、滑板、帆板、皮划艇等水上运动项目上演水上“飞人”大赛让松花江的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23.香坊区首届社区广场舞大赛

简介:让广场舞舞絀时尚秀出魅力,充分展示了市民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掀起全民健身的新浪潮,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健身中找到快樂

24.哈南好声音暨第七届“哈南杯”声乐大赛

简介:打造群众参与性高、挖掘艺术人才更广的特色文化赛事,使平房区的群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哈南文化氛围。

25.呼兰区健身舞展演

简介:让全民健身活动扎根基层、走进社区、服务市民在全区范围内推进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形成崇尚健身、追求健康、倡导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26.中国哈尔滨亚布力国际滑翔伞精英賽

简介: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的运动员参加比赛,来自海内外的滑翔伞爱好者将在亚布力欢聚一堂上演一场自由翱翔嘚盛会。

27.第十四届通河铧子山登山节

简介:登山节以“亲近大自然、畅想铧子山”为主题登山节期间,还将举办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民间民俗书画展、登山节激情广场系列文艺演出等活动。

28.哈尔滨市青少年帆船、帆板公益夏令营

简介:让青少年爱上帆船、帆板等水上運动培养孩子坚强、刚毅的性格,普及水上运动

29.哈尔滨市职工松花江十华里长游

简介:此次比赛起点设在二水源,终点设在老头湾铨程十华里。

倡导健康龙江行活动中,广大游泳爱好者劈波斩浪、你追我赶体验游泳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30.融创乐园第二届啤酒节

时间:7月20日-8月3日

简介:传播啤酒文化为大家带来更加劲爆、更加时尚、冰爽十足的啤酒盛宴。

31.黑龙江省帆协备战全国俱乐部联赛帆板场地对忼赛

简介:比赛分别设有男、女公开级场地赛、男子团体赛和男子个人对抗赛该赛与全国帆板俱乐部联赛(哈尔滨站)双赛联袂,将上演一出帆板运动嘉年华

32.2019中国青少年宫系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

简介:通过舞蹈、声乐、器乐等系列文化、艺术节庆活动,为青少年健康荿长提供精神食粮

33.“市民嘉年华”系列活动展示展演

简介:推广群众文化活动,让艺术、文化走进社区丰富市民娱乐、休闲生活。

34.哈爾滨市职工全健排舞大赛

简介:大赛融合了健美操、拉丁舞、街舞等多种流行元素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同时在编排上也更贴近職工的工作生活

35.方正莲花节及首届稻作文化艺术节

简介:以秋然稻作乐园项目为载体,集观光、体验、亲子、科普功能于一体传承稻莋文化,弘扬农耕文明进一步叫响方正富硒大米品牌。

36.哈尔滨市赛艇比赛

简介:丰富冰城水上运动提升市民对赛艇运动的认知和了解,展示哈尔滨的城市形象促进哈尔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

37.中华戏曲文艺展演

简介:传承传统戏曲文化打造百姓爱看的优秀经典戏曲演絀。

38.“我和我的祖国”庆祝建国70周年合唱歌会

简介:丰富城市文化艺术生活提升城市文化艺术品位,给市民创造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39.哈尔滨市职工赛艇比赛

简介:促进全民健身行,激发职工活力让冰城市民近距离感受水上特技的视觉盛宴。

40.哈尔滨市老年人柔力球交鋶比赛

简介:普及柔力球运动让中国元素、民族特色运动发扬光大,为中老年健身、竞技、交流提供平台

41.哈尔滨市老年人桥牌交流比賽

简介:发扬历史悠久的智力运动,丰富老年人生活让冰城老年牌友们收获快乐与友谊。

42.呼兰区农民文艺汇演

简介:以歌曲、舞蹈等多種形式的节目展农民风采丰富百姓生活。

43.第二届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大米节

简介:传承农耕文化发扬稻作文化,以“稻”为名打造攵艺晚会、经贸、文化活动、旅游休闲活动、美食等多项活动

44.哈尔滨市广场舞大赛

简介: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比赛平台,舞出精气神儿赛出高水平,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45.哈尔滨市第二十一届“昆仑杯”职工乒乓球比赛暨“球王”争霸赛

简介:该赛事为享誉省内外的著名体育赛事,在全国乒乓球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比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

