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鄱阳湖水位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鄱阳湖水位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展开想象,续编故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汪玉奇,已审稿)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汪玉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汪玉奇,已审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的位置:
对南丰县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构想
江西政协新闻网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路标,也是南丰发展迎来的新机遇。抚州是环鄱阳湖城市群六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南丰作为抚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实际,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南丰加快绿色崛起、实现赶超进位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应为当务之急。
  一、南丰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优势
  区位优势日显。南丰位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扇形辐射面上,南建、丰杉省道,昌厦一级公路,济广高速公路、向莆铁路穿境而过,是连结上述三省一市的重要交通枢纽;高速开通后南丰至上海、杭州、福州、厦门、广东、深圳等大都市车程均在6小时以内。2011年向莆铁路通车后,南丰到达莆田湄洲湾港或福州港只需2个小时,是江西的出海大通道之一。这种区位优势是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保障。
  物产资源丰富。县内有20多种矿产,其中瓷土、粘土、石灰石、耐火土、稀土、铁、银、沙金、辉绿石、石英石等矿产探明储量大、开发价值高;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0余万亩,粮食总产达20万吨,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南丰蜜桔种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已突破16亿斤,是全国柑桔生产基地县,自唐开元以来被历代皇室列为“贡品”,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蜜桔及其精深加工产品畅销各大中城市,并打入港澳、韩日、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成为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圣诞热销礼品。另外,地方特产还有南丰腌菜、豆腐皮、灌心糖、甲鱼等等。
  生态资源优质。南丰是鄱阳湖第二大干流抚河主支流盱江的源头,盱江南丰段水质保持Ⅱ类以上,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县境内有4湖16条内陆河,水域面积3.1万亩,河网密度0.26公里/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7.3摄氏度,全年大气达国家1级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2009年膺获“辉煌60年?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的称号;随着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全面启动,县内环境治理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近几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达74.2%;军峰山(赣东屋脊、国家级森林公园)、傩湖(丹霞地貌型国家湿地公园)、潭湖(国家AA级景区)以及曾巩读书岩等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南丰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付坊、紫霄两乡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文化资源丰厚。南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史实积淀久远,多文化元素融合,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南丰蜜桔之乡”、“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故里和江西党团组织创始人赵醒侬的家乡。曾留下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石邮傩文化民俗村、宋代曾巩墓群、琴城遗址、窑瓷遗址等一大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迹。南丰也是“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傩舞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现今不仅保留有古老的傩祭仪式和江西现存最早的明代傩神庙,而且留存70多个傩舞节目和100多种面具,多次应邀远赴日本、法国等国演出,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观众的赞誉。
  经济发展提速。近年来,南丰紧紧围绕“赶超发展、提速进位”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45.3亿元、同比增长13.9%;财政总收入达3.66亿元、同比增长35.4%,总量在全市排第4位;全年共引进工业项目44个,其中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争取上级配套项目近40个、资金1.3亿元;争得上级各类扶持资金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9亿元、同比增长2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亿元、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3亿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02元、同比增长10.2%,稳居全省前列。
&&& 二、南丰在赶超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南丰与沿海发达县相比,差距甚大,而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南丰人均财政收入不到全国的1/4、仅为全省的60%多一点。三次产业构成为33:33:34,其中体现工业发展水平的二产比重低于全国13.8个百分点、全省17.3个百分点、全市14.3个百分点,工业化仍处初级阶段,主导地位尚未形成,工业总量位于省、市下游,园区各项指标排名全省94个园区后列。相比周边其他县(如东乡、南城等)也有一定差距。
  二是发展动力仍显不足。我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低于全国12.4个百分点、全省4.2个百分点。财政增收缺乏有力支撑,可用财力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较高,自求平衡的能力急待提高。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区位及人才科技结合不够紧密,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尚未建立,工业园区尚处起步阶段,企业投资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经济支撑。同时,大部分社会资金仍投入在商贸领域及一些“短平快”项目上,外流现象也客观存在。
  三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水、废弃、废渣的排放增多,农业面源污染、餐饮业油污、尾气、噪音、建筑扬尘等日益增加。居民对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乱砍滥伐现象尤为突出,一些原始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公益林面积仅占总林地面积的38.7%;水土流失严重,2009年我县水土流失面积达34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7.8%。同时,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城市四害”治理任务艰巨。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低,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缓慢,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进步主体,高新技术产品较少,特别是工业企业程度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资源效率低下,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虽然生态农、林业重点工程不断实施,生态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完善,但农、林业总体的技术含量还是较低。