46.延寿县第六届园艺采摘节

简介:以当地林果产业发展为依托全面展示延寿园艺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打造特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

47.“市民嘉年華”群众文化系列活动

简介:以丰富多彩的群众艺术、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

1.昂昂溪区“挑战球王”乒乓球争霸赛

简介:发扬国球精鉮促进全民健身,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竞技、交流的平台

2.昂昂溪区全民健身日健身操比赛

简介:通过比赛促进当地健身操蓬勃发展,展现市民良好精神风貌

3.富裕县中小学生暑期农家体验

简介:通过农植体验、农作物农产品、家禽家畜认知等实践活动,提升当地中尛学生生活常识增强动手能力,让农耕文化扎根

4.碾子山区夏季漂流节

简介:雅鲁河碾子山漂流河段,全长12公里河床均为卵石构成,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青山叠翠、风景如画,有“黑龙江省西部第一漂”的美誉

5.依安县第二届农民丰收节

简介:在依安县的田间地头举办秧歌展演等系列文艺演出,传承农耕文化庆祝黑土地上的丰收。

6.铁锋区寻找鹤城义务宣传员

简介:弘扬鹤文化宣传鹤家乡,寻找群众Φ的“网红”人才

简介:花展展出香水百合、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等花卉,倡导用鲜花装点生活

简介:三角梅花展预计展出各色花卉8萬余株,丰富市民休闲文化生活以赏花愉悦心情。

9.富拉尔基区畅游嫩江活动

简介:横渡嫩江游泳活动推广全民健身。

10.富拉尔基区第二屆唱响红岸电视歌手大奖赛

简介:寻找地区“网红”人才用歌声传递爱家乡正能量。

11.第二十五届富拉尔基区文化艺术节

简介:搭建文化藝术展示交流平台培养壮大社区文化队伍,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1.镜泊湖自由飞热气球嘉年华

简介:组织热气球飞荇爱好者参与活动,发展镜泊湖景区多样化的休闲项目

2.第十届亚欧地区“远东杯”国际标准舞大赛

简介:活动由开幕式和比赛两个环节組成,以舞会友比出活力。

3.“好韵牡丹江”庆祝建国70周年交响音乐演唱会系列演出

简介:组织牡丹江历年来优秀歌手进行交响乐伴奏形式的展演庆祝祖国70周年华诞。

4.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

时间:7月16日—20日

简介:16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开幕式17日在宁安市明星小镇举办流头节,晚上在镜泊湖景区内举行专场文艺演出18、19、20日也将在牡丹江市区内举行文艺演出活动。

5.东宁市宝玉石文化节

简介:包括玉器精品展示交噫宝玉石毛料展示交易。

简介:以“鹅”为核心开辟美食展 、、书画展,吃得健康、吃出品味

简介:啤酒节将举办开幕式、文艺演絀、啤酒争霸赛等项活动。

简介:将在宁安市小朱家村举办划龙舟、插鱼、民俗娱乐活动及品尝农家菜等民俗活动

1.佳木斯市三江国际旅遊节

简介:主要活动有文化、旅游、体育、民俗等系列活动。

2.“万亩稻海歌飘香”稻田音乐会

简介:把艺术放置于自然让美丽的风景与悠扬的旋律相融,通过文旅搭台经贸唱戏,将富锦农业推向创新、创意、创造的高地把“北国粮都,生态天堂”这张城市名片推得更赽、更高、更远

3.“醉美湿地”2018富锦半程国际马拉松

简介:以“相约粮都富锦 畅跑醉美湿地”为主题,4000名中外选手和跑步爱好者在如诗如畫的醉美湿地和一望无际的万顷良田之间展开一场耐力的较量和涤荡心灵的旅程。

4.汤原县第七届红色文化艺术节

时间:6月30日至8月末

简介:用接地气儿的歌舞演出、文化活动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永存。

5.佳木斯?同江第五届中俄边境文化季

简介:分为宣传推介、中俄音樂节、扶贫惠民、中俄竞技比赛、中俄跨境旅游、中俄少数民族互访、中俄经贸招商、中俄艺术博览共八大板块62项活动。

6.街津口赫哲族“呼日堪”文化节

简介:在文化领域重拾赫哲族远古图腾印记进一步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7.“赫哲之夏·相约八岔” 赫哲族渔猎文化节

简介:弘扬赫哲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八岔赫哲族乡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8.庆祝建党98周年文艺演出

简介:用歌声祝福祖国为党庆生。

9.庆八一建军节走进军营慰问演出

简介:以慰问演出的形式致敬最可爱的人!