  三、对南丰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探索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南丰必须要抓住这一契机,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融入,在发展思路上主动策应,在工作举措上加快对接,努力实现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融入对接,建设绿色生态新南丰。
  1、强化意识,全力融入鄱阳湖经济区建设
  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坚定不移地将项目建设放在促进发展的核心位置,每年精选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项目作为全县工作的主攻点,定期调度,全力推进,力求构建工业发展有抓手、农民增收有龙头、城乡建设有亮点、和谐平安有保障的发展格局。本着高起点、超前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与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与省、市规划衔接,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衔接,制订全县的总体规划。力争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竭尽全力实现项目工作无缝对接,努力把各项目做大做强,争取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规划。
  树立强烈的生态意识。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已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南丰有着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74.2%,比临川、东乡、南城、金溪等县高出许多,这是宝贵财富。要使南丰的生态优势真正变成不可多得、不可替代的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后发优势,一方面要努力使“绿色GDP”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追求,“绿色生产观”成为广大企业的追求,“绿色消费观”成为全社会的追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把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进一步实施盱江河环境保护、造林绿化等生态工程,加快发展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鼓励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实践,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公告制度,保障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2、扬优成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当前,南丰要重点发展以“蜜桔”主导农产品为核心,蔬菜、油料、烟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并行的高水准生态有机农业,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体系。一是加强宣传普及生态农业知识。二是尽快启动编制规划。三是积极推广多种生态模式,不断提升蜜桔品质。大力推广“以螨治螨”生物防治、套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倡导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加强对水田、土壤、河流的生态保护。通过实施“南丰蜜桔品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南丰蜜桔品质。力争将南丰蜜桔种植基地列入鄱阳湖优势农产品基地之内,得到省市重点支持;四是扩大科技队伍建设,增加项目经费投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生态农业的全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业市场信息及其“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
  培育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就是要实现将一个企业产生的“废物”或副产品变成另一个企业的“营养物”,园区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都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食物链过程的“工业生态系统”,促进企业间的协调发展,促使一个地区的整体资源增值。南丰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以打造“全省食品饮料加工生产基地县”为目标,以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与生物科技产业为主发展生态工业园区。一是围绕资源时空分布、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编制生态规划。二是将园区内各企业的工业三废和有害排放物作为资源在企业间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是搭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技术平台。支持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研发技术和引导技术的五大类示范项目,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四是加强信息沟通和改善产业环境。  五是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园区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生态网络类项目。
  推广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新能源技术利用和新能源技术服务;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推广普及城市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和乡镇农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等,支持行政机关团体采购使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地源热泵空调等节能设施;加强新能源材料在城市建筑中的运用和推广。  推进生物质能如秸秆谷壳发电的开发利用,推广养殖基地甲烷回收发电项目,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用能中的比例;鼓励节能的余热(气、压)发电、热电联产等项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支持新型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广泛运用到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中;对运用节能产品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适当的财政补贴。
  建立扶持生态产业长效机制。要加强领导,实行由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高位推进的方式,全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要强化资金保障,由县财政出资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与项目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夯实银企合作平台,打造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全力发挥融资担保中心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强化项目用地保障,加快新增建设用地依法报批工作,积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增加项目用地供应。