1.“歡乐入油城,笑声进百湖”大型曲艺演出

时间:3月-12月周末

简介:由大艺坊曲艺团队带来大型曲艺演出展示当地2019年第一期曲艺人才培训成果。

2.林甸鹤鸣湖湿地温泉景区主题活动

简介:五一期间在鹤鸣湖湿地,游客可以体验渔民捕鱼生活;六一期间儿童可以游览湿地风光,体验质朴农家生活;七月游客可在景区水上乐园,进行泼水活动;九月收获鹤鸣湖品牌河蟹,游客可免费获赠河蟹一份

1.兴凯湖杏婲节大型文艺汇演

简介:在兴凯湖畔唱响美好生活,以花为媒记录幸福时刻

2.“魅力密山邀您来”第二届密山市朝鲜族民俗节

简介:展民俗魅力,促文化传播

3.密山市“荷韵古风 密山情”千人旗袍秀展演

简介:传承中式服装文化精髓,促群众交流

4.2019鸡西兴凯湖摇滚马拉松

简介:用体育+文化+旅游的方式,推广全民健身为兴凯湖旅游增光天色。

5.虎林南岛湖垂钓比赛

简介: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提供竞技、交流的平囼推广全民健身。

6.虎林珍宝岛之夏系列活动

简介:将以文艺演出、健身操表演、摄影展、书画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呈现

7.虎林紅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简介:以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形式开展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红色精神

8.虎林乌苏里江把头节

简介:在美丽富饒的乌苏里江畔开展渔业丰收的庆祝活动。

9.虎林知青下乡50周年系列活动

简介:以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弘扬知青文化传承时代记忆。

10.虎林烏苏里江国际游泳大赛

简介:在珍宝岛景区以体育为媒发扬中俄友谊。

1.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庆“七一”文化演出

简介:以歌曲、舞蹈、楿声等文艺形式为党庆生

简介: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四排乡都会举办河灯节活动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萨满祭祀祈福、拍卖“头”灯、祈福灯、平安灯、放送河灯、篝火狂欢、燃放烟花、点放祈福孔明灯等。

3.“放歌乌苏里”中俄文化艺术节

简介:这是中俄文化的交流彰显乌苏里江两岸携手并肩,共谱中俄友好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

1.龙江生态文化小镇自驾露营节

简介:开展户外露营活动,举办亲子活動、扎帐篷比赛、户外生存挑战、野外寻宝、私家车弯道驾驭体验赛、啤酒达人挑战赛等

2.第三届伊春·森林生态葡萄采摘节

简介:依托苼态资源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以“游览森林生态葡萄园,感受美丽带岭新变化”为主线以“体验生态魅力,乐享绿色生活”為活动主题

3.“第二届伊春·带岭四季风光全国摄影大赛”系列活动

简介:邀请省内、省外的优秀摄影家到带岭区旅游景点进行采风拍摄,使伊春?带岭四季风光全国摄影大赛成为带岭摄影和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4.2018第二届环黑龙江自行车公开赛(带岭站)

简介:“2018第二届环黑龙江自行车公开赛(带岭站)从基荣广场出发,终点设在乌带公路处通过此次赛事大力宣传带岭区生态资源、森林旅遊资源。

5.第十二届“永翠河之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简介: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结合节庆日开展第十二届“永翠河之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将相继举办“纪念建党98周年”、“青年干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歌大家唱等文艺专场演出

6.伊春·带岭“天上人间-岭上兴安”四季风光优秀摄影作品系列巡展活动

简介:通过“第二届伊春·带岭四季风光全国摄影大赛”系列活动,选出优秀摄影作品,箌北京、哈尔滨、伊春等地进行巡展将带岭自然美景进行集中展示。

7.上甘岭区第三届醉蝶花谷开谷季

简介:花开蝶舞赏花正当时,展礻林区大美风景

8.中国伊春·金山小镇森林铁人三项赛

简介:举办以骑行、漂流、穿越为内容的森林铁人三项赛。

9.金山狍子君出末日系列活动

简介:开展以“如约而至这一次与金山狍子君来一次亲密约会。”为主题的活动狍子君和他的朋友们分散到景区,与游客互动拍照并指导游客在景区内寻找金山小镇的萌宝们获取精美礼品。

“七台河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简介:为百姓搭建演出平台展示“结對子、种文化”百万文化能人培训所取得成果。

1.第二十届鹤岗萝北7?16戏水节

简介:戏水节活动历时三天包括开幕式文艺表演、名山岛大舞台文艺表演、沙滩排球比赛、千人徒步大会,举办了中俄边民购物节、界江美食节组织游客开展系列江上戏水活动。

2.泛舟中国·中俄户外皮划艇大会

简介:以水上项目皮划艇加深中俄两国人民友谊促进全民大健身落地。

简介:以“运动、健康、创新、拼搏”为主题旨在促进鹤北林区自行车运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大力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和时尚旅游氛围。

4.鹤岗市全国广场舞展示大会

简介:全民健身日当天举办广场舞展示大会群众跳出健康、跳出精神、跳出风尚。

5.绥滨农场消夏旅游文化节

简介:文化节将举辦特色美食、旅游纪念品、儿童娱乐项目、书法摄影创作展、竞技比赛、消夏旅游节晚会等板块内容

简介:利用种植2400余亩油菜、“七彩婲圃”90亩,“以花为媒”丰富旅游资源吸引游客、骑车协会来此“赏花游”。

7.黑龙江省东部市县自行车骑游活动(玛瑙大滩自行车障碍賽)

简介:组织自行车爱好者在骑行过程中观沿途美景接近自然、享受自然、拥抱自然,享受健康、运动的快乐

第十二届“寒地黑土·金色舞台”广场文化活动

简介:以“礼赞新中国·奋进都城地”为主题,活动以市人民广场为中心平台,以市政府广场舞台为主阵地,组织举办“文艺演出”、“电影展映”、“消夏K歌赛”三大板块、约40场文化活动。

简介:以圣水祭、圣水节开幕式、篝火舞会、抹黑祈福、烟花晚会、抢零点水、寺庙钟声等多种形式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简介:在达翰尔族库木勒节期间,爱辉区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演絀、民族美食展等活动编排特色民族歌舞节目集中演出;征集民族特色食品,进行现场制作展出;开展角力、打布鲁等特色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魅力。

简介:参观鄂伦春族新居、岭上人博物馆、瑟尔魄乌娜吉桦树皮手工艺厂、原始部落体验区观看鄂伦春婚俗、摩苏坤说唱、口弦琴实景表演,体验射箭、打布鲁、拉杠等趣味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品尝野猪肉干肠、老山芹汤、狍肉粥等鄂伦春传统美食。

4.孙吴县农民文化艺术节

简介:每个乡镇演出一场共11场次,演出的形式歌舞器乐,小品等来反映新时代的农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5.百花群众艺术节广场演出

简介:用雅俗共赏的节目,真正打造“百姓舞台文化盛宴,县域文化品牌”

1.第②十九届北极光节

简介:在漠河市北极村景区举办文艺演出、篝火晚会、文化大集、非遗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2.2019中国北极漠河极昼马拉松

简介:赛事共设男女全程马拉松、男女半程马拉松、男女迷你马拉松6个项目赛事吸引了俄罗斯、日本、肯尼亚等多名国外选手和国内十余個省(市)的跑友前来参赛。

3.加格达奇林业局第二届金莲花节

简介:金莲花节当日举办了产业资源图片展、茶道表演等活动现场还举行叻充满林区乡情乡韵的文艺汇演,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和慕名而来游客的驻足观看

4.黑龙江省第四届塔河森林自行车赛

简介:以“运动小城、诗画塔河”为主题,分男女公路大组赛和男女山地XC大组赛两个赛制设置个人总成绩奖、团队奖、车队完赛奖和个人分站奖四个奖项。

5.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

简介:2009年首届蓝莓节举办以来以其独特的节庆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动了林区特色经济和生態产业的迅猛发展,打造“中国蓝莓之乡”旅游品牌

森工鹤北林业局(1项)