  3、彰显特色,努力创建生态旅游热地
  明确定位,理清思路。要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县域经济走出生态丰富、经济薄弱的突破口,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手段。立足南丰旅游资源优势,注重生态和旅游相结合,按照“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思路,依据南丰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民俗的旅游资源特点,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规划,确定短、中、长期目标,分步实施。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突出南丰生态特色,明确山水风光和休闲度假的特色定位,做到旅游布局科学合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整合资源,打造精品。要整合我县的绿色、古色等生态资源,将“遍地珠玉”般的生态资源、“散金碎玉”般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大做桔园观光、傩乡风情、休闲养生、文化体验文章,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结合拟启动的一江两岸核心休闲景观带,以曾巩文化园为主体内容,以曾氏宗祠为核心,打造高品位文化景点。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县政府要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的优惠政策,在手续办理、土地使用、税费收取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地优惠,用政策杠杆来撬动各种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国家对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信息与现代管理理念,吸引外资参与旅游开发。同时,要抓好输电、供水、交通、通讯等旅游景区的介入系统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搭建良好平台;要加强对城市景观、旅游环境、医疗保健、安全保卫等旅游支持系统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因地制宜,着力构筑生态屏障保护工程
&&& 要因地制宜,着力构筑具有“防尘、防噪、阻风、吸污”功能的通道绿化、环湖绿化、山川绿化、田园绿化、城镇绿化“五大长廊”,为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打造生态新城市构筑强有力的绿色生态防护屏障。
  建设城区生态林网络系。以盱江两岸为“干”,各主干道绿化为“枝”,各小区小面积绿地为“叶”,构成立体的园林绿化体系。通过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公益林地建设,增强空气自净、消除粉尘等生态功能,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建设城市周边生态公益林区。逐步实现林业由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变。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实施生态补偿试点,调动全县农民生产、保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要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增加森林碳汇,提高森林质量,有效保护原始森林,不断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沿向莆铁路线、济广高速线、206国道、南建、丰杉等公路线建成放射状隔离林带。
  加大水环境保护整治力度。在全县范围实施标本兼治,加强盱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和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水体环境。结合城市建设,适当规划新增城市水面。
&&& 5、挖掘内涵,倾力构建绿色生态新城市
  挖掘文化内涵。南丰历史悠久的傩文化、桔文化和农耕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这就是我们在构建绿色生态新城市中要挖掘的文化内涵。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已成为神州大地传颂千古的名篇,他成功创新地将“自然界”提升为一种至美的理想的境况,将庄子所表达的玄理以诗的形式改为日常生活的哲理,他呈现的是“耕读传世”的生态景象和人文精神。而同为内陆区域的欧洲国家瑞士联邦,当工商文明席卷世界和瑞士周边地区时,瑞士人发现自己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没有发展工商文明所需要的优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发挥社会功能作用,挖掘、复兴自己的传统工艺,经过全民的努力,把钟表业、刺绣品为龙头的精工产业提升到现代水平并趋于世界尖端;同时,他们又利用山多水丰的优越条件打造旅游圣地,很快赶上德、意、法等周边国,成为经济强国;这为瑞士人提炼出一种“精致独创”的人文精神和国民形象。如果能把“桃花源模式”结合“瑞士全生态模式”的成功范例,将“耕读传世”的人文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就是我们规划建设绿色生态新城市的大手笔,才能充分展现生态城市的独特魅力。
  提升城市品位。按照“大产业、大文化、大绿化、大水面、大空间”的理念,围绕“一江两岸、一江五桥、一城三区”的战略构想,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城市项目,力争把每个项目打造成精品、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五星级宾馆,完善城区功能,合理布局文化景点、休闲绿地、公园、广场,增强县城集聚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要规划实施“水网+绿网+路网”生态体系,构建林园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城市景观。统筹城乡,促进中心集镇的发展,保护乡村原生态美景,完善城乡生态体系  。要健全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好“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优化改进公交行驶路线和停靠站点,合理布局商业零售、餐饮娱乐、菜市场、停车位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开展扬尘污染、建筑垃圾、广告招牌、交通秩序等专项治理工作,全力做优做美城市环境,缔造一个“碧水环抱、绿脉纵横、天蓝气爽”的绿色生态新城市。(南丰县政协主席&李履才)
【相关报道】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站内搜索:
&&当前所在的位置:& &&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
&&&&&&&&&&&&&&&&&&来源:县社联&&&&&&作者:章新根&&&&&&日期:文章被访问1358次&&&&&&
  [内容提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良好是前提,生态文明是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贯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线条和主基调。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生态文明这一主线,围绕生态良好这一目标,解决好湖体水位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等三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控制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创新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征程。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良好是前提,生态文明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贯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线条和主基调。这就要求我们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生态文明这条主线,围绕生态良好这一目标,解决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同发展、共繁荣。  一、加快“五河一湖”控制性工程建设,涵养好“一湖清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鄱阳湖的生态首先是水生态,鄱阳湖的环境主要是水环境。