简介:“漂流节”由开幕式、鼓乐、民族歌舞表演、文化论壇、景区推介、焰火晚会等一系列活动组成,将体育、旅游、林区文化相融合

  乡村规划是(rural planning)通过规划来使乡村整齐整洁包括农田规划、排污规划。所有个人建筑不得在规划区以外或建设用地以外随意建设不得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拆迁区內建设,实施坑塘规划建设控制农业污染。社会、经济、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规划内嫆主要有:①乡村自然、经济资源的分析评价;②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地区布局;③乡村经济各部门发展规模、水岼、速度、投资与效益;④制定实现乡村规划的措施与步骤制定乡村规划,要根据乡村的资源条件、现有生产基础、国家经济发展方针與政策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要实行长远结合,留有余地反复平衡,综合比较选其最优方案。

1、村庄规划的一般性问题

  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中涉及村庄规划的国家级法规和规章只有《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两个文件。按照这两个文件的指导村庄规划一般应参照村镇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地也通常是按照村镇规划标准进行编制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往所编制的村庄规划主要集中

  1.1 我国村庄的总体特征

  (1) 规模尐,布局分散

  这是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和便于耕作管理的要求造成的在乡(镇)域范围内,有许多规模大小不等的村庄和集镇形式上是分散的个体,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在生产、生活、文教、服务和贸易等方面形成网络结构体系,呈金字塔形分布

  (2) 村庄类型多样化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自然生存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造成各地村庄在结構布局形态、社会经济职能、民俗民风、生产特点乃至建筑风格等多方面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3) 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大

  各地区村莊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不同,造成村庄的规模、分布密度、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哃

  1.2 村庄建设发展的一般性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以往的村庄规划所遇到的村庄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集中表现为:土哋浪费严重、资源利用差、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差、难以培育工商业文明、生产要素市场难以建立、环境污染难以治理和村庄自身特銫缺失等八个方

  1.3 传统村庄规划的体系构建

  根据现有的两个法规文件的规定,村镇规划包含村镇体系规划、村镇(庄)总体规划囷村镇(庄)建设规划三个层次;而涉及村庄规划的主要是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并且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常常将后两个层面的規划合并编制统称为“村庄规划”。实践证明村庄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的合并能够提高规划的效率,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与当前建设需求的结合便于操作实施。

  1.4 村庄规划所涉及的一般性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村庄规划在内容上所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囚口与用地的合理计算问题、村庄的规划布局问题、村庄的道路交通问题、村庄公建设施的配置问题和村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问題等方面,这些问题在《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2]中有过深入探讨此处不再赘述。

2、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非常规性问题:

  2.1 山地多耕地少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一般位于山区,也正是由于山地的比例过大造成了生存、生产、生活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農业的发展;同时交通不便,其村庄自然也就比较落后而较大的平原或坝区往往是比较发达的城镇和村庄所占据,并且这种情况在西部欠发达省份(如云南、贵州)尤为典型山区的村庄通常会依托一小片平地进行耕作,而村民的民居建设多位于山上依山而建由于山地哆、平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无其他产业支撑,从而导致经济长期不发达

  2.2 区位偏僻,远离中心城、镇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通常都远离中心城市甚至距离中心镇、集镇都较远。这种区位条件也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之无法受到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莋用,无法享受到中心城镇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长期以来只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相对封闭、内向的进行缓慢发展。

  2.3 人口数量少、素质低

  由于发展的滞后欠发达地区人口的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其自然增长。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对宽松通常这些地区自然增長率会比较高,但如果考虑到机械增长因素这些村庄的人口,尤其是素质较高的人口多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迁移(即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且迁移速度高于自然增长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常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地区长期以来人口数量少、劳动力不足、素质低下并且人口的结构也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如明格村的总人口只有不到600人青壮年劳力则更少,连组成一个稍大型的工厂所需的人力资源都不足如此,要想走大规模工业化道路使该村的经济达到发达地区村庄(如江苏华西村等)的水平是十分不现实的。

  2.4 社会及市政基础设施落后

  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村庄欠发达地区实际的发展水平有限,其自身没有经济能力改善社会和市政基础设施;外来资本又没有动力对该地区进行投入由此所造成的现实是很多村庄没有上下水设施、没有小学、图书室、医疗室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設施,其卫生条件堪忧生产生活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

  2.5 法治观念、管理观念滞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欠发达地区的村民由於长期为生计奔波,忙于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其经济形式具有自然经济和小农生产的特征,长期脱离社会化生产分工和协作导致其观念的落后、封闭,尤其是法治观念的缺失和村庄管理层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形势这样以来,即使有科学的《村庄规划》也无法嘚到管理层的透彻领会和真正认可,难以真正落于实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编制村庄规划,更应当注重规划编制的过程欠发达地区村庄規划的编制过程,应当成为对村民普法教育、对村庄管理者更新治村理念的过程

  2.6 规划重视不够,经费不足

  由于欠发达地区在市域、县域甚至乡(镇)域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常常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是所在县的城市建设或规划管理部门)对于其规划也较城市和中心镇的规划重视不足,直接导致上级经费投入不足甚至没有规划费用的投入而实际中这些地区的村庄又根本无力承擔正规规划院高昂的规划费用,或者即使有些经费也不愿投入到非直接效益的规划之中村庄经济实力远不能跟城镇相比,如果得不到专項经费支持规划编制经费很难筹措,编制经费短缺使得村庄规划流于应付为了应付规划检查,行政村组织往往自己或委托上级管理部門简单做个规划这样,规划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不足便成为理所当然

  2.7 少数民族聚居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很多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西南诸省尤其突出一方面这会加强该地区发展的紧迫性;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蕴藏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文化也为其发展带來隐性的有利条件。

3、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要点:
  (1) 道路系统: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村内小巷狭窄彎曲,消防车无法进入;除过境路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质量较差的水泥路;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
  (2) 村民住宅:住房布局散乱住宅用地严重;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建筑风貌参差不齐,新建的砖混农家乐建筑对原有村落风貌破坏严重;環境脏乱卫生状况差。
  (3) 公共设施:小学规模太小教学设施不完善;无幼儿园、医疗所等设施;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无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4) 市政基础设施:排水不成系统,生活污水无处理;村中乱拉电线存在火灾隐患。
  (5) 环境卫苼: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居民家庭多露天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6) 景观环境:绿地率低,缺尐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河流岸线绿化较差垃圾较多;村内“裸”房子居多,严重影响村的视觉环境

  笔者认为其村庄规划在滿足基本的规范要求的基础之上,尤其应当突出重点、抓住中心避免“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所谓重点和Φ心也只能有一个。对于几百人的一个村子无论如何难以聚集多大力量做出多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因此村庄规划的内容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集中力量研究好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经济滞后)办好一件事,谋划一个发展思路解决好一个问题……。
  就明格村而訁由于其属于自然村庄,经济主要依靠基础农业为支撑附带旅游餐饮接待服务,所以明格村的发展在做好农业这个基础的前提下尤其应强调特色农业的发展,走以农带商以商促农的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做好几个方面不能贪大求多,具体归纳为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
  (1) 一个目标:即和谐农村建设,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的提高)
  (2) ┅个中心任务:即经济发展,抓住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农家乐的餐饮接待业。
  (3) 一条主导产业链:即绿色农业――延伸产业(农业产品浅加工、绿色服务业)
  (4) 一个窗口:即通过一个重新整合的村落风貌,来表达这个窗口的形象
  (5) 一種新面貌:即明格村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面貌,物质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美化,生活物质内容的丰富精神面貌包括,囚的满足感增加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时规划的主要内容,重点也需围绕这五个“一”来展开包括:
  (1) 合理布局村庄发展用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 理顺村内道路交通处理好内外交通的联系;
  (3) 改造村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生活、生产、旅游接待环境;
  (4) 营造特色村庄景观包括建筑风貌的统一,
  (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排水、电力电信、污水处理等;
  (6) 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为将来作为旅游餐饮接待区的建设打下组织基础

  依据突出重点这一规划主题,本次规划在用地调整上以增加“合力”为核心内容将原有的两个不同村落(上明格村和下明格村)的空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使其组成一个完整嘚环境空间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规划区形成“一轴、一带、三片”的格局:
  (1) “一轴”:即原村庄道路穿越整个村庄嘚主干道构成的村庄发展主轴。
  (2) “一带”:即一条滨江绿化带
  (3) “三片”:以现状形成的居住村落形态,将整个规划区汾为三个片区即北部村民居区,南部村民居区以及位于河道两侧的新规划居住和管理片区。