良好的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鄱阳湖作为长江最大的水资源调节器,由于缺乏控制性工程,洪枯水位变幅极大,“洪水一片、枯水一线”历来是鄱阳湖特有的自然景观,工程性、季节性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对经济区内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受鄱阳湖水系入湖径流量减少以及长江上游水文形势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鄱阳湖低枯水位出现了提前和延长现象。今年鄱阳湖超低枯水位,使湖区几成“绿色沙漠”。如果任其变为常态,必将导致鄱阳湖生态与经济两方面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通过水利控制性工程措施,对鄱阳湖湖体的水位及水体进行控制,调节江湖、河湖关系,在时空上有效调度和调控鄱阳湖流域的水资源,使鄱阳湖枯水期维持一定的水位及水体,涵养好“一湖清水”,以达到保护和改善鄱阳湖及长江中下游水环境的目标,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一要调节江湖关系,尽快启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工程。  我省水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工程是鄱阳湖控湖工程,因此,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按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的要求,枢纽工程建设以“一湖清水”为目标,坚持“江湖两利”的原则,按照“调枯不调洪”的方式进行运行,从而有效调整江湖关系,改善鄱阳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湖区干旱及季节性缺水问题,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鄱阳湖水利枢纽建成后,通过对水位的调节,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鄱阳湖湿地、候鸟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湖区用水安全以及改善鄱阳湖航运条件,而且能够有效调节江湖关系,消减因长江上游工程(包括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高长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为维护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和水环境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要调节河湖关系,配套建设“五河”流域控制性工程。  在境内“五河”干流配套建设水利控制性工程。目前,全省五大河流上仅在修河上有控制性水库柘林水库;赣江上的万安水库,设计库容10亿立方米,但是仅建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还没有上;抚河上的廖坊水库尚在兴建之中;而信江、饶河的干流上尚无控制性工程。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控制工程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减轻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廖坊、峡江、山口岩、伦潭、浯溪口等五大枢纽工程建设,调节河湖关系,确保五河流域对鄱阳湖水资源补给的稳定性,为鄱阳湖涵养“一湖清水”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二、协调人湖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但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生态资源历来是江西的骄傲,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人湖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持并扩大江西生态大省的优势,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青山绿水的关系。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是基础,生态良好是前提,社会和谐是目的。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江西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与保障。江西森林面积已达1.43亿亩,森林覆盖率高达59.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40个百分点;水资源总量全国第七,为全国平均量的1.5倍;鄱阳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这是江西最大的生态优势,也是江西最大的利益。为了维持和发展好江西的生态优势,江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紧紧围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的目标,致力于保护“一湖清水”,以湖体控制、滨湖控制、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动,经济区内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人口和经济总量将随之增加,节能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环境保护的压力将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短期的经济收益与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应毫不犹豫地选择生态环境保护,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各级政府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舆论的、科技的手段介入其中,调节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园区规划、工程项目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保护青山绿水之间的关系,坚定捍卫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全省人民的宏观利益,并以此调整好社会各主体利益的和谐与平衡。  其次,要正确处理当地居民利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泽、还滩是保护青山绿水的重要措施。退耕后农民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退耕农民除每年得到政府退耕补贴外,尚未形成脱离土地经营的稳定的经济来源。一些地方政府补偿款发到农户手中,已打折扣,一些农民甚至拿不到任何补偿,致使农民退耕后的经济状况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同时退耕后土地资源减少,而未来经济发展或农业结构调整缺乏足够的土地资源,农民增收途径越来越小。因此,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着力提高环境效益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切实巩固退耕成果。  第三,要正确处理工程措施与遵循自然规律的关系。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人湖关系,所有的工程措施必须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在退耕还林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鄱阳湖流域良好的水文条件,对一般荒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主要依靠自然更新恢复植被,在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大的重点区域,采用人工恢复;在退耕还湖工作中,应重点加强湿地功能的恢复和保育;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切实考虑水利枢纽工程对湿地、候鸟及野生生物的影响;在堤防建设中,应尽量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对堤岸进行绿化,为野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和繁殖条件;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技术,降低设施建设及运行成本,尽量采取土地处理、湿地处理、其他生物技术等运行成本较低的技术,避免建设投资和处理成本超过当地政府和居民的经济承受水平,从而影响到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和新城镇建设中,要立足生态优先、科学规划,宁愿初建时多投点成本,也要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防患生态灾害于未然,虽然一次性投资可能有所增加,但生态效益将是长期的、无限的。  