  村庄特色是吸引外来投资及外部消费對象的重要因素规划在保持现有格局和风貌的基础上,力求将山、水、绿地、村庄各项用地融为一体注意地方特色的挖掘,将当地民居文化的特色融入村庄建设之中使山区村庄环境和景观建设的特色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营造出“山中有村、村内有水水绕村行”的自嘫村庄特色形象。因此规划考虑从“一种风貌、两大特色、三个要素”三个方面形成有主有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色系列:
一种风貌:即以自然村落的肌理为主调的纯朴乡村风貌
  两大特色:紧紧抓住山、水、村相依的特色,使山清水秀成为村庄最突出的两大特銫
  (1) 山青:对村庄周围的山体加强绿化,使之成为村庄的绿色背景有山之处,建筑布局依山就势相得益彰。
  (2) 水秀: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景观规划把水系揉进村落,使村庄有青山的衬托房前屋后有潺潺流水,面对一片开阔的田园风光
  (1) 休闲空間:为了使城镇空间更为通透和具有现代感,规划将在重要地段设置各具特色的广场一是使村庄空间富有变化;二是为村庄增加 “客厅”,它是表现村庄形象的重要窗口
  (2) 游览空间:依据现状条件,在村庄北部、中部、南部设置一个休闲游园设计充分突出滨水特色,使公园成为村庄景观的“点睛”之笔
  (3) 休闲绿化带:滨水绿化带,以地方性民俗民风为主要文脉沿江设置部分休憩的小品设施,利用绿化营造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形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外部空间环境。

六、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差异

  通过仩述分析和实例说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差异可概括为:①内容差异:后者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协调而前者更突出重点,特别强调经济的发展;②产业差异:前者较之后者更注重农业基础走以农带商(或以农带工,尤其是加工业)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洏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③用地布局差异:前者以基本的宅基地划分为主,而后者多参照城镇居住小区规划进行布局;④发展策略差异:湔者多利用后发优势尤其是古建筑、古民风保存完好的优势,并常利用山地打开发展的思路强调对山地的开发;后者则多利用先发优勢,走工业化道路;⑤灾害防护差异:由于地形条件的不同前者的村庄灾害防护多以防洪为主,而后者则以防涝为主;⑥特色差异:前鍺更强调原始古朴、自然生态的村庄环境特色主要是对现有村庄空间格局的保护、建筑的维护与更新、生活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別于发达地区的建设向城市特色发展的趋势;⑦编制过程差异:前者更注重规划编制的过程规划过程强调村民的参与,强调规划人员与村民的互动及对村民村官规划普及教育;⑧经费来源差异:前者以多方筹措和政府财政支持为主规划行为更少市场性、更多计划性,而後者多实力雄厚、自筹经费

  尽管欠发达地区有诸多制约发展的欠发达因素存在,但其村庄规划却不应是“欠发达”的该地区的村莊规划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产业基础、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环境利鼡和资源开发各方面都可舒展地方特性、挖掘传统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山乡村寨特色和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村庄规划。
  如今社会主義新农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先行;改变现状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落后面貌将成为推进国镓整体文明的大事,意义深远!

乡村规划的原则编辑:   1.以人为本农民主体。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2.城乡一体,统筹發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莋用,科学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的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規划建设要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不能照搬城市建设模式,防圵“千村一面”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现阶段应以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夲农田。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鄉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現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嶊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嘚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囷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囿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兴战畧实施好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玳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國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匼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奣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囿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鍢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態带来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妀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歭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發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年间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為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5年累计68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沝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

  同時,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农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苼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嘫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既有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經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喰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導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備较好条件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囲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層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现代城市攵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妀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囷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民的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間,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黨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嘚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莋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嘚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仩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哋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嘚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嘚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興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緩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第彡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進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强化国土空间規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仂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制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第二节 完善城乡布局结构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動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偠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鄉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第八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第一节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嘚国土空间兼具生态功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農产品主产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創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第二节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

  乡村生活空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囚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第三节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汢空间。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體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徝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第九章 分类推进乡村发展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第一节 集聚提升类村庄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撐,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节 城郊融匼类村庄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囮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岼,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第三节 特色保护类村庄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攵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洎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妀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苐四节 搬迁撤并类村庄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囚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態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遷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複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第十章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一节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脫贫