三、创新机制体制,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问题。为了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生态环境质量,必须创新机制体制。在决策规划上,既要讲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衡量指标上,既要讲经济指标,又要注重环境指标;在资金投入上,既要重经济建设,又要加大环保投入;在监督机制上,既要追究经济责任,又要建立环保问责制。  首先,要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实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手段,推行“绿色行政”,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体现生态合理的行政管理与决策方法,形成政府主导、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综合决策机制。一要建立重大决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国土整治与资源开发、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等重大决策事项,必须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国家标准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的项目,不得实施。二要建立重大决策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机制。成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环境与发展科学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重大决策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和采取相应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促进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建立重大决策项目公众参与机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参与度。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有关环境和资源的决策,从各种目标的界定到各种政策、方案的出台和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的审议都应当有公众参与。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与发展决策,要建立起相应的程序和机制,通过召开公众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使广大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决策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其次,要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考核机制。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牢固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建立绿色政绩考核机制。将环境指标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政府绩效评估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把保护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彻底扭转经济社会发展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做法。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资源环境与其他社会问题,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更加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与此同时,要建立环境保护目标管理与考核制度。对环境保护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环保工作列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任期内加强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职务晋升和奖惩的依据之一。认真实施行政领导环保目标责任制,行政领导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环保工作负责,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抓好落实。实行干部考核晋升和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对未完成环保责任目标的,不能晋升职务,不能参与先进的评选与表彰。  第三,要建立环境与发展监督机制。  建立重大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各成员县(市、区)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决策事项,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依法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问题或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要建立环境与发展保障机制。  一要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对环境有影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实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建设项目总投资中,必须安排有关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指标。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或投产使用,确保经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达到环保要求。  二要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制度。经济区内38个成员县(市、区),要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在财政投入上,将环境与发展重大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城市建设、水利开发等方面优先保证环境建设资金需求。  三要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排污谁缴费,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引导开发者、排放者、污染者成为防污治污的投资主体,扩大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渠道,努力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第五,要建立环境与发展协调机制。  经济区内38个成员县(市、区),要分区域、按流域建立区域、流域环境与发展协调机制。成立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席会议,加强相关成员之间的联系,探索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保护的办法,对跨市、跨县(市、区)的流域性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各相关成员之间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防止和克服沿河上下游之间、滨湖相邻县市区之间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现象发生,从而起到统筹各方、兼顾全局的作用,促进区域、流域环保合作。(作者系中共进贤县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上一条信息
下一条信息
您是本站第&165646&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县人民政府
2-4-3-2002230号
主办:进贤县人民政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鄱阳湖水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