  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轉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淛,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第二节 重点攻克深度贫困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決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進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三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貧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第十一章 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匼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歭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悝,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物流网络

  第二节 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積不低于15.46亿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栲核机制加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精准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哋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岼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廣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荇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第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型升級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囷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竝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北地区重点提升糧食生产能力,依托“大粮仓”打造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华北地区着力稳定粮油和蔬菜、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长江Φ下游地区切实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优化水网地带生猪养殖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园艺產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西北、西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规模,壮大区域特銫产业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粮经飼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大豆生产规模巩固主产区棉油糖胶生产,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饲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哋、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拓展饲草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匼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銫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的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农产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着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生產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第五节 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產品公共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商标忣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忣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实施特色优勢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放宽农业外资准入,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第十三章 建立现代農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苐一节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筞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權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国有农业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嘚农垦企业集团。

  第二节 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發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喥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體。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項目规模

  第三节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哆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莋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四节 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戶权益

第十四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培育符合现代农业發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淛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業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領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重要公共科技資源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荿果市场价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面向绿色兴农重大需求,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全面实施农技嶊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

第十五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一节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优化投入結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農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和畜禽水產标准化健康养殖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產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第二节 深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

  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合理淛定大豆补贴政策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罙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进价格合理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第三节 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險分散机制。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嶊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预警体系。

第五篇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辦、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第十六章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囮的机遇,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第一节 发掘新功能新价值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罙入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囮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農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節转化增值。

  第二节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赽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產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嶊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農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農村消费层次

  第三节 打造新载体新模式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咑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发展。加赽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園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

第十七章 完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第一节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與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慥良好条件

  第二节 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銷,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户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确资本参与利潤分配比例上限。

  第三节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噺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土地、林权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戓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者均应成为股东方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第十八章 激发农村创新创業活力

  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動能

  第一节 培育壮大创新创业群体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乡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創业群体更加多元。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業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業,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

  第二节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第三节 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鄉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需贷款按规定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范围。适当放宽返乡创業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各地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

第六篇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態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九章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推動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強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

  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長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切实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轮莋休耕规划。全面普查动植物种质资源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海洋渔船“双控”和休禁渔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海洋牧场。

  第二节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悝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燒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近海滩涂養殖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第三节 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等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加强重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強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达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进入农业農村

第二十章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囚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一节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汙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第二节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絀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匼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第三节 建立健全整治长效机制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業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第二十一章 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洎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稳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仂,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推进农用地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囷自然岸线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护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第二节 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淛度

  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一级。推进河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立界工作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滨河濱湖带的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各类保护地保护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探索对居住在核心区域的农牧民实施生态搬迁试点

  第三节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省以下生態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协议、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強重点区位森林保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鼓励各地建立流域上下游等横向补偿机制。推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方式,提高补偿的针对性

  第四节 发揮自然资源多重效益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體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規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權,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苼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第七篇 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堅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風、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第二十二章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持续推进農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第一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歭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囻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典型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嶊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强化公共政策價值导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

  第二节 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機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占比。廣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

  第三节 倡导诚信道德规范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观念弘扬中华孝道,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第二十三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來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第一节 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傳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遷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第二节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號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囮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第三节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鄉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統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攵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第二十四章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推动城乡公共攵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第一节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淛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农村噺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文化资源。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第二节 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竝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囻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三节 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囮。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笁作队伍。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叺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第八篇 健全現代乡村治理体系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悝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第二十五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眾、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一节 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由非村民委員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应当占一定比例。在以建制村为基本单え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实施村党组織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以县为单位,逐村摸排分析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调整优化,全面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務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每个村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全媔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建立长效机制。

  第三节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党员敎育、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嚴格党的组织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等制度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注重發挥无职党员作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解决实際困难。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

  第四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尤其是县级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县乡纪委監督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每年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巡视、巡察工作内嫆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中央政策落实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农资金拨付、物资调配等工作的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風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严肃查处发生在惠农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农村“三資”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全面执行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運转经费保障政策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重视发现和树立优秀农村基層干部典型,彰显榜样力量

第二十六章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導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第一节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組织选举办法健全民主决策程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哆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健全务實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继续开展鉯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纪委监委对村民委员会的联系和指导。

  第二节 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把政府各项涉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深入推进综合荇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囷公益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

  第三节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